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潮声丨20年,他把7000件“外销瓷”买回国

字体:
—2024—
05/11
09:56:00
2024-05-11 09:56:00 来源:潮新闻 执笔 暴妮妮 县委报道组 汪峰立

  用20年时间,靠一己之力,将7000余件(套)散落在全球各地的外销瓷购买回国,缙云乡贤宋周阳似乎开启了一次“愚公移山”。

  2021年5月,他还在瓯江河畔处州府城内,为这些瓷器张罗出一个建筑面积600多平米博物馆,馆藏瓷器种类超1000种,拥有“中国风”、欧洲徽章、西洋纹饰、中西方融合等各式风格。

  虽然展厅只能一次性展示400余件(套),但他每隔半年就会更换一批瓷器,并重新布展,希望能将他收藏的所有“宝贝”轮流“面世”,让大家全面感受中国瓷器文化。

  这位“愚公”,打开了一扇历史之窗。

  丽水市海归外销瓷博物馆

  馆内场景

  邂逅“外销瓷”

  初次见到宋周阳时,他正为来访的游客讲解馆内新换的外销瓷。

  一身休闲服、一双老布鞋,再加上干净的短发和温和的笑容,让人一点也不敢相信,眼前的这个男人竟会有闯荡全球、披荆斩棘带外销瓷回国的魄力。然而当他侃侃而谈外销瓷文化和纹饰时,那双充满光彩的眼睛却又让人不得不相信。

  “自唐代以来,中国瓷器便源源不断地输出海外,销往亚洲、非洲以及欧美等地,而瓷器外销的路线也被学术界称作陶瓷之路,这些瓷器也被称为‘外销瓷’。”谈起这些造型精美的瓷器,宋周阳周身都处于一种松弛的状态,俨然一位研究多年的学者。

  宋周阳(右一)为游客讲解“外销瓷”的外销路线

  然而事实上,宋周阳仅有电大专科文凭。但他对艺术的喜爱却是从小学时便开始了。

  那会儿的他经常拿着一堆烂铅笔头、一张因画了擦、擦了画而变黑变皱的画本溜达,看到哪里有喜欢的花草或动物,便趴在原地一画就是一上午。

  宋周阳(右一)在中国美院大门前留念。受访者供图

  “因为家里穷,所以只能捡别人扔掉的铅笔头画画,那会儿还觉得很幸运。”宋周阳笑着说。

  随后到了上高中的年纪,他毅然选择了就读缙云工艺美校,这是当地的一所职业高中,在那里,绘画和雕塑课程让他对艺术有了进一步的认知,他当时优秀的成绩甚至被老师称赞是个好苗子。

  “可是作为一个家境穷苦的农村家庭的孩子,想进一步艺术深造根本不现实。”宋周阳说为了解决家里的生计问题,他被迫终止学业早早离开校园迈入了社会。

  “既然没有机会读书,那就要在社会上闯出一片天,如果能实现财富自由,我就可以继续追求艺术了!”年仅18岁的宋周阳将自己的艺术梦暂时放在了心里,踏上了“曲线救国”的道路。

  千禧年前后,宋周阳不仅在江西开过浴室,还在上海卖过防盗门。

  2005年是中国楼市的政策年,宋周阳凭借着敏锐的市场嗅觉和破釜沉舟的勇气,毅然抓住这一风口,在上海做起了房地产生意,在不到30岁的年纪就实现了财富自由,宋周阳终于有机会把心底的艺术梦重新“翻”了出来。

  “说实话,打拼那么久,突然让我重拾艺术,竟然有些没有头绪。”宋周阳说,当时的他视野比较窄,在继续学习绘画还是雕塑上犯了难。“难以抉择之下,我打算到博物馆找找灵感。”

  那时的他还不知道,这一决定将为他的人生打开一扇新大门。

  2005年,宋周阳在参观上海博物馆时,一款印着蓝色徽章图案的瓷盘吸引了他。

  “精美的釉彩,雅致的纹饰,端庄优美的造型,简直太美了!”宋周阳说,在他看来,这就相当于是把绘画和雕塑融为了一体。

  就在他想拍下照片并回去继续研究时,上海博物馆的瓷器专家温秋明正巧带着他的客人来到此处讲解。

  “这款瓷器就是我刚才提到的徽章外销瓷,是明清时期,欧洲一些家族向中国定制的。那个时期它们被各国皇室贵族珍同拱壁,是文明的使者,也是当时中化交流的历史见证和物质载体。”温秋明的这些话,让宋周阳的眼睛亮了。

