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2023年,长三角创新人才量质齐升——

平均每天有3400多名大学生涌入浙江

字体:
—2024—
06/12
07:12:34
2024-06-12 07:12:34 来源: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记者 何冬健

  浙江在线6月12日讯(记者 何冬健)日前,浙江省科技信息研究院联合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江苏省科技情报研究所、安徽省科技情报研究所共同发布《2024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指数》。

  指数以提升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策源力、支撑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为评价对象,构建了包括资源共享、创新合作、成果共用、产业联动和环境支撑5项一级指标、20项二级指标的指标体系,研究以2011年为基期,测算评估了2011年至2023年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发展进程。指数从2011年的100分增长至2023年的267.57分;2018年以来,指数年均增幅达9.26%,显示长三角协同创新引领示范作用不断加强,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迈向新阶段。

  5项一级指标中,成果共用指标增幅最大,从2018年的159.24分提高到2023年的409.89分,年均增速达20.82%。资源共享指标次之,从2018年的197.51分增长到2023年的299.08分,年均增速达8.65%。增速第三的是产业联动指标,从2018年的182.70分增长到2023年的215.41分,年均增速达3.35%。

  此次指数反映出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发展的三大亮点:一是长三角创新人才量质齐升,人才高地根基不断筑牢。长三角人才总量持续攀升,R&D人员全时当量13年间从73.84万人年增长至198.35万人年,年均增速达8.58%,高于同期全国7.89%的年均增速,占全国R&D人员全时当量的近三分之一。其中,浙江聚焦“315”科技创新体系,每万人拥有R&D人员升至97.65人年,高于江苏、安徽及长三角平均水平。2023年,浙江平均每天涌入3400多名大学生,平均每天引进培育3位国家级领军人才、青年人才。

  二是长三角成果共用活跃,技术转移呈现前沿化、多元化趋势。近3年,长三角区域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率达332.2%;与2023指数报告相比,长三角区域合作PCT专利申请逆转了下降态势,增长率高达59.5%。专利转移从2011年的以上海输出至三省为主,至2023年浙江成为长三角技术转移的主要“贡献者”,G60科创走廊城市成为长三角技术转移空间网络的重要依托。

  三是长三角科研合作不断紧密,助力培育新质生产力。长三角科研合作网络密度升至0.74,在近年趋于稳定的趋势下,提升了0.04,形成以上海、南京、杭州、合肥、苏州等大城市为核心圈层,镇江、徐州、无锡、宁波、温州等城市不断趋近核心圈层的长三角科研合作的共同体。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长三角;协同;创新发展责任编辑:马驰骋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