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萝卜快跑” 会不会抢了人类司机的饭碗?

字体:
—2024—
07/13
09:41:50
2024-07-13 09:41:50 来源:潮新闻 记者 谢丹颖

  无人驾驶,比想象中来得更快,也更早。

  近日,百度旗下的“萝卜快跑”火了。它在湖北武汉的加速落地,引发轩然大波。一方面,每6公里4元的无人驾驶体验,吸引不少市民排队尝鲜;另一方面,有人忧虑道,这像极了当年网约车通过大量补贴让利,挤占出租车生存空间的资本故事。

  此外,5月1日,浙江杭州成为全国首个为低速无人车立法的城市,具体可点击看此前报道《无人驾驶:理想与破局》;7月3日,20个城市(联合体)成为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湖北武汉、浙江“杭州-桐乡-德清联合体”等入选;7月7日,北京正式开放智能网联乘用车“车内无人”商业化试点……多地利好政策加持下,无人驾驶赛道热闹非凡。

  热闹背后,这一技术,已成熟到能取代人类司机了吗?由无人驾驶激化的“技术与就业”之争,又该如何看待?

无人驾驶(受访者供图)

  无人驾驶普及,几成定局

  萝卜快跑的出圈,并非偶然。

  早在去年10月,记者便曾使用“萝卜快跑”APP一键叫车,搭乘一辆无人驾驶出租车,以不足40码的均速,沿着江苏苏州太湖空旷路段,兜了一圈,单程7.5公里、耗时15分钟。

  短短半年,再一次坐上后座,行业进步“肉眼”可见:不仅时速更高、在杭州城区也能跑60码;而且反应更快,行车少有顿挫感,驾驶座上安全员接管的情况明显减少。能载多人的无人小巴,也从封闭景区来到开放路段,常能见到当地居民,熟练地用微信扫码预约试乘。

  科幻片里才有的科技,在AI大模型的赋能下,如今已然照进现实、融入生活。

  目前来看,消费者、企业都觉得无人驾驶很“香”。

  于乘客而言,据统计,在武汉搭乘萝卜快跑,10公里路程车费只需4元至16元不等,普通网约车价格区间则是在18元至30元。甚有乘客称,叠加红包后,2公里左右的行程,花费不到2元,“比乘地铁、坐公交都便宜”。

  价廉之外,“物”还美——不仅乘坐环境舒适、行车规范稳重。在以司机脾气火爆、驾驶彪悍闻名的武汉,萝卜快跑为乘客提供了一个更“温和”的选择。

  于企业而言,从百度股价暴涨可见一斑。百度2024年一季度财报显示:萝卜快跑全国累计向公众提供乘车服务600万次。其中,武汉全无人驾驶订单比例超55%,并在4月继续上升至70%。预计未来几个季度,将快速上升至100%。

  另据“湖北发布”消息,萝卜快跑在武汉,单日单车峰值超20单,这一水平已与出租车司机平均日订单量相近。“在不久的将来,萝卜快跑将率先在武汉区域内实现UE(单位经济)平衡。”百度CEO李彦宏坦言。

  “这是未来。”行业内有一共识,人类会在2030年前后,进入无人驾驶时代。据太平洋证券等机构预测,这一年,无人驾驶出租车在中国的市场规模有望达到惊人的2.93万亿元。

  面对如此万亿蓝海,为抢夺市场先机,争雄者众。

  在浙江,海康、华为等科技巨头相继入局;吉利、零跑等造车势力竞相加码。强强联合,布局研发无人驾驶技术。专注无人驾驶出租车的深圳安途智行科技有限公司、侧重无人物流车的新石器慧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近年来也纷纷入驻浙江。以杭州为例,2023年智能网联和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产值达2798.6亿元。

  此外,近来,国家陆续出台《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的通知》等政策,为无人驾驶规模化商业应用奠定良好基础。据不完全统计,北京、上海、武汉、杭州等51座城市纷纷发布相关试点示范政策。

  无人驾驶技术的应用和落地,仿佛就处在“罗森塔尔效应”(亦称“期待效应”)的正反馈轨道上——技术上的成熟、国家的支持、社会的期待,三股力量,共同传递了一个信号:在全国落地无人驾驶,并不遥远。

  科技革命已来,理性破局 

  AI潮至,在大模型的赋能下,从绘画、音乐到影视,再深入医疗、教育等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不可避免地开始面对“新科技冲击人类工作”之困。

  无人驾驶出租车的落地,首当其冲,是存在直接利益冲突的网约车和出租车司机群体。

  截至2024年4月30日,全国349家网约车平台,共发放网约车驾驶员证696.4万本。此外,根据交通运输部数据,我国出租车数量约为139.13万辆。按照每辆车配备两名司机计算,全国大约有280万出租车司机。

  因此,这几天不少人为出租车、网约车司机的未来倍感担忧,认为这是资本对底层劳动者的又一次“收割”。

  但无人车也不乏支持者,他们对新技术持乐观态度,觉得这种技术取代的焦虑,暂时被放大了:尚不论现在的超低打“车”价格可能只是“补贴推广价”,无人驾驶出租车数量不多、行驶范围受限,在当下和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核心目标是积累行驶数据信息。

  “普通城市居民是边际消费倾向比较高的群体,他们使用无人驾驶汽车节省的费用(消费者剩余),大概率也会用于消费,比如去餐厅吃饭、买玩具,这也就扩大了餐饮和玩具行业的就业。”某业内人士坦言。

  此外,一位武汉网约车司机告诉记者,他们叫萝卜快跑“苕萝卜”。湖北话“苕”,意味着憨,“当它被加塞,即便在川流不息的马路中央,也会刹车急停,苕得很”。在他看来,人类司机灵活机动,仍具竞争优势。

  也有杭州等地出租车司机表示,帮乘客搬行李、指路、推荐美食和旅游景点......人类司机带着人情味的附加服务,也是区别冰冷AI的一大优势。

  当然也有人指出,谁也无法阻挡技术大势,长期垄断的出租车行业早就该被打破,饱和的网约车市场也该受到整顿。  

  更多人,在这一争论上,中立而理性。

  “无人驾驶是AI在车上的落地,在实际道路上无人驾驶数据越多,技术迭代速度就越快。”浙江科技大学教授李强,深耕无人驾驶技术多年,在他看来,无人驾驶逐级递进商业化路线是主流。

  “我们要把思路打开。”杭州宇树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陈立笑言。在他看来,机器与人一直不是竞争关系,“这些新技术的出现,是为了解决枯燥且危险的琐事,解放人类投入到更有价值、更具意义的工作中去”,比如智能汽车研发、运维等。

  试想,未来,当公交车、出租车、物流车……无人车全面铺开,所有车的行驶数据搭载至一个平台;平台根据数据,自动给每辆车提出通行建议,规划最快路线——这将极大地降本增效,根据世界银行数据:2050年全球向“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的可持续交通过渡,可节省70万亿美元。

  与其说“卷”同行,这,或许才是萝卜快跑出现在武汉街头更大的价值。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无人驾驶责任编辑:黄泽杭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近日,百度旗下的“萝卜快跑”火了。它在湖北武汉的加速落地,引发轩然大波。此外,浙江杭州是全国首个为低速无人车立法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