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潮声丨从浙江到玉树14年,这群人只做一件事:“点灯”

字体:
—2024—
06/29
11:13:37
2024-06-29 11:13:37 来源:潮新闻 记者 施雄风

  经过3个多月的设计与改造,一个全新的集装箱在国网杭州供电公司“点亮玉树”公益团队的手中,变成了一座集制氧、供暖、多媒体等一众设施在内的有氧图书馆。

  6月中旬,这座有氧图书馆从华东发运,横跨大半个中国后,于6月25日正式和青海省玉树市哈秀乡中心寄宿制学校的同学们见面。

  这也是玉树第4座有氧图书馆。

  夏季于玉树而言,是一年中最好的时节,温度宜人,植被丰富,阳光时常在线。浮云掩映下,白蓝配色的有氧图书馆显得温柔可爱。

有氧图书馆。 记者 施雄风 摄

  对学生们来说,在这个平均海拔大于4000米的地方,有一个氧气充足的学习场所是非常难得的。

  它可能是有些孩子看见世界的第一扇窗。

  “今后的每一年,玉树都会新增一座有氧图书馆,我们会一直做下去。”

  这一句承诺的背后是一场坚持了14年的公益行动。

  2011年,“点亮玉树”公益团队来到玉树,帮孩子们把教室通上电。此后的时光里,他们一直在为玉树的孩子铺路,从未间断。

  整整14年,这群浙江人和这场公益行动给玉树带来了什么?

  第一盏电灯被点亮

  漆黑的高原有了“星星之火”

  “好久不见!”6月22日,记者与“点亮玉树”公益团队一同从杭州出发去往玉树。当地一座宾馆的大堂里,一位藏族汉子向我们打招呼。

  他是达哇,曾任玉树上拉秀乡曲新村小校长,黝黑瘦削,看起来精神干练。

  达哇拉着我们坐下,多年未与公益团队相见的他有点激动。在他精确到每一个细节的描述里,我们被一起带回到了10多年前。

  2010年的玉树共有25所村级小学,绝大部分村小没有校舍,教学与住宿都在帐篷里。 

帐篷教室。 资料图片

  达哇所在的曲新村小海拔约4200米,当时在校的共有47名孩子和3名老师,学校只开设了一到三年级的课程,孩子们的年龄在7到12岁左右。

  当时的玉树并未被国家电网覆盖,区域内用电主要由地方运营的电力企业提供,发电方式为水电,且这些小电网互不相连,覆盖区域不大,远离中心城区的村小一直处于无电状态。

  “我们有6顶宿舍帐篷,都有些旧了。没有电,开不了灯,也不能取暖,冬天特别冷,有时候帐篷还会漏雨。孩子们每天只能靠着日光学习,最迟晚上8点钟也要上床睡觉了,天黑之后,老师也只能用数量有限的蜡烛备课。” 达哇说。

帐篷教室。 资料图片

  2010年4月14日,玉树发生7.1级地震,多种救援力量第一时间进入玉树。国网青海省公司也以最快的速度恢复了玉树的电力供应,国家电网的旗帜第一次出现在了玉树大地上。

  但由于当时决定将全部村小撤并到各乡镇中心学校,所以在灾后重建中,村小没有被列入重建的规划当中。乡镇中心学校的重建需要时间,这意味着在一段时间内,多数村小依然处于无电状态。

  浙江在线记者徐晓在震区采访时发现了这一情况,发回大量相关报道后引起了萧山供电局的注意,他们决定使用光伏板帮助玉树村小解决供电问题。

为高原上的村小安装光伏板。 资料图片

  2011年8月,浙江在线和国网杭州市萧山区供电公司共同发起“点亮玉树”大型公益行动。

  职工捐款再加上爱心企业的倾囊相助,萧山供电局备下了够5所村小使用的光伏板。

  2011年11月8日,“点亮玉树”公益行动发起人、时任杭州萧山供电局(现国网杭州市萧山区供电公司)党群部主任陈雄一行人踏上了送电之路,曲新村小是他们的第一个目的地。

  冬季的高原上,氧气浓度很低,在经历了艰苦的安装过程后,玉树高原村小的第一盏电灯被点亮了。

  “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刻,孩子们激动得跳了起来,在帐篷里高声呼喊,我的心里是说不出的感动和感谢。”达哇说。 

高原上村小的第一盏电灯被点亮。 资料图片

  所有村小全部通电

  玉树孩子走出高原来到杭州

  第一点亮光出现在曲新村小后,家长和学校周边村民自发加入到了光伏板的安装队伍中。随着光伏板的增多,曲新村小内能用的电器也越来越多。

  “孩子们看上了电视,能跟着广播里的音乐跳舞,还能用暖气。”达哇笑眯眯地告诉记者,“最重要的是,晚上也可以学习了,看课外书是他们的最爱,我觉得,这些电灯就是孩子们人生的起航灯。”

  按照计划,首批5所村小通了电。每个晚上,都有村民来学校周边新奇地看了又看。

  陈雄在其所著的《点亮高原那盏灯》一书中提到,2014年11月, “点亮玉树”公益团队援建的最后一批次光伏板在由村小合并而来的上拉秀中心小学安装完毕,此时国家电网也已经基本覆盖了玉树。