  “美轮美奂,却又见证了那么多的历史与辉煌!”宋周阳说,他顿时有了想深入了解这些瓷器的冲动。“或许追求艺术的方式并不只有创造艺术这一种形式。”

  随后,宋周阳主动上前向温秋明介绍了自己,并表达了自己对外销瓷的兴趣。从此宋周阳经常会找温秋明请教各种瓷器知识。

  温秋明(左)为宋周阳(右)介绍瓷器。受访者供图

  在一次交谈中,温秋明说:“我们国内专门收藏外销瓷的博物馆不多,很多瑰宝都散落在国外,很是可惜。你如今有这个经济实力,或许可以走收藏这条路。”

  温秋明的这番指引,如一束光,为宋周阳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艺术”。

  借钱也要把“瓷器”带回国

  宋周阳的第一次收藏是在去欧洲旅游途中,他偶然在当地的地摊上发现了一件中国产的瓷器,那熟悉的亲切感直击宋周阳的内心。

  他如淘到宝藏般兴奋,当即决定买下带回国内,并专程跑去找温秋明请教。

  “当温老师告诉我‘这是清朝康熙年间从中国销售出去的瓷器’时,我就像中了彩票!”宋周阳激动地说。

  这一次的成功,让宋周阳信心大增。

  随后,在英国的一个拍卖行,宋周阳见到了一组徽章瓷茶具,他赶紧向温秋明请教。

  “这是英国伊伯利(ilbery)家族在乾隆年间向中国定制的成套徽章瓷茶具,图案是他们家族的徽章,据我所知国内还没有,你能把它们带回来吗?”

  温秋明的话,让宋周阳在异国他乡第一次有了一种使命感。

  馆内的英国伊伯利(ilbery)家族成套徽章瓷茶具

  但觊觎这套茶具的外国竞拍对手不在少数,随着竞拍形势越来越严峻,竞拍价格也逐渐上涨,已经完全超出了宋周阳的预期。

  在与对手僵持了一个小时后,宋周阳憋红了脸,咬了咬牙,终于下定决心,大声喊道:“我直接加10万元!”这一声吼,将这套外销瓷“吼”入了囊中。

  宋周阳回忆起当时的拍卖场景,仍然记忆犹新。“幸好我的爱国情怀占领了金钱在我心中的地位啊!”宋周阳开玩笑地说道。

  正是这次竞拍,宋周阳开始重新审视自己收藏的意义。

  “我好像不只是在收藏,而是带文物回‘家’!”

  馆内的广彩“郭子仪祝寿图”纹大盘

  自此之后,宋周阳对于这些瓷器,宁愿借钱也势必要把它们带回国。“无论它们是以什么样的方式出的国门,都应该想回家看看。”

  2015年,宋周阳在英国的一户人家里,看到一对清代粉彩黄底龙纹大缸,他一打眼,便知道这是清代皇家御用之物。经过与那户人家的聊天,得知户主的爷爷还曾参加过八国联军,到过中国。

  受访者供图

  “虽然户主不确定这是否为侵略所得,但依然不能动摇我把它们带走的决心。”宋周阳说,当时对方要价15万英镑,而自己手上却只有100万人民币的流动资金。

  “没办法,只能跟亲戚朋友借钱了。”宋周阳笑着说,当时也顾不得脸面了。

  馆内的广彩人物故事组瓷器

  随着收藏经验的不断积累,宋周阳也越来越意识到“外销瓷”文化的深厚底蕴,如果想成为真正的行家,还是要有一定的知识积累,知道它们从哪来到哪去,才能更深入了解“外销瓷”。

  从此,很久没有摸过书本的他,开始涉猎关于外销瓷领域的书籍和各类历史书籍,并报名电大继续深造,还不断结识各大博物馆的馆长,每次购回一件外销瓷,都会虚心向这些“大咖”请教。

