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浙产纪录片《里斯本丸沉没》在上海国际电影节全球首映

跨越万里,永不沉没的情谊

字体:
—2024—
06/15
07:11:06
2024-06-15 07:11:06 来源: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记者 沈听雨 黄宁璐

  影片发布会现场,吴似真与维尼太太紧紧拥抱。 记者 李震宇 孙潇娜 摄

  浙江在线6月15日讯(记者 沈听雨 黄宁璐)6月14日上午9时40分,上海影城六楼大厅已聚起了排长队的人群。他们从世界各地赶来,只为参加浙产纪录片《里斯本丸沉没》的全球首映。

  该影片入选第26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首映盛典单元,并以首场放映的形式拉开了本届电影节的大幕。它也是此次上影节开票后最快售罄的影片。

  2022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复信“里斯本丸”号船幸存者家属,鼓励其继续积极致力于中英友好,期待更多英国朋友为中英关系作出贡献。

  习近平指出,1942年中国浙江省舟山渔民英勇营救“里斯本丸”号船英军战俘的感人事迹,是中英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作为盟友并肩作战、共同抗击法西斯侵略的重要见证,也是两国人民结下深厚情谊的历史佳话。

  如今,关于“里斯本丸”号的故事被摄制成纪录片,让更多人了解这段尘封82年的往事。

  中午12时,《里斯本丸沉没》结束放映的那一刻,全场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这一幕,也让记者想起了2023年8月15日影片在英国伦敦进行超前点映的场景——伴随片尾曲响起,全场观众起立鼓掌,掌声久久回响在放映厅中。有人激动地大喊:“感谢你们!”那时,担任影片监制、制片人及导演的方励和主创团队抱头痛哭。

  此次在上海,同样百感交集的方励没有哭。他坐在影院内的台阶上看完了整部片子,映后,他感谢了许多人,“我要谢谢大家一起重现这段本已被淹没的历史。当年,英国BBC的主持人问我,为什么你们一帮中国人要跑到英国铺天盖地打广告?我说,因为这件事发生在我们家门口的海域,我们的先辈是救助者、也是目击者,所以这件事要由中国人来做。”

  这是一场不能忘却的营救。

  1942年10月,日军用“里斯本丸”号从香港运送1800多名英军战俘返回日本,途经舟山附近海域,被美军潜艇“鲈鱼”号发射的鱼雷击中,失去动力。在船被击中到沉没的25个小时里,日军将所有英军战俘封锁在船舱底,并用木条和帆布钉死舱门。英军战俘奋勇自救,破舱逃生,却遭到日军扫射。

  危难之际,目睹沉船的东极青浜岛等3个小岛的198位渔民迅速实施营救,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划着小舢板从水中捞起了384名奄奄一息的英军战俘。据记载,那时岛上生活条件非常艰苦,渔民们常年三餐不继、半饥半饱。可出于朴素的人道主义精神,他们把自己家里能吃的、能穿的都拿了出来,有人还拿出了珍藏的鸡蛋和鱼干。

  2013年在东极岛,方励第一次听到“里斯本丸”号背后的故事。他难以置信,“我竟从来都没有听说过这段历史”。出于好奇,他想找到这艘船,留下一些资料。

  当方励携摄制组遍访英国、美国、日本、澳大利亚以及中国香港和舟山等,走近这些人和故事,他越来越觉得应该把这个故事记录下来,“拍摄《里斯本丸沉没》,是我们向这1800多位英军战俘和近200位舟山渔民背后加起来的2000多个家庭,许下的一份庄严承诺。”

  放映现场,记者还看到了一对老朋友——吴似真和维尼太太。吴似真是“里斯本丸”沉船事件民间纪念活动组织者,而维尼太太是“里斯本丸”号幸存者莫利之女。她们保持联系已有7年时间。见面后,两人紧紧拥抱在一起。

  2023年影片在英国点映时,本报记者曾带着吴似真一家专门给莫利的玄孙女露娜准备的生日礼物:一支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发簪和一幅合成的合照。当记者拿着礼物找到维尼太太时,她激动地说:“我正在等你们。”原来,她已提前得知放映现场会有来自浙江的礼物。当时她也特别准备了一份礼物要送给吴似真的儿子方正,并委托记者带回舟山。

  一年后的上海,她们因为《里斯本丸沉没》而相聚。这次,吴似真也早早给维尼太太一家准备了礼物,“有虎头帽、虎头鞋等等,很多。”吴似真向记者卖了个关子,这些都会在维尼太太到舟山时亲手送给她。

  “这是我第一次来中国,到东极岛看沉船遗址是我一直以来的心愿,这次终于如愿了。”回忆起自己的父亲,维尼太太红了眼眶。

  让维尼太太感到惊喜的是,这次她还收到了另一份来自香港历史文化学者沈健的礼物——一张她父亲莫利2006年前往香港时在深水埗码头前的留影照片。当年,“里斯本丸”号就是从这个码头出发的。

  因为“里斯本丸”号,维尼太太和中国的故事还有许多,且至今依然未完待续。“这是我2019年最后一次在维尼太太家采访时落下的充电宝,没想到今天她送过来了。”现场,这个小细节让方励颇为感动,“这也是我们友谊的见证。”

  在映后交流环节,此次受邀来中国的“里斯本丸”号上的战俘后代纷纷分享起自己的感受——

  “没有善良的舟山渔民救我的父亲,就没有今天的我坐在这里。”

  “我的家人牺牲在那片海域,这次我们带来一块墓碑,希望把它放在那里,以此来纪念他。”

  “我注意到,很多在场观众观影时落泪了,虽然这个故事本身跟大家并没有关系,但这份情感是共通的。我知道,‘里斯本丸’号上的人们不再会被遗忘,这让我很感激。”

  ……

  观影结束,还有一位观众找到记者。他的胸前佩戴着影片《里斯本丸沉没》的徽章,用手机搜索出了去年本报记者跟随主创团队前往英国参加影片特别点映的报道说:“我就是从这里看到了‘里斯本丸’号的故事,才知道原来它就发生在家门口,觉得很感动。得知电影要在上海国际电影节首映,特地抢了票赶来观看。”

  片尾,“里斯本丸”号上所有牺牲者的名单、幸存者的名单,舟山渔民的名单,所有采访过的家庭的画面,一一出现。仿佛向观众诉说着,“里斯本丸”号的故事不会随着时间而消弭,它依然影响着当下的人们。

  恰如方励所说,《里斯本丸沉没》传递的,有对中英人民友谊、对中国人善良和大爱的动容,也有对战争的反思、对和平的呼唤。

  接下来,这些“里斯本丸”号上的战俘后代还将前往舟山的沉船遗址地,和当地人一起进行悼念活动等,让这份“永不沉没”的情谊源远流长。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里斯本丸;放映责任编辑:马驰骋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