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用20年为家人造了一栋“浪漫满屋” 温州70岁手艺人把浪漫视为终身“事业”

字体:
—2024—
06/18
00:08:19
2024-06-18 00:08:19 来源:潮新闻 记者 赵培希 张文利

  花20年时间,亲手打造一个家,和妻子一起慢慢变老,陪孩子慢慢长大。这是70岁朱小杰所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并身体力行将之付诸实践。

  住在这样的家里是什么感受?在刚刚过去的父亲节,记者奔赴温州,采访了这位将浪漫视作长期主义的男士。

朱小杰用20年时间亲手打造的温州大宅。受访者供图

  生活乐趣藏在家具里

  “人总留恋美好的事与物,重返美好的过往,又能站在当下。”—— 朱小杰随笔。

  见到朱小杰时,他刚从俄罗斯落地温州龙湾。虚岁70的他不见一丝疲惫神态:优雅整洁的白衣白裤,白色鸭舌帽下是标志性的复古刘海,飘逸出尘。

  踏入朱小杰的家,庭院间花影满座,正前方,六层高的木质楼梯被郁郁葱葱的草木遮蔽,阳光从层层枝叶间的空隙中透射下来,四面玻璃隔断,脚下是潺潺流水,带着潮润的清风和淙淙的音响飘入屋内。

  70岁设计师的“灵魂居所”是什么样的?藏着哪些天马行空的神奇脑洞?

  这里从前是闲置的生产车间,朱小杰一双妙手“生花”,将冰冷的旧厂房进行设计、改造,有了现在的样子:一楼是宴客餐厅,二楼至四楼是家居展览馆,最顶上两层才是一家人的生活区。

  他亲手设计出来的家具,漫溢着扑面而来的烟火气,蕴含素履以往的家乡记忆,又不失奇思妙想的现代趣味。

  比如占据餐厅主位的跳泉圆桌。硕大的环形桌面正中间围合了一汪清水,独具传统水墨画的东方韵味。我们正欣赏,朱小杰突然轻俯下身,轻轻拍击桌面,霎时,水柱腾空跃起,又轻盈隐入水面。当拍击桌面的力度和节奏发生变化,水珠的数量和跃起的高度也随之改变,忽高忽低,忽紧忽慢。

  “古人宴席,会击缶而歌、曲水流觞,一顿饭都能吃出及时行乐的美好。”因为幼年时期在山底生活,从小伴着水长大,平日都是上山取溪水作饮用水,因此朱小杰的设计中,总有水的影子。

朱小杰向潮新闻记者介绍跳泉圆桌。

  温州的瓯窑声名远扬,朱小杰用它设计了一款水培瓶的吊灯。灯口是淡青色的瓷器,灯身的材料取自于废弃的玻璃瓶,在内壁打个洞,瓶子里装点水,洞里通着空气,插几株水仙花在里面,淡黄色光晕打在四方餐桌,餐厅的小小一隅便生机勃勃起来。因为使用充电电池蓄电,若是遇到停电,也可以拆卸下来作为临时手电筒,实用又有趣。这是朱小杰赋予家的生命力。

  玄关处的“蚂蚁凳”是用乌金木制成的,凳面做了隐藏“机关”,拉开暗格的抽屉,里面配了刷子、鞋拔子,美观之于亦节省了空间。

  “很多人问起名字的由来,其实很简单。有一天我在厨房里看到蟑螂,扁圆的身材特别像凳子的形状,我就照着样子把它画出来。蟑螂不讨喜,后来我们把它取名叫‘蚂蚁凳’。”瞧,生活里的啼笑皆非,也能提炼成艺术。

  把实用的家具做成自己喜欢的样子,将乡土文化融于一景一物,是朱小杰对于家有形的构想。

  “爬爬山岭,啃啃麦饼,山水冰冰,蚊虫叮叮……”轻轻哼起这首脍炙人口的温州本土乡谣,眼前的艺术家神色愈发柔和。他说,在方寸空间里创造生活,是一种踏实又鲜活的快乐。

朱小杰向潮新闻记者介绍半弧形茶桌的隐藏功能。

  在小细节里浪漫地活着

  “对生活有态度,就是极致的浪漫。”—— 朱小杰随笔。

  “家就应该让人感到实用、温馨,有归属感,它是一个个细节的堆积。”朱小杰一家的生活区面积有着许许多多触手可及的小美好。

  阳光是大自然赠与的浪漫,朱小杰很喜欢。他把卧室搬到顶层阁楼,松软整洁的床正对着透明落地窗,窗外是绿草坪。清晨,他会静静躺在床上,迎接第一缕阳光,感受日出的宁静与祥和。客厅天花板也做了镂空设计,阳光透过一扇扇小天窗,落在木地板上,形成大大小小金色的光斑,朱小杰称之为天然的装饰。

朱小杰为阁楼房顶做的镂空设计,迎接每天的第一缕阳光。 

  考虑到作息时间不同,朱小杰与妻子是分房休息。他说,人与人之间应该留有独处的空间,这才是长久相处的秘诀。

  “我们是高中同学,工作后又遇见彼此,就开始恋爱了。”从年少相识,到“兜兜转转还是你”,53年的婚姻仍然“保鲜”。

  太太的房间是朱小杰根据她的喜好一手设计,里面摆放着各式各样手工小摆件,每年生日、七夕节,朱小杰都会亲手做一件当礼物送给妻子。因为“最浪漫的事就是陪你一起慢慢变老”。