  至此,玉树所有学校都通电了。

孩子们看到电灯亮起的一瞬间。 资料图片

  “送电”的故事就此告一段落,但这当中出现了一段“小插曲”。

  2012年10月,在第二批无电学校通电的时候,“点亮玉树”公益团队向玉树的孩子们发出邀请,希望他们可以来杭州。

  次月,玉树的两位校长和两位老师带着14名学生来到了西子湖畔。在杭州,每一名学生都和萧山供电局的职工结对,每到周末,他们就会住到“杭州爸爸”“杭州妈妈”的家里去。他们的集体活动也很丰富,做蛋糕、看球赛、游湘湖……

  柔美典雅的杭州与开阔壮丽的玉树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美,这让第一次走出高原的孩子们有了前所未有的感受和震撼。

玉树格拉山美景。 记者 施雄风 摄

  当年带队的昂尕老师说,孩子们太喜欢杭州了,原定半个月的行程延长到了40多天,“他们接触到看先进的课堂,老师也和杭州的教育工作者取了经”。

  此行玉树,记者遇到了当年那14名学生中的一位。她叫索南卓玛,今年刚从青海大学毕业。

  “索南卓玛来杭州那一年才上小学四年级,很小的一个女孩子,离别时抱着我的脖子哭得稀里哗啦的。”陈雄是索南卓玛在杭州最亲近的人,12年过去了,索南卓玛已经长成了大姑娘,他还记得两人当年分别时的情形。

  40多天下来,离开时,包括索南卓玛在内的几个孩子对陈雄说了同一句话,“陈叔叔,我们一定好好学习,下次还要来杭州。”

  这一句“陈叔叔”,一叫就是13年,索南卓玛也没有辜负自己的诺言。 

  索南卓玛顺利通过中考,进入高中的她有了人生第一台手机,她加上了陈雄的微信,告诉他,“陈叔叔,我考上高中了”。

  索南卓玛酷爱足球,是一名优秀的校队运动员,她发消息给陈雄,“陈叔叔,昨天的比赛,我们队又拿名次了”。

  通过努力考入青海大学读本科,她又把这个消息告诉了陈雄,“陈叔叔,我现在是一个本科生了”。

  这条消息的下方是一个1000元红包的领取记录,那是陈雄对索南卓玛的鼓励。

  多年以来,索南卓玛人生中的重要时刻,陈雄不曾缺席。

  “那次去杭州,对于年幼的我来说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打开了我内心的一扇窗。”这段时间,索南卓玛在考虑未来的工作去向,她想参加一次国考。

  连同索南卓玛在内的14人,是“点亮玉树”公益团队送出高原的第一批孩子,听闻这些孩子回到玉树后的变化,“送教育进玉树”这个想法在志愿者们的心里生根开了花。

刚从青海大学毕业的索南卓玛。记者 施雄风 摄

  从“点灯”到“点智”

  公益团队燃起了第二把火

  2013年初,团队从玉树市教育局了解到,当地的学前教育一片空白,幼儿园数量为0。 

  多次商讨后,玉树市教育局决定选派12名优秀的小学教师到杭州学习学前教育的相关知识,回玉树后转岗为幼儿园园长。

  “点亮玉树”公益团队安排了行知幼儿园、浙江大学幼儿园西溪分园等名幼儿园的园长,对玉树来的老师进行“一带二”的跟岗教学,持续了40多天。

浙江园长与玉树教师的结对仪式。 资料图片

  如今玉树第一幼儿园的园长索南达吉,就是当年选派到杭州学习的12名小学教师之一。

  索南达吉告诉记者,玉树的幼儿园模式就是浙江模式,所有的课程理念、课程设置方式以及幼儿园一日流程等等都是从杭州学回来的。 

  记者从玉树市教育局了解到,这12名教师回到玉树后立即投入到当地幼儿园开园的筹备工作中。2013年年中,玉树市第一家幼儿园即玉树第二幼儿园顺利开园,截至目前,玉树全市共有幼儿园47所,教职员工514人,入园儿童6000余人。

  除了学习浙江模式外,12名教师还结合玉树当地的具体条件,开创了不少新课程。比如,玉树第一幼儿园的孩子们,有的会说相声,有的会演皮影戏。

  已经讲了14年的故事

  还要继续写下去

  2013年7月16日,“浙江省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工作站玉树分站”挂牌,源源不断的优秀教师从这里走向工作岗位。

  除了面对面交流,浙江和玉树还开辟了空中课堂,让两地的师生随时可以交流学习方式和教学经验。

  2018年,玉树市教育局与“点亮玉树”公益团队共同提出建设有氧图书馆,旨在给孩子们创造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培养阅读习惯。

  2020年,第一座有氧图书馆在德吉岭小学落成,目前,这个数字已经更新到4座。

孩子们在有氧图书馆里看书。 记者 施雄风 摄

  2023年6月1日,“点亮玉树”公益团队再次邀请10名来自玉树隆宝镇中心寄宿制学校的学生来杭研学。

  从“点灯”到“点智”,14年来,“点亮玉树”公益团队的志愿者们已经换了几轮,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坚持,让这盏“灯”永远亮下去。

  “接下来,我们想发动更多的社会力量,把现代科技元素引入高原。”陈雄说。

  这个讲了14年的故事,未完待续。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玉树责任编辑:黄泽杭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经过3个多月的设计与改造,一个全新的集装箱在国网杭州供电公司“点亮玉树”公益团队的手中,变成了一座集制氧、供暖、多媒体等一众设施在内的有氧图书馆。6月中旬,这座有氧图书馆从华东发运,横跨大半个中国后,于6月25日正式和青海省玉树市哈秀乡中心寄宿制学校的同学们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