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全国市场监管系统技术性贸易措施工作推进会在浙江召开。会上,浙江省市场监管局分享了其在创新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提升“破壁”效能方面的成功经验,该经验为打造高能级开放强省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技术性贸易措施,是指在世界贸易组织规则框架下,为《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和《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定》所管辖的各种形式的非关税措施,包括有关产品的技术法规和标准,以及检验、检测、注册、认证等合格评定程序。根据海关总署技术性贸易措施影响调查,技术性贸易措施是仅次于汇率、关税和许可证影响中国企业出口的第四大贸易障碍。
不少企业切身感受过技术贸易措施“碰壁”之痛。比如产品出口临近通关,才知道进口国改变了检测标准,因不符合新规被“拒之门外”。
作为外贸大省,浙江是最早开展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的省份之一,近年创新建立了“风险预警+通报评议+特贸磋商+专题攻关”的全流程体系,为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枢纽提供重要保障。
以风险预警为例,为了能够获取最新的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动向,及时向企业预警,浙江建立了国内外标准法规、技术性贸易措施通报、国外产品召回、国际贸易信息等12个专题数据库,目前累计入库数据超过300万条。同时,浙江依托“浙江标准在线”、之江标准化智库等综合载体,为政府部门、协会和企业提供及时、准确的预警服务,目前已发布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红色、黄色预警60余项,涉及出口金额超6000亿美元。
浙江还首创了“国外技术壁垒红绿灯”数字大脑产品,智能研判风险等级,自动生成预警报告,已累计为2万多家出口企业精准实时预警30余万次。
“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深度重构的大背景下,技术性贸易措施是解决国际贸易障碍的有力手段,也是培育产业竞争新优势的重要引擎。”省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深入开展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的跟踪研究,增强出口企业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能力。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