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从浙江省科协获悉,浙江省已首次启动科普职称评审申报工作。符合条件的人员可在2024年9月4日之前,积极提交申报资料,获取后续评审资格。
近日,省科协已召开全省科普职称评审申报工作业务培训视频会议,对职称政策、工作流程、系统操作等进行讲解。全省各市县科协将建立相关工作机制,共同完成科普专业职称评审工作。
浙江省首次为科普人才评职称,究竟怎么评,评什么?一起了解一下此次评选细则。
谁能成为科普“研究员”?
浙江省自然科学研究系列科普专业,设初级、中级、副高级和正高级职称,包括科普研究方向、科普内容资源创作和传播两个专业方向。名称依次为,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
浙江省可申报科普专业职称的范围较大,包括国有企事业单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在内,专职从事科普工作的在职在岗专业技术人员,均有机会申报科普职称。
通知截图
在省科协、省科技厅、省人力社保厅印发的《浙江省自然科学研究系列科普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价条件(试行)》中,对人员申报条件进行了详细解读。
值得一提的是,浙江省对取得重大理论研究成果和前沿领域突破,在理论研究、科普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中作出重大贡献的专业技术人才,采取了“不受学历、资历”限制的申报条件。比如科普成果获国家级奖项二等奖以上(排名前三)、省部级奖项一等奖(排名前三)的主创人员,就可以直接申报“研究员”任职资格。
科普活动资料图片 图源:浙江省科普联合会
突出实干,坚持分类评价
以此次评审工作为开端,浙江省将每年组织开展一次科普专业职称评选工作,通过个人申报、单位核报、主管部门审核推荐、评委会评审等多个步骤后,正式公示发文发证。其中,申报正高级职称的人员需进行答辩,答辩成绩作为依据,进行进一步评审。
分类评价,也是此次评审工作的一大突出的亮点。在科普研究方向上,着重评价科普理论研究学术影响力等;科普内容资源创作和传播方向着重评价科普原创能力和科普传播工作社会效益。
以科普内容资源创作和传播方向为例,评审工作将更具针对性和实操性,注重成果的质量、贡献和影响力。不管是内容创作,包括优质展览展品,创意音频视频,甚至科普动漫、游戏、电影,或活动赛事组织,讲座报告开展等均被纳入了评审条件。
因此,建议相关方向的申报人员不限于“材料堆砌”,可以将科普活动开展经验进行详细梳理,强调科普构思和执行过程,摆事实写清楚工作成效和社会影响力,让科普成果更具说服力。
浙江省科技馆讲解员为小朋友们讲解科普知识 林久昀 摄
制度保障激起“科普热潮”
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如同鸟之两翼。让“科普之翼”更强壮,助力创新发展,一支高水平的科普人才队伍必不可少。
增设科普专业职称,为科普从业者开辟一条成长、成才通道,将进一步调动科普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2023年4月,中国科协面向中央在京单位开展科普专业职称评审,全国各地也已相继试水,在相关系列中开展科学传播方向的专业职称评审,渐显成效。
今年5月,上海对首批科技传播专业高级职称获得者进行授证,其中科普网红“菠萝君”,B站up主“稚晖君”等获得高级职称。“菠萝君”科普研究员表示:“这既是对我们科普能力的肯定,更是一种专业性很高的社会认可,有助于自由科普人在今后社会科技传播中,获得更多的公众关注和信任,并与更多科学专业机构沟通、合作。”
伴随着网络发展与传媒变迁,科普工作者的队伍也越来越具多样性。让科学普及真正走进人们的生活,就需要在人群中,找到具备科普能力的创新智慧,让创新力量充分涌流。
在浙江,科普专业职称评审工作已经正式起航。浙江省科协表示,将持续进行宣传发动,提高科普专业职称知晓度,进一步推进科普工作专业化、职业化,让能干科普、愿干科普的专业人才脱颖而出,为推广科学技术、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