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共建浙东首个滨海关键带生物多样性野外观测站

字体:
—2024—
05/13
09:35:14
2024-05-13 09:35:14 来源:潮新闻 通讯员 杨晓东 马仁锋

  近日,宁波大学土木工程与地理环境学院和宁波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在象山县西沪港西侧宁波(象山)海洋生物多样性综合观测站,举行滨海生物多样性与地理学实践教学和研学基地共建的协商会议。会议针对野外观测站长期建设、宁波市生物多样性现状保护、监测与研究、公众参与和意识培养、中小学研学、师资培训等展开合作框架议定。

  宁波(象山)海洋生物多样性综合观测站是宁波市全域生物多样性观测网的重要组成,它是象山县人民政府和市生态环境局推动下,在西沪港西侧建立的浙东地区第一个针对滨海关键带的野外观测站。它采用卫星遥感-无人机-地面实时监测-多样性永久观测样地的多维协同立体化观测框架,覆盖蟹钳港、西沪港、花岙岛、渔山列岛等关键生物热点区域。

  宁波大学作为本地优势科研教学单位,长期将滨海关键带生态保护和地理过程作为地理学重点研究对象,建立了土壤动物、水生浮游生物、植物、鸟类、两爬和哺乳动物的立体研究范式和实验体系,开展了岛屿生物多样性维持、陆海变迁与物种迁徙、常绿阔叶林群落构建、土壤动物对宏观生态过程调控、小水电和水坝建设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滩涂湿地外来入侵物种遥感监测与除治等系列内容。众多研究成果已是宁波市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理论依据。

  宁波大学和宁波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合作,旨在将宁波(象山)海洋生物多样性综合观测站,建设成为面向华东地区滨海关键带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数据支撑平台。在获取大量第一手定位观测数据基础上,联合开展人才培养与中学生物多样性与海岸带研学,完善科研观测和工作条件,吸引和聚集高层次野外科技人才,提升野外观测站的观测试验、科学研究和示范服务水平,推动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推动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激发宁波本地社会公众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热情。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观测站;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责任编辑:江小来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