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绍兴首次发现越国大型建筑基址

为探寻越国都城提供重要线索

字体:
—2024—
07/13
07:24:42
2024-07-13 07:24:42 来源: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记者 李娇俨 王佳

  浙江在线7月13日讯(记者 李娇俨 王佳)12日,国家文物局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通报了浙江绍兴稽中遗址、江苏盐城盐业考古、河南开封北宋东京城景龙门遗址、江苏淮安城市考古等4项考古最新进展。其中,稽山中学遗址首次在绍兴古城内确认存在越国建筑。

  12日,记者来到位于绍兴市越城区的稽山中学遗址,眼前的土地被划分为一个个大小不一的探方,上方支起了遮雨棚。测绘文物、清理淤泥、喷水保湿……80余名身穿橙色马甲的考古工作者在探方中有条不紊地忙碌着。

绍兴稽中遗址发现的越国大型建筑基址。记者 王佳 摄

  记者了解到,2023年9月,稽山中学改扩建项目施工中发现了大型木材,绍兴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现场确认有战国黑陶豆、印纹硬陶、原始瓷杯等遗物,初步推断地下可能存在越国木构建筑遗存。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24年2月,绍兴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开展考古发掘。目前,考古发掘面积近3000平方米,下挖深度5至6米,发现遗迹40多处,其中包括越国大型建筑基址1处、汉代建筑基址4处、水井16口等重要成果。

  绍兴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罗鹏说:“这项考古工作时间紧、面积大,考古工作人员需要克服高温酷暑和多雨天气,持续发掘。”由于建筑基址分布比较密集,汉代与越国建筑叠加在一起,区分困难,考古工作者既要保留上部分的汉代建筑,又要搞清楚叠在下面的越国建筑格局,只能在汉代建筑的空隙里做一些解剖。此外,在考古过程中还发现了大量的木构件建筑,木质文物的保存也是个棘手问题。

绍兴稽中遗址出土的越国原始瓷杯(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

  罗鹏指着现场不少被湿布覆盖的文物遗迹向记者解释:“由于天气较干,出土的文物遗迹离开饱水环境,需要时常洒水保持湿润,防止木质文物干裂。”

  据介绍,遗址内的战国时期遗存包括1组大型建筑基址和1口水井。建筑基址分布在东西长约48米、南北宽约36米的范围内,可观察到两种不同的基础构筑形式;水井为木壁,直径0.82米,经碳十四检测,距今约2500年左右。根据文献记载,推测为越国遗存。

  从范蠡始建勾践小城,到秦设置会稽郡,再到南宋陪都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绍兴古城的城址千年不变。但有2500年建城史的绍兴古城,此前从未发现越国时期遗存,实为一大遗憾。

  稽中遗址首次在绍兴古城内发现存在越国大型建筑基址,实证了文献记载的勾践建都历史,是越国都城考古的重大发现,为探寻越国都城格局提供了重要线索。

  遗址内的汉代遗存主要为建筑基址、水井、马坑,其中最为重要的发现是确认了4组建筑基址,其中甲组、乙组建筑残存面积约为387平方米和317平方米,丙、丁组建筑尚未完全揭露。遗址中首次发现包含墨书“会稽”、“山阴”地名的汉代木刺实物,以及汉代墨书“如律令礼”文字陶片。

  这也是首次在绍兴地区发现两汉高等级官署建筑,出土的墨书文字,与会稽郡山阴县密切相关,是两汉郡县考古的重要发现,对研究会稽郡的郡域变迁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经发掘确定,无论是战国时期越国建筑还是汉代建筑,均采用了地下木构基础与地上台基相结合的建筑形式,体现了湿地环境下越国传统杆栏式建筑与中原台基式建筑文明的有机结合,是中国古代建筑考古的重大发现。

  稽中遗址地层堆积深厚,出土遗物丰富,建筑基址密集,延用时间较长,各时期建筑等级颇高,是古代绍兴长期作为我国东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区域中心的重要实证。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绍兴;遗址;考古责任编辑:叶媛媛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