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浙江人的果盘子多彩又满当——

盛夏果实,科技来加持

字体:
—2024—
07/16
07:28:53
2024-07-16 07:28:53 来源: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记者 来逸晨 翁云骞

  浙江在线7月16日讯(记者 来逸晨 翁云骞)夏日炎炎,正是水果上市的时节。甜樱桃、冰荔枝、鲜杨梅、脆甜瓜、大西瓜……各路水果轮番涌入市场,好一场鲜甜盛宴。

  水果是浙江的农业优势产业。目前,浙江果园面积达437.57万亩,年产量486.0万吨,果品种类丰富多彩。据省农业农村厅调查排摸,全省1040个乡村“土特产”品类中,果品(含果用瓜)一类数量最多,共计251种;总产值规模高达337.3亿元,位居第二,仅次于茶叶。

  富了枝头又甜了舌头,浙江水果闯荡市场的底气,来自产业链各方对高质高效的追求。记者在浙江人的果盘子里,的确尝到了几种别样的“新”,看到了浙江农业的新打法。

  空间之新

  在全球最大水果生产国和消费国中国,货架上有不少价高却不愁卖的“舶来果”。能否将经济效益显著的果品打造成为新的本土富民产业?面对让人心动的市场,浙江开展了“北樱南移”的尝试。

  “车厘子又叫甜樱桃,我们筛选驯化出本地适栽的11个品种,并培育了4个适应浙江气候的新优品系。”今年,杭州市农科院刘辉团队连续12年的引种和栽培研究终于迎来了阶段性成果,它们有的入口脆硬,有的果实更软,鲜美多汁,满足不同消费偏好。

  打破种植空间局限的车厘子,好不好吃?“甜,卖得好,收入高!”临安种植户戴亭飞不假思索地说。

  甜樱桃富民,但难种。不耐热、不耐涝,也不耐潮湿,它在南方容易“水土不服”,相比其他设施水果,需要更精心的呵护与管理。

  “花期对温度很敏感,过高过低都会让坐果量大打折扣;空气和土壤的含水量得严控,一旦挂果就不能淋雨,不然会开裂、染病。”刘辉在生产季“一周一上山”的高频指导,逐渐让戴亭飞熟知甜樱桃脾性。专家与农户十几年合作摸索,结出了硕果。今年,他海拔千米的40亩樱桃大棚最高每亩产量达1200斤、销售额在10万元上下。

  种植技术的不断突破,为规模化发展打下根基。眼下,新一波浙产车厘子在台州农业科技创新园挂果满枝,即将上市,预计能采收至9月。

  原来,台州农科院专家洪莉实践落成了一套避雨遮阴、加温促早、精准水肥调控的设施栽培技术,让本地甜樱桃能够比东北甜樱桃提前一个多月上市、推迟一个多月下市,大大拉长了红利期。目前,她正带队进一步围绕甜樱桃“两年三熟”目标开展技术攻关,还摸索利用限根栽培等技术,将甜樱桃成功种入了沿海盐碱地。

  南下浙江的甜樱桃,发展潜力是无穷的。

  时限之新

  130万亩种植面积,60亿元年产值——在浙江,杨梅的种植规模、产值稳居省内各类水果首位,也居全国各省首位。不过,杨梅要成熟才能采摘,摘下来常温一天后就变味,0℃至4℃冷藏也只能将保鲜期拉长至3天,美味时限实在太短。

  目前,浙江杨梅设施栽培覆盖率尚不足百分之一,大部分仍需“看天吃饭”。加之采收期与梅雨季高度重合,摘梅卖梅,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而今年梅雨季雨量大、雨势强,梅农“难上加难”:雨一大,果子就不好卖,但如若不采,烂果落果加重损失。

  慈溪杨梅主产区匡堰镇的90后农创客戚军洋干了一件事:逆势而动,雨中收梅。整个梅雨季,他收购了周边梅农足足400吨落雨鲜果,再用-40℃超低温冷冻、HPP超高压低温灭菌等科技锁定鲜甜,分批制成杨梅原汁、果干。

  做长产业链,开发精深加工,实为替果农“兜底”、让果品“跑赢时间”的有效手段。科技锁鲜让杨梅的“果品寿命”从3天拉长到3年。去年,戚军洋试水研制了少量慈溪杨梅汁,在宁波餐饮店颇受欢迎,市场潜力很大。今年,他索性加大投入,建起杨梅共富工厂,预计销售额能增加三至四倍。

  相似的打法,也应用于浙江总产量最高的水果——柑橘。比如红美人柑橘,刚推出时因为特别鲜嫩的口感卖出高价,但很快进入了鲜果种植大量扩张、价格下跌的路径,急需拓深加工拉长果品货架期。

  南浔农创客郑京京想了个办法——回收冬春季滞销鲜果,把红美人横剖切片,制成果干,再涂上一层白巧克力,片片透明独立包装,入口脆甜清香。这样一来,水果闯入新中式健康零食赛道,一颗果实能创造的产值足足提升11倍,为橘农亩均增收6000元。

  深加工果品,虽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新鲜水果,但它们所蕴含的创意和巧思,让消费者心甘情愿为“新”买单。

  品种之新

  哈密瓜,新疆的才好。今年盛夏,这一“普遍认知”被一支来自浙江的甜瓜团队打破:最近,宁波市农科院丁伟红团队育成的南方哈密瓜——“甬甜”5号、7号、9号在哈密瓜原产地新疆获得高度肯定,不仅俘获了种植户的心,还征服了当地人的胃,种植规模爆发式增长,从3000亩直冲5500亩,阿克苏地区库车市近一半哈密瓜田都种上了“甬甜”瓜。

  前不久的年度浙江好甜瓜评选现场,参选甜瓜数量创下历届之最,国家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许勇屡屡竖起大拇指:浙产脆肉型新品种“丰登蜜25”、软肉型新品种“雅绿醇香”表现优异,分别达到替代国内主流品种“西州蜜25”、日本进口品种“玉姑”的水平;酥灿一号、灰提一号、温州白啄瓜、舟山小白瓜等特色品种也各有千秋。

  耕地资源紧缺,浙江水果产业就以“品种培优”为剑,在全国开拓广阔发展空间。

  借着浙江温台地区瓜农“追着太阳种西瓜”的气势,浙江西甜瓜正向“引领全国、替代进口”的目标进发。在西甜瓜领域,浙江成立了首个特色作物良种育繁推科技创新平台,5年来,自主选育品种在全国累计推广135.42万亩,带动全国西甜瓜产业逐步告别昔日“依赖进口高价种子、国产品种种性下降”的局面。今夏全国西瓜价格下行,但浙产优质新品种仍然畅销,显示出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巨大推动力。

  良种与技术,缺一不可。浙江人对于果品耕作方式的求索也从不止步。

  最近,仙居杨梅竟“卷上了天”:与吉利控股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将利用下半年发射的首颗农遗卫星拥有“卫星级植保”。届时,将借助卫星遥感技术实时收集植被光谱等信息,围绕杨梅长势、病虫害等展开动态监测。而拥有两千年杨梅人工栽培史的慈溪,则为如何鼓励更多梅农保留不施农药的当地传统生态栽培方式而展开调研、思考对策。

  一面“攻”高新科技,一面“守”绿色生态,攻守之间,是浙江人对这份舌尖鲜甜的极致追求。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水果责任编辑:黄泽杭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