  馆内的粉彩人物纹盘

  甚至为了更好了解外销瓷在国外的情况,还开始钻研起了英语。在他的办公桌上,一摞摞书籍里,著名藏家大卫·霍华德所著的两本厚厚的《CHINESE ARMORIAL PORCELAIN》(译名《中国纹章瓷器》)上下册原著格外显眼,翻开书页,里面都是宋周阳做的汉语阅读标记。

  “我英语相当于是从零开始,要边读边用翻译软件翻译。”宋周阳挠了挠头,不好意思地说。

  如今,经过近20年的学习和购买外销瓷的经验积累,宋周阳已成为一位外销瓷方面的行家里手。

  馆内的粉彩描金徽章纹盘

  “我现在看外销瓷,就像大家去菜市场能一眼辨别哪个是荤菜,哪个是素菜一样,我一眼就能看出哪个是真品,哪个是赝品。”宋周阳笑着说道。

  开一扇回望历史的窗

  其实到2017年,宋周阳收藏的外销瓷就已有一定的数量。

  “多年前温老师那句‘国内专门收藏外销瓷的博物馆不多’,我一直都记得。”宋周阳说,他觉得自己是时候承担起这一责任了,把外销瓷展示出来,让更多人了解中国瓷器走出国门、参与全球化的历史盛况,重温“一带一路”上的中国故事。

  浙江省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研究馆员、浙江省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蔡乃武在得知宋周阳的想法后,曾特意跟他说,浙江还没有一家专门展出外销瓷的博物馆,希望他能将这个博物馆建在浙江、留在故乡。

  “当时我心潮澎湃,再次觉得自己的这一决定意义重大。”宋周阳激动不已。

  宋周阳与蔡乃武(右)合影。受访者供图

  2020年初,宋周阳向丽水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提出了申办民办丽水市海归外销瓷博物馆的申请。

  最终,在省、市相关部门和专家的严格鉴定、审核下,2021年5月底,丽水市海归外销瓷博物馆被获准同意成立,同年7月17日正式开馆对外展出,属于纯公益性质的文化事业机构,也是全省首家外销瓷专题博物馆。

  原故宫博物院常务副院李季曾评价,丽水市海归外销瓷博物馆不仅填补了浙江省专题类外销瓷博物馆的空白,同时也弥补了全丽水市在彩瓷、彩釉瓷方面的欠缺,让丽水市的瓷器文化更加丰富多彩,让浙江省的瓷器文化百花争艳。

  馆内的广彩阖家欢纹饰大奶壶

  在浙江省2023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主会场活动上,宋周阳的外销瓷博物馆经组委会多方遴选,还被确定为丽水市博物馆的合作方,提供明清时期300余件(套)精品外销瓷器,携手打造压轴特展《华彩·归来——明清外销瓷精品展》,代表丽水市向全省文博界呈献一场陶瓷文化盛宴,并斩获第十八届(2023年度)浙江省博物馆陈列展览精品项目精品奖,此奖也是全省文博界孜孜以求的一项殊荣。

  宋周阳在参加各类展览时都会留念。受访者供图

  如今,宋周阳已被聘任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利用协会第一届常务理事、浙江省博物馆学会第七届理事会理事。

  “奋斗半生把全部积蓄砸在外销瓷上,省吃俭用只为在博物馆上投入更多的财力物力,值得吗?”宋周阳的朋友曾这样问过他。

  他笑着回复:“在我有限的生命里,让更多人看见这些‘中国制造’的历史珍品,不就是在为他们打开一扇感悟中国历史、体会世界文明的窗户嘛!这么一想,物质享受也没那么重要了!”

  现在宋周阳只要一有空,便会到博物馆当讲解员,博物馆已经成了他和外销瓷的另一个家。

  宋周阳在馆内当讲解员

  “很多到博物馆参观的人,都觉得是人观物,但我认为是物观人。”

  在宋周阳看来,这些瓷器的存世都有二三百年之久,也许经过好几代保管人之手,人已逝但物还在,它们是历史的见证者。而他也只是其中一个暂时的保管员,它们不属于某个人,只属于社会,只属于中国。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博物馆;瓷器责任编辑:吴珂珺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用20年时间,靠一己之力,将7000余件(套)散落在全球各地的外销瓷购买回国,缙云乡贤宋周阳似乎开启了一次“愚公移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