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河姆渡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全面推进 计划2025年底竣工

字体:
—2024—
07/12
13:57:58
2024-07-12 13:57:58 来源:宁波网

  7月12日,一场以“古渡新声 潮起东南”为主题的河姆渡文化实景体验之旅在余姚河姆渡遗址展开,标志着河姆渡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全面推进。

  从河姆渡遗址至未来的河姆渡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入口,“祭祀”、撵稻、制陶等远古先民的生活场景在复原的干栏式建筑前被一一还原;交响合唱《面朝大海·河姆渡》选段、舞蹈表演《远古欢歌》《光耀河姆渡》等节目依次上演;二十多个点缀喜庆色彩的摊位,集中展示了河姆渡物产及河姆渡文创产品。

  活动“向导”通过大屏幕向现场嘉宾介绍了河姆渡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未来图景。随着“柴火”被点燃,河姆渡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蓝图同步展开。

河姆渡考古遗址公园启动区推进建设

  河姆渡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地处四明山与翠屏山之间的姚江谷地,包含山丘、平原、河流、沼泽、稻田、林地、古村落等丰富的自然与人文景观环境。周边动植物种类丰富,自然生态环境良好。

7月12日河姆渡考古遗址公园启动区现状。记者 张培坚/摄

  本次工程对象——考古遗址公园启动区(一期)项目主体位于河姆渡遗址核心区,是阐释与展示河姆渡遗址价值的重要区域,包含现有河姆渡遗址博物馆边的遗址发掘现场展示区,和2003年起闭园养护的河姆渡生态文化园。

  工程项目的第一部分即河姆渡生态文化园的重新打造和遗址发掘现场展示区的提升。

  根据现有规划,生态文化园设计了五个展示区,“文明的模样”“来自远古的稻谷”“自然的馈赠”“河姆渡时代的生灵”“七千年后的居民”,从聚落生活与文化面貌、史前稻作、采集渔猎与工具制造、古代自然环境、现代自然环境五个方面阐释姚江谷地人地关系的变迁。

  建成后,整体将形成集文物保护、考古展示、研学教育、旅游服务、绿色生态于一体的河姆渡考古遗址公园核心区。

功能分区示意图。

  工程的第二部分是河姆渡遗址博物馆西侧入口接待区的重塑,将以“河姆渡干栏式建筑聚落”为概念,营造一个全新的入口形象,完善功能组织。

  第三部分则是公园的外部道路提升优化,从古乍线到现在的公园入口区域,加强文化氛围营造,增强标识与引导功能。

三个部分的建设提升示意图。点击查看大图

  根据规划,考古遗址公园启动区将建设成为展示河姆渡遗址古今环境变迁,探讨人与自然间依存关系的“河姆渡古今自然环境展示园”,与聚落形态展示区(即遗址发掘现场展示区)合体,共同为创建河姆渡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立良好的基础。

聚落形态展示区(即遗址发掘现场展示区)。记者 张培坚/摄

  属于河姆渡的“大遗址”计划

  根据前期编制的《河姆渡考古遗址公园总体规划》,河姆渡考古遗址公园将以河姆渡遗址、田螺山遗址和鲻山遗址3个同属河姆渡文化的文保单位为核心,同时补充纳入井头山遗址、施岙遗址。

  这些遗址本体及其相关联的环境载体共同构成综合性文化景观,集中代表了东南沿海地区滨海湿地沼泽环境下的史前文化盛况,具有高度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

价值阐释体系框架图。点击查看大图

  河姆渡遗址区代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六、七千年前稻作农耕社会,这里出土了最丰富的史前稻作遗存、是中国干栏式木构建筑的源头,代表领先的新石器时代原始艺术水平;

  田螺山遗址区定位聚落考古与稻作农业考古,反映新石器中期东南沿海依山傍水型聚落,及江南最早的鱼米之乡特色;

  鲻山遗址区阐释原真性自然环境与聚落布局;

  井头山遗址区则定位海洋文化起源,用以阐释中国沿海地区海洋文化发端、沧海桑田的缩影,以及沿海文化与内陆文化的交汇。

  未来的河姆渡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将以“一轴引领、两带推进、五点核心”为脉络,通过河姆渡文化阐释轴串联起遗址公园区域和河姆渡博物院,与大运河文化展示带、姚江滨水景观带相交错,形成整体文化架构,构建多维度展示体系。

