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周彦:天上地下事无巨细都周全

字体:
—2024—
04/28
10:22:08
2024-04-28 10:22:08 来源:浙江工人日报 记者 金钧胤 程雪


  周彦(图右)在检测航向信标天线性能参数。 

  在杭州萧山国际机场,每天都有许多航班起降,每一次起降的过程中,无线电信号会架起地空飞行的桥梁,引导飞机进近和着陆。“我的工作就是保障导航设备,确保每一次起降都能顺利进行。”杭州萧山国际机场有限公司通信导航中心副经理周彦说。

  周彦仍然清楚记得第一个涉亚航班到达机场的场景。“2023年9月9日,由香港飞来的CX958航班抵达杭州,虽然那时亚运还没开幕,但是我的亚运护航任务正式开始了。”周彦扎根机场十多年,对机场导航、地空通信、安防等弱电系统的保障工作轻车熟路,但面对这么大规模的集中抵离,周彦也不免有些紧张,“不要发声,不被看到,不求关注,这‘三个不’就是我从一开始定下的护航亚运目标。”在周彦看来,作为设备保障人员,最好的服务是让人感觉不到服务。

  早在2019年下半年,周彦就已经参与到机场的亚运筹备工作当中。“新建T4航站楼和交通中心是我省大通道建设十大标志性项目、亚运会重点配套工程,是‘重要窗口’里的‘窗口’。”该建筑群包含72万平方米的航站楼、64万平方米的交通中心和配套的各类建筑工程,总建筑面积约150万平方米。为了实现这些新建建筑安防系统的全覆盖,周彦与团队成员建设了上万路的视频监控网络,以及相配套的安全运行管理系统、航站楼轨迹追踪系统。他们一起游走在地下通道,攀爬于高空线塔,用自己的双脚“丈量”了T4航站楼和交通中心,为这一超大体量建筑提供安全支撑。

  “智能”是杭州亚运会的办赛理念之一,“我希望用我掌握的技术,为亚运增添更多科技元素。”飞机校飞是保障飞行安全、提高飞行品质的关键工作之一,在校飞期间跑道全程关闭,这会对机场运行产生一定影响。为了提高校飞调试效率,周彦根据设备理论和长期积累的实际经验,决定与团队共同自主研发一款全新的校飞调试软件,让导航设备信号检查和校准更加精准、智能。周彦主导了前期的软件设计和逻辑建模,又和团队成员共同完成了软件的编写。“我们对每个参数都进行了模拟测试和核对,光测试环节就持续了数月之久,确保软件能用、管用、好用。”

  在充分的测试和检验后,周彦团队自主研发的“智慧校飞”调试软件正式投入使用。曾经复杂的设备调试计算过程,通过算法建模、自主计算这一数字化赋能的方式,生成时间从原来的5分钟缩减到1秒以内,实现设备参数快速、精准调整,建立了精细化、智慧化的校飞新模式。“通过这套软件,我们在亚运前高效率地完成校飞工作,并将各设备调试到最优工作状态,全力备战亚运。”周彦说。

  整个亚运护航期间,周彦共计保障亚运航班4935架次,接送来自45个国家和地区的亚奥理事会大家庭成员、运动员、技术官员、媒体等不同亚运客户群51912人次。连续50个日夜,周彦全天候24小时待命,即使宿舍距离值班场所仅有5分钟路程,周彦还是坚持每晚都睡在办公室临时支起的折叠床上。“我的责任就是应对突发状况,一分一秒都不能耽误。”周彦说。

  “很荣幸能够参与亚运盛事,也很庆幸我的工作在整个亚运实现零失误,实现了我‘三个不’的目标。”如今,周彦又承担起新建丽水机场员工的岗前培训工作,在把经验和技术带到丽水的同时,也把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传递给更多的人。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劳模责任编辑:庞舒青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