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我要用自己的身体, 给学生上最后一课”

字体:
—2024—
06/05
09:04:43
2024-06-05 09:04:43 来源:宁波日报 记者 黄合 通讯员 韩晶晶

  天,阴沉沉的,一如程娜的心情。

  昨天凌晨3时50分,与她相识相知20多年、年仅38岁的丈夫徐金宝去世了。她在一旁全程见证丈夫捐赠眼角膜,又亲自随车将他的遗体送到了浙江大学医学院。

  “他说,哪怕自己毁灭了,也要用自己的身体给学生上最后一课。作为老师,他终于如愿了。”程娜强打精神,语气里有惋惜、伤感,也有欣慰、自豪。

  无语,却是“良师”

  第一次听到遗体捐赠,程娜以为丈夫是在开玩笑。

  1986年出生的徐金宝,是浙大宁波理工学院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教师。在他的微信朋友圈,大多是他参加马拉松、陪着孩子进行户外运动的场景。阳光、谦逊、热爱生活,是很多人对他的评价。

  直到去年12月,徐金宝认真地坐在程娜的对面,表情严肃:“如果我去世了,我想捐赠眼角膜和遗体,希望得到你的同意。”

  那个时候,距离徐金宝确诊胆管癌仅3个月时间。看着眼前因化疗而日益憔悴的丈夫,程娜最终选择支持他的决定。

  “我知道他一直有这样的想法。他说,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给学生上最后一课,也给自己的两个孩子上最后一课。”程娜说。

  当然,不可能完全没有顾虑。

  眼角膜捐赠已渐渐被很多人所熟知和接受,但捐赠遗体用于医学教学解剖,还是让年长的亲属有些难以接受。

  “在我们接收的遗体里,以60岁至90岁为主。像徐老师这样的年纪,确实是比较少见的。”浙江大学医学院人体解剖实验室姜老师说。

  恩格斯说,没有解剖学,就没有医学。一批批医学生正是通过解剖和观察,认识最真实的人体、学习医学知识、锻炼操作技能、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才一步步成为在真实的手术室里救死扶伤的良医。

  在浙江大学医学院,有一块“无语良师”纪念碑,就是为了纪念这些先行者。每年清明,师生们都会手捧菊花,静默伫立,向这些无言的奉献者久久致敬。

  “我跟妈妈和婆婆说,你们的儿子在做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他是我们全家人的榜样和骄傲。以后等孩子长大了,我也会告诉他们,你们的爸爸奉献了自己,是一个伟大的人。”程娜说。

  热爱,所以坚持

  凌晨4时接到噩耗时,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仇芳还在睡梦中。

  “真没想过会这么快!明明还这么年轻!”说到这里,仇芳深深叹气。

  去年10月5日,她收到来自徐金宝的微信,为近期不能正常工作表示歉意。仅仅6天后,回家休养的徐金宝,便第一时间选择回到学校。

  “我劝过他,身体第一,一些班导师、工会的事情就不要做了,专心治疗。但那个时候,徐老师不想麻烦别人,就一直上课带班,坚持要把这些工作完成。”仇芳回忆道。

  2019年9月,徐金宝入职浙大宁波理工学院,从事水性涂料、胶黏剂和空气净化材料的研究与应用。作为一名年轻教师,他始终将对学生的关心、对科研的专注、对工作的负责体现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

  近5年时间,他先后负责多个产学研项目和宁波市重点工业项目,多项成果转化产品入选宁波市重点自主创新产品目录,获授权专利32项,发表论文11篇,起草浙江制造标准1项、团体标准6项,参与起草国家、行业标准15项。

  在教学方面,以他为主要成员的教学团队获得浙江省第二届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本科组三等奖、宁波市第二届高校教师课堂教学创新能力比赛本科组三等奖。

  “他说想把有限的精力投入自己真心热爱的工作。上个学期,哪怕边工作边化疗、头发直掉,他都没有向学院提过什么要求。”仇芳说。直到今年3月26日,病情恶化的徐金宝才不得已向仇芳发来微信,表示为了不耽误学生,辞去高分子211班导师职务。

  永别,没有“再见”

  “徐老师之前都没把病情告诉学生。下午有好几个同学来找我,说着说着就哭了……”郭梦蝶原是高分子211班导师助理。

  高分子211班是徐金宝从2021年开始一路带上来的班级,也是他作为班导师倾注了很多心血的班级。

  哪些同学家里条件不太好?哪些同学需要学业上的帮助?哪些同学需要找一些实习兼职?……这些看似不大的小事,徐金宝总是挂念在心,第一时间帮助解决。

  虽然自己有两个孩子,又有不少和企业合作的项目要做,但他始终和学生保持紧密联系,第一时间给学生答疑解惑,为他们的学业进步和人生成长点亮明灯。

  “其实,大家有看出来,徐老师上个学期的状态就比较虚弱了。但他始终不愿谈及自己的病情,一直撑着给我们上课。这几个月病情恶化了,他还是说,这批学生正在准备考研,不想影响他们的心情,不希望他们分心来看自己……”郭梦蝶说。

  在她的记忆里,徐金宝是一个非常自律、非常努力的好老师,甚至没有办法用语言来形容。

  “一般高校教师是双休的,但徐老师一般只休息半天,用来陪伴家人特别是孩子。其他的时间,就是在工作。帮助学生解决困难,服务企业解决难题,有的时候还在忙学院工会的事……”郭梦蝶说。

  等到学院下发通知,高分子211班的学生才知道真相。

  此时,他们才注意到,他们的好老师徐金宝去年底在微信朋友圈发的那条信息:

  “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一半在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一半洒落阴凉。”

  “趁活着,把人生的句号先描上。皮囊而已,能用的都拿去用吧。”

  “不要葬礼不要坟墓不要哭泣,安安静静。”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眼角膜;捐赠责任编辑:廖君琳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昨天凌晨3时50分,与她相识相知20多年、年仅38岁的丈夫徐金宝去世了。她在一旁全程见证丈夫捐赠眼角膜,又亲自随车将他的遗体送到了浙江大学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