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昔日身家数亿的义乌“箱包女王”,年逾花甲再创业卖包子还债——

我还是我,那个啥都不怕的宝玲姐

字体:
—2024—
07/10
07:49:02
2024-07-10 07:49:02 来源: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记者 杜羽丰 中国义乌网记者 龚书弘

  浙江在线7月10日讯(记者 杜羽丰 中国义乌网记者 龚书弘)“感谢大家的支持,就算做到80岁、90岁才能还完(债务),我也会坚持干下去。”记者走进义乌CBD新近开张的“宝玲姐包子铺”分店时,今年63岁的邵宝玲正一边制作包子,一边通过直播与网友互动,屏幕上满是鼓励与祝福。

  邵宝玲坚持不开美颜、滤镜,镜头前的她略显老态,与年轻时风光无两的知名女企业家形象形成巨大反差。熟悉她的人却能深刻感受到:在经历企业破产、罹患癌症等变故后,宝玲姐的精气神又回来了!

  从年轻时白手起家、创办箱包公司,以数亿元的年销售额稳居国内箱包行业前列,成为“箱包女王”,到如今饱经风霜、背负债务,重燃炉灶走上卖包子还债的道路……邵宝玲用不屈向所有人自我介绍:“我还是我,那个啥都不怕的宝玲姐。”

邵宝玲在包子铺里做美食直播。记者 沈立 摄

  泥沼中挣扎的8年

  我命硬,没摔死

  “当你用半辈子赚了9位数、10位数的资产,一下子出状况打回原形,跟从9楼、10楼摔下来没什么区别。”面对记者,身材适中、脸型微圆的邵宝玲给记者打了一个沉痛的比喻,简短回顾自己的过去后,她立马补了一句,“我命硬,没摔死。”

  一句自嘲,背后的挣扎难以言喻。2014年,邵宝玲投资的电商园因贷款担保和企业三角债务等问题出现危机,加上主营的箱包行业又陷入“内卷”,经营惨淡,原本庞大的商业版图裂痕越来越大……她开始整日奔波于政府、银行、债权人之间,“我尽全力挽救企业,背后还有几千号员工指望着我。当时一宿一宿睡不着,只能吃安眠药,从一开始一颗、两颗,到后面我自己都记不清要吃几颗。白天为了展现良好的精神状态,又要喝咖啡提神,经常一天喝五六杯。”

  后来,邵宝玲的身体每况愈下,抑郁症、癌症接踵而至,企业也最终于2022年初宣告破产。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邵宝玲不止一次想过“一了百了”,但每每念及亲友的鼓励、债权人的宽容,她内心反复告诫自己:逃避只会亏欠他们更多。

  2022年3月,东山再起的念头逐渐在邵宝玲心头萌芽。

  “我妈妈之前在供销社食堂掌勺,那个年代刚刚告别食品短缺,她经营的邵家包子和芝芝拉面在义乌城西、上溪和金华傅村一带很有名气。”在最艰难时刻,从义乌市上溪镇一个小山村走出来的邵宝玲,回想起母亲生前对她说过的话:走投无路时,就去做包子,肯定可以活下去。

  重燃斗志的8个月

  只要活下去就有希望

  干什么、怎么干,启动资金哪里来……就在一系列问题让邵宝玲无从下手时,几个好闺蜜到访,点燃了新的希望。

  “当时她们来家里看望我,我做了包子招待她们,她们纷纷夸赞好吃。我就说了开包子铺的想法。”邵宝玲说,她们听后非常支持,纷纷伸出援手,愿意赞助,但她坚持按企业运行规则来确定投资股份。朋友们想拉邵宝玲一把,她却表示要靠自己拼出来、干出来。

  2022年11月,宝玲姐包子铺在义乌绣湖里商业中心正式开张。从萌发东山再起的念头到新店开业,这中间的8个月,邵宝玲在绝境中重燃斗志。在人生最艰难的时刻,邵宝玲身边聚集了一批不离不弃的亲友。他们中,有的人并不富裕,但经常一有空就过来搭把手,更多的则是隔三差五就来光顾,关心包子铺的近况。姐夫、姑婆等亲友,更是主动来到包子铺,又出资金又出力。

  邵宝玲的丈夫自然是她最坚强的后盾。从店铺选址、装修,到每天打杂,夫妻俩不管忙到多晚,总是相伴相随。

  由于每天都有厨余残渣,丈夫就在老家义乌上溪镇拾掇了一个小型养殖场。每天天刚蒙蒙亮,他就赶往乡下喂鸡喂鸭,一方面让自己养的“跑步鸡”成为店内的优质食材,同时对外出售增加收入。