该图摘自《河姆渡考古遗址公园总体规划》。点击查看大图

  着眼当下,值得关注的固然是河姆渡考古遗址公园核心区的建设进度。据项目建设方宁波河姆渡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方定儿介绍,启动区项目总用地面积约45.36公顷,工程总投资估算为3.17亿元,计划于2025年底竣工。

  “建成后,市民游客可以在这里开启跨越七千年的时光之旅,了解到河姆渡先民的聚落形态、耕作方式、自然环境,划桨驾舟,撵稻制陶,沉浸式体验河姆渡先民的一天。”方定儿说。

“河姆渡人的一天”体验区设计效果图。

  启动区“启动”的现实意义

  “放眼整个浙江,目前,被国家文物局审批立项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仅有8个。”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史前考古室主任、研究员,田螺山和井头山遗址考古领队孙国平在活动现场表示,“我们通过近期、中期、长期三阶段的规划,展开河姆渡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不仅能在学术方面对河姆渡文化作更多探索,更能为浙江高水平文化强省建设、宁波海洋中心城市建设提供强大支撑,迎来整体化、系统化的‘大河姆渡’时代。”

启动区设计效果鸟瞰图。

  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院长林国聪认为,创建河姆渡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主要成效集中体现在三方面:其一,切实深化河姆渡文化的考古研究与保护利用,是余姚、宁波文物工作的又一次历史性突破;其二,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文化需求,将为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树立典范;其三,有力助推河姆渡文化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扩大河姆渡文化的美誉度、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城市能级。

  曾主持起草《河姆渡遗址博物馆规划大纲》《河姆渡遗址博物馆设计任务书》的河姆渡遗址博物馆第三任馆长叶树望在对河姆渡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满怀期待的同时,认为遗址公园建设硬件、软件,一个都不能少,要尽早在相关人才的培养、教育、引进等方面下功夫,组建复合型全流程专业团队,提升价值阐释和公共服务水平,为考古成果转化、文化遗产传承贡献力量。

  活动当天,在长达半小时的河姆渡文化实景体验之旅结束后,河姆渡镇副镇长陈楠心潮澎湃。“河姆渡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全面推进,也将进一步带动周边文化旅游业的发展,不仅能为村民们增加旅游收入,还能在住宿、餐饮、交通等方面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同时,可听、可观、可感的遗址公园,也将为文创产业发展提供丰富的灵感和素材。”

  河姆渡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相关时间轴:

  1982年,河姆渡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3年5月,河姆渡遗址博物馆落成开放,总投资700万元。

  1999年6月,河姆渡遗址发掘现场展示区落成开放,总投资1100万元。

  2000年至2003年,开始建设河姆渡文化生态园,2003年起实施封闭生态养护。

  2008年9月,《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河姆渡遗址保护规划》由国家文物局批复;2009年7月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实施。

  2020年5月,河姆渡遗址被列入浙江省首批20个“浙江文化印记”,100张“文旅融合发展金名片”,上升为省重点文化标识予以打造。

  2021年2月,《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深化河姆渡、井头山等史前遗址考古发掘和价值研究,创建河姆渡国家遗址考古公园,推动河姆渡-井头山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2021年7月,《余姚市文化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将河姆渡遗址国家考古公园建设纳入重大项目。

  2021年11月,国家文物局印发《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河姆渡遗址榜上有名。

  2022年4月2日,国家文物局发布关于开展第四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评定工作的通知,河姆渡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申报工作随即启动。

  2022年12月29日,国家文物局公布第四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河姆渡考古遗址公园获准立项。

  2023年6月16日,国家文物局对河姆渡考古遗址公园启动区(一期)工程项目设计方案进行批复,原则同意在河姆渡遗址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内,实施古今自然环境展示区项目。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遗址责任编辑:蒋旭辉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7月12日,一场以“古渡新声 潮起东南”为主题的河姆渡文化实景体验之旅在余姚河姆渡遗址展开,标志着河姆渡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全面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