  儿子成了家,早已经搬出去住,但常常会来看望。朱小杰保留了儿子小时候睡过的床,这也是他亲手设计的。以前一家三口的房子太小,他就专门做了这件家具,里头组合了放衣服的柜子、能拉出来的写字台,床的长度也可以随着儿子身高的变化伸缩。这张床一直保留至今。因为“最浪漫的事就是陪你一起慢慢长大”。

  “这张桌子也很有意思,是我为一个女性朋友设计的。”朱小杰拉着我们看一张半弧形的茶桌。那位朋友曾在闲谈中提到,自家茶桌是方形的,和家里的布局格格不入,桌内也没有储物格,给客人递茶、坐着聊天都不方便。“我一听,有道理!就把她说的话记下了。”当天回到家,朱小杰便伏案画图,为好友量身定制了这款圆桌。

  在朱小杰的观念中,家具的设计是一种情感表达,因此在他家中,能看到爱情、亲情和友情最纯真的样子。

  朱小杰向潮新闻记者介绍自己的顶楼生活区。

  不为养老而设计的家

  “如果能活下去,就做自己喜欢的事。”——朱小杰随笔。

  参观完别墅,朱小杰邀请我们下楼喝杯热茶。连接卧室与客厅的楼梯是用整根木头雕刻的,非常狭窄,台阶也高,旁边没有扶手。我们小心翼翼跟在朱小杰身后,看着他健步如飞地下楼。

  温州大宅看着真不像一位70岁长者的家。朱小杰回头看着我们笑:“这里就不是为了养老而设计的,因为我不觉得自己老了。”

  现在的朱小杰一周工作6天,过着往返在温州、苏州之间的双城生活,时常还要坐飞机满世界跑,参加活动、举办展览、考察调研。十几个小时的飞行时间,他会让自己保持好胃口,吃完就睡,下了飞机立马生龙活虎,日夜颠倒的时差都奈何不了他。为了出差,朱小杰甚至给自己做了个多功能的拉杆行李箱,可以放一双鞋、一个洗漱包,后面拉开,可以装一个星期的换洗衣服。

  妻子有时也会问他,什么时候退休?他却觉得,脑袋里没有“退休”这一概念。“做自己热爱的事,为什么要退休?只要脑子能动,手能握笔画图,我就不会停下来。”

  朱小杰享受忙忙碌碌的生活,年轻时为了谋生,做过石匠、木匠、钳工,还做了会计,因为手艺活出色,后来慢慢帮朋友做一些简单的室内设计。直到35岁,他才毅然前往澳大利亚,追逐自己的家具设计师梦。

  随着年龄的增长,朱小杰将“手艺人”的概念延伸得越来越远。从家具到建筑,从瓯窑到器皿,再到餐饮、教育,他不断跨界,甚至还与北京的画家合作,设计起了服饰。采访时穿的中式长衫就是他自己的作品。朱小杰偏爱蓝、白色调,因为这是记忆里家乡温州天空的颜色。

  近几年,为了和三五好友小酌尽兴,朱小杰专门设计了一款“好色杯”。杯子只容三钱白酒的量,每个人认领走自己的专属颜色,斗酒时,一杯就是一口,谁也不能耍赖。

  “我发现喝完酒,人的一点点面具能轻松放下,感觉到最真实的自己。”朱小杰说,人总要想点乐子,让自己活得简单点。他从容微笑,时光的雕刻让他脸上的每一道皱纹都尽显优雅。

  他说,人生也像一栋房子,在每个时间、每个阶段,都能不断被装饰、被雕琢,这是生活的一种希望。

朱小杰接受潮新闻记者采访。

  记者手记:

  浪漫是终身“事业”

  很多人说朱小杰体现了“自然的浪漫主义”。那么,浪漫与年龄之间是一种怎样的关系?

  我们看到,朱小杰把笔洗做成色拉碗、面盆,可以盛温州菜;他还顺着黑色餐具,设计出黑汤黑菜,起名为“一汪墨水”,非常幽默地劝人“多喝点墨水”。

  “到了什么年龄做什么事”,这句话在朱小杰这儿完全不成立。他向我们展示了这样一种人生态度:年龄是不能和衰老划上等号的,浪漫也不能与年龄画上等号。生命的意义就在于,要永葆一颗好奇心,拥抱生命的无限可能,学会不断给自己制造快乐,就比如他设计家具,实用、好玩永远是第一要义。很多事不应该被年龄限制,人生没有什么事是非做不可的,除了尽情地生活。

  在他身上,我们看到,浪漫可以在任何年纪被创造和享受, 喝一杯酒、旅一次游、摘一朵花,都是浪漫。其实这个世界非常擅长制造惊喜,我们会遇到温柔的事物,有趣的灵魂,契合的伴侣。走到人生后半旅程的朱小杰认为,对这个世界不必过于紧张,毕竟一切都终有归途,那就是可以被称之为“家”的地方。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温州;手艺人责任编辑:廖君琳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花20年时间,亲手打造一个家,和妻子一起慢慢变老,陪孩子慢慢长大。这是70岁朱小杰所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并身体力行将之付诸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