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近年来,衢州以“银色人才库”为依托,以“培训一批学员、带动一方农民、助推一个产业”为目标,积极拓渠道搭平台,引领银发专家各尽其才,为现代新农人培育注入银发力量。
张法全(右)指导传授茄子种植方法
厚植新农人孵育土壤
64岁的陈健民退休前是衢州市首席果树专家,“果树农技推广是我的专业所长,也是我的兴趣所在,40年来我一直在做这项工作。”陈健民说,退休后,他加入市老年科技工作者协会,每个月定期上门指导农户种植柑橘,足迹遍布衢州各地。
陈健明(右)在园地指导柑橘种植技术
“做农民喜欢的人、农村欢迎的人、农业需要的人。”退休4年间,陈健民牵头引进果树新品种,为果农编印技术模式图,发放数千份技术资料;举办科技培训40余场,科技下乡近500次,每年联系指导农业生产经营企业和种植大户10余家,建起约300人的果农微信交流群。
“深山里的蜂蜜,富了淳朴的蜂农,也甜了我的心头。”说起养蜂事业,年过七旬的陈兴龙脸上扬起甜蜜微笑。陈兴龙原任开化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退休后“跨界”办起了中蜂养殖产业园,自学掌握中蜂养殖门道,年产蜂蜜近1500公斤。
陈兴龙(右二)讲授养蜂知识
陈兴龙说,中蜂养殖关键要有蜜源林,他上山种植了2万余株蜜源树,建起4个蜜源基地无偿提供给70多户蜂农使用。
如今,中蜂养殖已成为开化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每天上门找陈兴龙学习中蜂饲养、蜜源林种植技术的人越来越多。从生产到销售,他都为农户考虑,带头组建了“开化土蜂蜜共富联盟”,在全县开展“技术帮扶、物资帮忙、市场帮销”。在陈兴龙的带动下,1000余户低收入农户实现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
市委老干部局相关负责人相告,近年来,我市深入挖掘“银色人才库”资源,成立“乡村振兴银发讲师团”,120余名银发专家线上走进“空中课堂”、线下走进挂联基地,开展农技培训1500余场次。重点围绕特色产业培育、促进农民增收等主题,精心打造优柑栽培、中蜂养殖等百堂“银发专家精品课程”,受众5万余人次。
帮扶新农人创业就业
目前,全市共有110余名老专家结对280余名新农人,打造农村“双带”示范基地75个。如,江山市成立“田园翁兴农”老专家科技服务团,13名老专家结对13名青年农创客,开展技术传授、销售指导等帮扶工作。
“通过我的指导,养殖户的问题解决了,养鱼赚钱了,我很开心。”原市水产养殖首席专家刘亦秋说,退休后他受聘为开化县清水鱼养殖高级专家,从那时开始,他每周吃住在开化,每天下乡指导农户开展清水鱼养殖和相关课题研究工作,每周要在大山里跑300多公里路。开化清水鱼年产量达220万公斤,养殖户大大小小有200多家,刘亦秋手机里都存着他们的号码。
常山县蔬菜专家张法全退休前忙碌于农业生产一线。退休后,他结对辉埠镇才里村百亩蔬菜种植基地,隔三差五到田间地头走一走,指导传授蔬菜种植技术。基地负责人朱阿康是位残疾人,缺乏蔬菜种植管理技术,张法全几乎每周一次下基地,从种植布局、品种选择、喷药施肥到采摘销售全程指导、跟踪对接。历经三年,朱阿康的蔬菜种植基地逐步扭亏为盈,年均纯利润20余万元,还带动周边5名村民就业。
市委老干部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深入开展“乡村振兴 共富育苗”行动,打造以衢江区“映山红老干部工作室”、龙游县“兴村百老慧”等为代表的“五老”专家工作室,根据农村创业骨干的业务发展需要,精准匹配银发专家开展“一对一”或组团服务,提供政策咨询、项目招引、技术指导等志愿服务,帮助化解生产发展难题,培育一批“会经营、善管理”的乡村产业振兴青年带头人。
助推农业提质升级
聚焦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我市建起现代农业“银领智库”,组织引导懂经济、懂政策、懂产业、懂市场的老干部老专家带“智”进村,持续开展产业调研、建言献策、助推发展行动,助力培育现代农业新业态、新模式。
江山市蜂业专家汪礼国投身“甜蜜事业”几十年,先后引进6个优质高产蜂种,加快蜂产业转型升级,使江山市的养蜂机械化率从3%提高到46%,近千个蜂场实现了蜂王浆、蜂蜜的机械化生产。他首创“蜂业旅游+电商”的新零售模式,与青年农创客结对,使江山每年蜂产品的电商营销额超过了7000万元。
2021年退休后,汪礼国先后举办13期科普培训班,培训蜂农1500余人次。在他的推动下,江山市养蜂产业化协会成为衢州市科协的函授大学,并在2021年底,牵手浙江大学动物科学院,创建“衢州市博士工作站”,2023年6月,升级为“浙江省博士创新站”,为江山蜂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技术保障。
其他诸如张法全创新研发LED光源育苗技术,改变传统育苗方式,帮助山区县农业生产突破了“靠天吃饭”的局限;衢江区文化达人周小平退休后,心系乡村文旅融合发展,多次带队赴杜泽、大洲老街实地走访调研,为老街的复古改造和文旅开发献计献策……衢州银发专家退而不休,处处发光发热。
市委老干部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组织百名银发专家结对百名新农人,打造百个老年学堂开设百堂素质提升课程,持续放大“银色人才库”、银发专家工作室和老年教育人才“聚宝盆”效应,助力壮大乡村振兴生力军,新老接力走好共富路。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