位于义乌CBD的宝玲姐包子铺内景。记者 龚书弘 摄

  “身边有那么多支持我的人,我一定要坚持!”邵宝玲告诉记者,人们常说浙商精神,她认为,浙商精神不仅仅是经历“四千”不断成长壮大,更是任何时候都不怕摔倒,“只要活下去就有希望。”

  凭借扎实的口碑,“宝玲姐包子铺”目前已经开出了两家分店。店内的菜品也从原先的包子、拉面等常规“早餐搭档”,到现在有10多种口味的包子,以及义乌特色的红糖馒头、酒糟馒头、酒糟核桃露等,午餐和晚餐还能吃上10多种家常小炒。

  无限可能的80岁

  做包子一样可以做到上市

  卖包子还债,真的有希望吗?面对记者的这个问题,邵宝玲思索了片刻:“卖包子还债看起来很遥远,但梦想一定要有。哪怕要干20年,也要坚持,每过一年,就是距离梦想更近一步。”

  在她看来,包子、牛肉面这样的小吃市场,“钱”景广阔,不论春夏秋冬都无可替代,只要吃苦肯干,这是个小本创业的好项目。

  “经过一次次食材精选、调味配比、上蒸时间计算,以及不同人群的品尝反馈,我们已经有了一套较为完善的配方与制作流程,这使得我有了底气去拓展分店、管理分店,把‘宝玲姐包子’做成一个品牌。”邵宝玲告诉记者,她还通过股本构成、产品创新等方式,力争将包子铺打造成行业标杆。“投资人、品牌宣传方合计占股60%,剩下的40%为店长和所有员工的股份,大家一起干,一起分红,每一位参与者都是包子铺的主人。”

  “我相信,做包子一样可以做到上市!”邵宝玲说,虽然有员工帮忙,但她每天依然至少要工作十多个小时,最多时一天要做上千个包子。为了保证口感、品质,很多事她坚持亲力亲为。

  邵宝玲所做的包子是上个世纪义乌非常流行的“开口包”,一个包子足足有2两肉,5元钱一个,一般食客吃一到两个就饱了。采访时,记者遇到了专程从义乌廿三里街道驱车过来的厉先生,他一口气打包了鲜肉包、梅干菜肉包、红烧肉香菇包各4个,“放暑假了,我姐妹的几个小孩都来我家,有次吃过这里的包子后,就一直惦记这味道。”记者也买了一个梅干菜包子和一个肉包子,发现梅干菜很软很香,有“小时候的味道”。肉包子则是手工刀切的鲜肉,汤汁浓郁、满口生香。

  从动不动承接几十万、几百万元的大单子,到如今每单几元钱至数十元钱的小生意,邵宝玲直言自己更加懂得人生奋斗的价值。“义乌人要有义乌人的精神,哪怕今天赚一元钱,明天赚两元钱,也是赚钱。以前赚个十万百万,对我来讲都没有这种感觉。现在呢,对5块钱我都非常尊重。”邵宝玲告诉记者,只要有人爱吃,即使80岁了,她还会继续做包子。

  不久前,邵宝玲卖包子还债的视频在网上引发关注,无数网友为她点赞、送上鼓励。各地网友慕名前来品尝,甚至还有意大利、日本等国外的网友发来祝福。“我不想让老朋友担心,所以创业的事情始终没怎么说。这两天一位多年未联系的老朋友知道后,还特地从山西给我寄来了陈醋、麻花等土特产。省内的朋友更是一波接一波来关心、支持我。甚至还有素不相识、在广东潮汕开店的女老板,专门开车赶过来给我鼓劲……”言语间,邵宝玲满是感激,几度哽咽。

  这时候,邵宝玲手机弹出一条老友发来的微信消息。记者注意到,她手机的屏保是这样一幅图景——辽阔湛蓝的天空下,一根鸡毛随风而动、逐渐升腾。

  “电视剧《鸡毛飞上天》中有句经典的台词:‘鸡毛虽轻,但有点风它就能飞到天上去。’对我而言,包子生意虽小,只要一个一个货真价实地做好,一切都还有希望。我还是我,那个从义乌上溪小山村走出来的宝玲姐。”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义乌;创业责任编辑:叶媛媛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