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上午,烈日炎炎。武义县白姆乡中心小学操场边,一场防溺水培训吸引了该校上百名学生、家长以及周边的村民。
“落水了怎么办”“怎样让自己浮在水面上不下沉”……市政协委员、市游泳协会秘书长翁时文抱起身边一名孩子“丢”入了5米宽10米长的移动简易泳池内,在泳池内等候的金华市游泳协会和金华职业技术大学师范学院绿荫壮苗支教团的专业救生员们,第一时间迅速上前托起“落水”的孩子,并教他调整呼吸和身体姿势,让孩子自己成功浮在水面上。
这是市政协2024年“民情一点通”防溺水公益培训启动仪式现场。此次培训首期面向武义县新宅镇中心小学、大田乡古竹中心小学、白姆乡中心小学、俞源乡下杨中心小学共计500余名学生。
培训期间,金华职业技术大学师范学院绿荫壮苗支教团成员将分批为孩子们开展“3X”防溺水课程,包括呼吸、漂浮、滑行、踩水等在内的落水生存技能。
一位山区校长的心愿
每年七八月份是溺水事件的高发期。防溺水知识年年讲,但依然防不胜防。根据《中华疾病控制》2024年最新发布的“2004—2021年中国居民各年龄段主要伤害死亡率顺位表”显示,溺水伤害导致的死亡率在0~15岁年龄段排第一位。有数据表明,我省溺水事故主体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山区(农村)学校的留守儿童约占60%。
市政协的该项防溺水公益培训,源于我市一位山区学校的校长——武义县新宅镇中心小学校长钟献祥的思考和求助。
“每到夏天花大量的精力开展防溺水工作,但宣传说教多,防溺水实操课基本没有,导致大多数农村学校防溺水教育更多停留在理论层面。”去年夏天,钟献祥用手机扫了金华市政协“民情一点通”的“民情码”,抱着试试看的心态递交了自己想让孩子们掌握防溺水自救技能的心愿,并说明了学校没有游泳设施也没有专业游泳技能教练的现实困境,提出“说100次,不如在水中实实在在练一次”。
“民情一点通”是金华市政协接收民情、反映民意、服务民生的数字化平台。基层群众通过扫政协委员的“民情码”反映急难所需,委员就会将其需求通过“民情一点通”反馈到市政协和所在县(市、区)政协,政协工作人员将群众意见精准分类,推给市、县(市、区)“三服务”办协调交办给相关部门精准处理,政协进行跟踪督办。
了解到钟献祥的这一心愿后,市政协“民情一点通”开启了圆梦计划,积极推动市县(市、区)联动、部门协同,随后一场面向农村学生、留守儿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同心护航、安全度夏”防溺水公益培训活动就在全市热烈铺开,共有1.5万儿童青少年参与了培训。
“心愿”今年扩容扩面
“我们进行了总结,认为这个项目的实施还存在一些堵点和难点,如经费保障、行政审批、安全事件的防控等。”去年的公益培训活动结束后,翁时文与金华职业技术大学师范学院绿荫壮苗支教团负责人武超对该项目进行详细复盘,并就在山区(农村)学校推广游泳校本课程提出具体建议,“培训目标,就是让孩子们知道危险来自哪里、怎么避免,如何自救以及科学互救。”
今年再次启动的“民情一点通”防溺水公益培训,在去年“五个一”(一名委员领衔、一支专业团队、一门专业课程、一批实践基地、一套联动机制)的工作机制基础上进行了扩容,将防溺水公益培训项目进一步扩面,仅武义县,就从原先一所山区学校,扩大到4所山区学校,并联合教育、公安、体育及团委等部门,共同携手打通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堵点难点,搭建出了以政府主导、以学校为主体、以公益性组织为主力的“三主协同”推广模式,切实回应山区(农村)学校开展游泳校本课程的难题。
“原来不会游泳也是可以浮起来的,但好像越紧张越往下沉。”启动仪式现场,第一次参加防溺水培训的二年级学生周可寒说。她父亲告诉记者,孩子很喜欢玩水,所以学校通知有免费防溺水培训就第一时间给她报了名。
现场另一边,白姆乡村民傅安庆带着幼儿园中班的女儿也在泳池边认认真真地看着。傅安庆说,学游泳得去县城,不太方便,见学校组织培训,就带孩子过来了,“掌握点技能以防万一”。
市政协相关负责人表示,“民情一点通”防溺水公益培训项目的启动,是共筑儿童青少年生命安全防线的有益实践,也是“民情一点通”创新社情民意“线上收集+线下服务”模式的积极探索,今年该项目的进一步推广也将惠及更多的儿童青少年。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