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7月31日讯(记者 林辰辰)7月30日,在法国巴黎举行的第33届夏季奥运会进入开赛第4日。几天时间里,全球观众都时时刻刻关注着比赛的赛程,跟着场上的运动员一起,感受着比赛的激烈和运动的魅力。
一枚奥运奖牌的背后,是运动员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汗水和付出。同时,“黑科技”在体育训练中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空间技术专家、航天科普作家张传军告诉记者,中国航天中,不少高科技可以为看似“脑洞大开”的训练手段提供科学依据。例如,竞速类项目中,为尽可能减少阻力和采用更精准的运动姿势,就会采用航天风洞进行针对性训练,以提高比赛成绩。
他介绍,风洞属于空气动力学研究和试验中最广泛使用的工具,是一种能人工产生和控制气流、量度气流对物体作用以及观察物理现象的试验设备,通常用于模拟飞行器或物体周围的空气流动,以验证气流阻力对飞行器或物体的影响。利用风洞进行针对性训练也已被英国、瑞典、德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广泛采用,成为提高运动员竞技成绩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我国,航天科学家和工程师们在航天风洞测试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研制在太空中飞行的航天器和研制模拟训练运动员装备,其实道理是相通的。”张传军表示,包括一些装备的减阻技术,可以通过改变装备外形及尺寸去提升,另一方面研究运动员的姿态、编队和场地阻力优化技术,可以为运动员提高训练成绩,效果显著。 例如,四人赛艇低速风洞实验室通过模拟运动员抓水、驱动、出水、回桨等不同动作姿态的气动力大小,并对运动员不同编队组合对气动阻力的影响进行测试,为运动员比赛提供科学参考。
2020年,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十一院承建的国内首座体育综合训练风洞正式启用,该试验模拟游泳过程中所受流场,开展典型游泳速度下不同技术动作姿态和阻力,通过测量运动员每一秒的姿态、呼吸情况,以及在泳池里每一次往返的划频、划幅、划次、转身时间等多项技术参数,实现对每个动作的精细量化评估。风洞吸引了包括中国游泳队选手张雨霏、徐嘉余等在内的多位世界冠军参与试验。
除了风洞外,例如“弹射训练装置”可将运动员在规定的时间和距离内加速到预定的初速度,使运动员的主要体能和精力运用在专项技术训练或分解动作训练上,使运动员实现“一天当成一周练”的梦想。南昌航天集团董事长、南昌理工学院院长邱小林介绍,还有“背包助推器”项目则是从火箭和飞机的推进系统获得灵感,它能依靠电动马达提供额外的推进力,帮助冰雪项目运动员达到平时无法达到的速度,使运动员突破体能极限并形成高速状态下的肌肉记忆成为可能,这种新的训练方式在北京冬奥会上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