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年,180次,44200毫升,这是61岁的鲍家瑞走过的献血之路。作为一名使命感不减的退伍军人,鲍家瑞对于无偿献血的热情从未减退过。这些年来,他在浙江、江苏、安徽、上海、北京等地都献过血,可以说是走到哪儿献到哪儿。“献血能带给我年轻的感觉,也能带给我精神的愉悦。”他这样说。
10000毫升的血早已“还”完
“您最早是什么时候萌生献血想法的?”听到这个问题,鲍家瑞的话匣子一下就打开了:“1998年10月,国家开始实行无偿献血制度,那时候我30多岁,有一天去菜市场买菜,看到有人在招募献血者,没怎么犹豫就报名了,并留下了联系电话,但等了很久都没人让我去献血,后来这件事让我惦记了很久……”
2001年,鲍家瑞所在的单位组织员工开展献血活动,鲍家瑞又一次抢着报了名。这一次,他终于达成了献血的心愿。“献完血后,就觉得自己也做了一回英雄,毕竟我献的血可能会救下一条命。”回忆起第一次献血时的感受,鲍家瑞这样说。
而3年后的一个变故,让鲍家瑞对献血的意义有了更深切的体会。彼时,他的父亲突发重病,在医院抢救期间医生连下了5张病危通知书,所幸经过医护团队的奋力抢救,父亲最终转危为安。“我父亲抢救过程中,一共用了10000毫升的血,可以说,这些血背后的献血者都是我们的恩人。”
看到父亲被救回来后,鲍家瑞的妻子非常感慨,她对丈夫说:“你要把这10000毫升的血‘还’掉啊。”这句话让鲍家瑞至今记忆犹新。“我老婆起初是不太同意我去献血的,主要是担心影响身体,后来才慢慢认识到献血对健康没什么影响,于是就不反对了。而经历了我父亲生病这件事后,她对我献血已经变成了支持,所以此后我便更放心、更加积极地去献血了。”
如今,已经献血44200毫升的鲍家瑞,早就“还”完了当初“欠下”的10000毫升血,而且还超出了很多。事实上,随着献血次数的增多,鲍家瑞早已将献血这件事当成了一种习惯,“既然这是一件能救命的好事,而且我又有能力去做这件事,那我为什么不去做呢?”鲍家瑞表示,身边有些也有人开玩笑,说他献血“上瘾”了,而他很清楚这并不是“上瘾”,而是一种使命感,正如当兵时一样。
全周无休的热心献血志愿服务者
去年,年满60周岁的鲍家瑞正式退休,这也意味着他的献血之路到了终点。现在,鲍家瑞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献血志愿服务上。2012年,他加入了镇海区无偿献血志愿服务队(即后来的镇海区慈善总会红色希望义工大队),此后便经常响应各种志愿服务需求,包括到市中心血站或献血屋为献血者服务,跟着献血车去企业协助开展献血活动,帮助血站工作人员在人流量大的地方招募献血者等。
“作为献血志愿服务者,我们不仅需要熟练掌握献血的相关知识,还需要掌握其他一些技能,比如拍照,如果你能帮献血者拍出一张好看的照片,他们就会有发朋友圈的欲望,通过这样的自发宣传,也可以引导更多人前来献血。”鲍家瑞笑道。
退休前,鲍家瑞即使休息也很少出去玩,攒下的调休时间,几乎都用来献血和做志愿者。退休后,鲍家瑞有了更多时间陪伴家人,但他还是一天到晚“泡”在血站、献血屋里——一周有6天在血站和献血屋做志愿者,还有一天在地铁站做志愿者,可以说是全周无休。
鲍家瑞的无偿献血累计服务时间达12000余小时,获得了全国无偿献血志愿服务奖终身荣誉奖、全国无偿献血志愿服务奖五星奖、浙江省无偿献血志愿服务明星奖等奖项。而他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始终放不下心中那抹“红”,这是热血的颜色,也是志愿者穿的马甲的颜色。
在鲍家瑞的影响下,他的女儿也积极加入到献血队伍之中,至今已献血2300毫升。他还经常通过“现身说法”,带动不少同事、朋友和陌生人参与献血。“‘我健康,我献血,我快乐’。这句宣传语也正是我对献血的感悟。另外,我还想加上一个‘我光荣’,无论是献血还是做志愿者,对我来说都是快乐而光荣的。”鲍家瑞说。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