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好靓!绍兴上大路“台门一条街”,大变样了

字体:
—2024—
06/11
08:53:47
2024-06-11 08:53:47 来源:越牛新闻 见习记者 张梦霞

  日前,由越城区文旅集团实施的来王殿、司马温公祠、药王庙提升改造工程项目完成竣工验收。记者来到上大路,只见三座台门建筑并肩伫立,焕然一新,成为街上最亮丽的风景线。

  打开“历史空间”

  据了解,来王殿、司马温公祠、药王庙的提升改造工程项目是去年6月获批并启动的,项目占地面积约3794平方米,建筑面积约4383平方米,项目总投资约1300万元。

  据考证,这三座建筑各有各的故事,也在岁月变迁中不同程度地遭遇变动。来王殿是清代建筑,因太平天国将领来王陆顺得曾居住于此而得名,在日军侵华时大部分建筑已被毁。药王庙始建于明末清初,用以供奉药王孙思邈,后期用作绍兴市医药公司下属单位的仓库,建筑结构作了系列改动。而司马温公祠为清代建筑,为司马光后代中的一支南迁绍兴时所建。在下大路地块征收前,这一片建筑也被租出去,变成一间间商铺,租户们也对房屋内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造。

  “项目完工后,三座历史建筑的原始风貌获得了重现,整体空间也打开了,变得宽敞明亮。”越城区文旅集团工程建设部副经理孟海樑说,在施工过程中将后人改建的部分该拆则拆,空间增大了不少。三座建筑连成一排,经过讨论,工程建设部将它们与后排的三层现代楼房围成一片,当作整体进行改造,格局变大。不仅如此,外立墙面、屋顶经修缮,变成了记忆中的白墙黛瓦,外观干净整洁,色泽饱和明亮,仿佛获得了重生。

  “前几天路过,惊奇地发现这里已经修完了,看上去闪闪发亮的,像一个景点,一点都不像曾经破旧不堪的老房子。”在来王殿旁边小路上开五金店的本地市民韩章,现在更愿意没事多走几步来建筑前欣赏欣赏。“这三座建筑的故事,周边老居民都是知道的。但因为缺少宣传和维护,它们很久没有受到关注了,这次的修缮保护对建筑本身和当地的历史文化而言,都是一件好事。”

  药王庙局部。

  拿出“绣花功夫”

  为了最大程度还原建筑风貌,在施工过程中遵循了“修旧如旧”的原则。不仅多次邀请文物专家到现场踏勘考证,反复打磨改造方案。材料、工艺的选择,都是尽可能贴近建筑本体。

  “过程还是充满曲折的。”华汇设计院项目方案负责人方向是文物修缮领域的专家,他告诉记者,因为年久失修,且经过历任住户的改建,建筑按原方案进行拆除时,拆着拆着就会发现新情况,又要让团队推翻之前的设想,重新修改方案。

  以药王庙为例,历史上曾被当作药业会馆,屋内是药材厂,内部格局面貌已经被改得“六亲不认”。“大殿前的东西厢房,我们一开始以为原本就有,打算以厢房的格局修缮。但在测绘中,发现形制与其他内部房屋不统一,又通过边上的痕迹推断出内部是廊,厢房是后人在廊的基础上加建的。于是马上进行了补拆,果然有廊现形。另根据考证,传统的庙以红漆居多,而当时的药材厂习惯在墙上涂黑漆,覆盖了最初的颜色,在施工时我们及时地发现,进行了外层涂料清除。还有一次,施工队将屋内的吊顶拆下来时,发现上面堆满了成山的米糠,运了好几车才清除掉。我们推测是药材厂防止药材变潮才添加的。吊顶拆除后露出了房顶原有的木质结构,我们又根据这些结构重新规划屋顶修缮方案。”方向回忆。

  而关于来王殿,历史上的门厅是9开间的,而修缮前只剩下门厅5间与西厢房。专家们也决定以史料为依据,恢复最原始的形态。先将东侧开间按西侧的样式进行恢复,再通过新建恢复9开间的门厅形制。“拥有9开间门厅的建筑,在绍兴目前是独树一帜的。”方向说,除了三座建筑的格局复原,其内部多处精美的彩绘与雕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予以了完好保留。

  为了把控好每一个细节,方向每周去2趟现场,及时跟进施工情况、打磨方案。“只有拿出‘绣花针功夫’,才能做到尊重历史,让文保建筑露出历史的‘真身’”。他说。

  改造后的整体效果(从左到右依次为来王殿、药王庙、司马温公祠)。

  未来将作展馆纪念馆

  来王殿、司马温公祠、药王庙这些年的变迁,都被东侧路边家电小店的店员王琴看在眼里。“我们店本来开在家电市场里,就是和3座建筑同处一个片区的。2019年,家电市场片区征收拆迁了,我们只能租了路边的店面。这些历史建筑最近‘改头换面’后,前面上大路的游客也会逛过来拍照。”

  记者在下大路现场发现,除了这3座建筑,河对岸的老台门外围纷纷搭起了施工架,正在紧张修缮中,河道上有专门清理水面垃圾的小船来回巡逻。可以明显感受到,下大路周边的开发改造氛围正日渐浓厚。

  据记载,下大路片区文物遗存丰富。这一带原有仁能祠、草藐桥、土地庙等古迹,以及较多数量的古代民居和上规模的台门建筑,至今还保存着光相桥、杜家台门等9处文保单位(点),还与城内段的古运河相依相伴。近些年,随着越城区古城保护利用工作深入实施,下大路片区已有70%的旧房改造,处于历史与现代的交汇点,散发着独特的魅力。“来王殿、药王庙、司马温公祠作为一组较为完整的历史建筑,是展现当地特色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更是古城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对传承越地文化、提升城市形象、带动经济增长均具有重大的意义。”孟海樑说。

  项目完工后的3座历史建筑是继续闲置,还是进一步发挥自身的历史文化呢?记者了解到,目前这3座建筑暂不对外开放,未来将通过招商引入新业态,可能作为展馆、纪念馆等。今年,上大路经过二期项目的整体开发,引入了许多特色店铺,焕发出勃勃生机。也许下大路也能以此为借鉴,以台门建筑的焕新为突破口,提升老街面貌。再通过打造新文化空间,规划餐饮、酒吧咖啡、特色民宿等,将本土历史文化特色转化为文旅流量。而地理位置上,也能与上大路相互呼应,连接阳明故里与书圣故里,外延至孑民广场、迎恩门水街、黄酒博物馆,形成串珠成链、以线带面的效应。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绍兴;改造责任编辑:徐茜茜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日前,来王殿、司马温公祠、药王庙提升改造工程项目完成竣工验收。记者来到上大路,只见三座台门建筑并肩伫立,焕然一新,成为街上最亮丽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