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此“韭”非彼“韭” 浙江发现的新物种长兴水韭大有来头

字体:
—2024—
08/15
23:30:43
2024-08-15 23:30:43 来源:潮新闻 记者 黄慧仙 通讯员 张泽民

  翠绿的色泽,细长的叶片,随着水流动的方向微微摆动……时隔一年,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研究人员仍清晰地记得,那个8月的下午,在浙江长兴县小浦镇一水沟里的奇妙“邂逅”。

  这株外形酷似韭菜的植物,正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水韭科水韭属新物种——长兴水韭。

  在近日举行的长兴县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上,长兴水韭就作为会议重点介绍的重要新物种之一,进入公众视野。

  发现长兴水韭,源于一场意外

  水韭,是长在水里的韭菜吗?其实不然。

  “此‘韭’非彼‘韭’。虽然它和韭菜长得很像,但两者来自不同家族,在‘血脉’渊源上毫不相干。”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武建勇说,我们常吃的韭菜,属于百合科葱属,是一种被子植物;而水韭属于水韭科水韭属,是一种蕨类植物,属于非常珍稀的极危孑遗植物。

  在初中科学课上,我们就知道,被子植物具有真正的花和果,通过种子繁殖。而蕨类植物没有花和果,是通过孢子繁殖,水韭便是如此。

  发现长兴水韭的过程,也颇有几分意料之外。

  去年年初,受湖州市生态环境局长兴分局委托,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武建勇团队在长兴县内开展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

  同年8月,在走遍长兴县的山山水水后,研究团队的工作逐渐进入收尾。为避免遗漏,本着严谨的研究态度,研究团队又通过卫星遥感地图,对长兴县的角角落落进行再度“扫描”,包括乡间水沟、林下水域等“细枝末节”处。

  在水沟中发现长兴水韭。 受访者供图

  这一番“地毯式搜索”下来,真来了意外之喜——一种形态独特、生长在水质清澈的沼泽湿地中的植物闯入科研人员的视野。

  “起初并不确定它是否为新物种,当时经形态和地理分布分析,我们初步判断它可能是保东水韭或中华水韭。”武建勇说,但随着研究的深入,通过染色体、孢子形态等剖析,研究人员发现,这株水韭在形态、分子、孢子、细胞等多个方面均表现出与已知水韭属植物的显著差异。

  “确定一个新物种的过程,就像医生诊断病症一样,从表征到肌理,都要一一探查清楚,才能下结论。”武建勇说。

  经过2个月的研究和比对,团队最终确定这一新物种为全球首次报道的新物种,并将其命名为“长兴水韭”

  在野外遇到它,切勿当成韭菜带回家

  据专家介绍,水韭属是水韭目水韭科现生的唯一幸存的属,同时也是最古老的水生维管植物,其化石记录可以追溯到泥盆纪。全世界约有200种左右,许多水韭由于栖息地狭域,种群小而面临着灭绝的风险。

  “新物种的发现可遇不可求。”武建勇说,长兴水韭被发现以前,我国共有10种水韭属植物,所有物种均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长兴水韭的珍贵程度可见一斑。

  长兴水韭的发现,不仅增加了长兴县的物种数量,也改变了水韭属的组成,同时还增加了国家重点保护物种的数量。水韭生长依赖健康友好的湿地环境,是湿地健康的标志。

  此外,专家提醒,水韭不能吃。“目前已有研究中都没有水韭可食用的记载,而且食用珍稀植物,也是违法行为。”武建勇说。

  所以如果在野外遇到了它们,千万不要带回家当菜炒。

  目前,水韭属在全世界都处于孑遗状态,物种消失速度很快,亟需加强保护。

  “目前仅在长兴小浦镇发现了这一新物种,但因发现地点距离人类居住区较近,生存状态更易受人类活动影响,因此对它的保护显得尤为迫切。”武建勇告诉记者,珍稀植物的保护主要分为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由于发现长兴水韭的区域较小,可通过圈定保护小区的形式加以保护;也可通过将水韭移植到适合其生长的其他地方或人工繁育等方式,扩大水韭种群,从而起到保护作用。

  “只要希望还在,总有一天,长兴水韭一定会在浙江重新扎根,建立新的野生种群。”武建勇说。

  位于长兴的仙山湖国家湿地公园。 视觉中国图

  据湖州市生态环境局长兴分局副书记、副局长周芸介绍,下一步,长兴将充分利用生物多样性和野生动植物调查成果,依据重要物种分布点的数据,开展生物多样性廊道建设,对现有保护地体系形成有效补充,构建长兴县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继续建立生态环境质量监测样地,对生物多样性开展周期性监测:“长兴水韭保护问题,我们准备联合县检察院开展后续系列保护工作,相关方案正在研讨制定中。”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生态责任编辑:蒋旭辉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翠绿的色泽,细长的叶片,随着水流动的方向微微摆动……时隔一年,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研究人员仍清晰地记得,那个8月的下午,在浙江长兴县小浦镇一水沟里的奇妙“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