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林华强:以“红心”点燃公益事业“火种”

字体:
—2024—
08/21
09:42:33
2024-08-21 09:42:33 来源:潮新闻 通讯员 陈余玉

  盛夏时节,草木葱茏,生机勃勃,在广袤的天台大地,“红心社”“爱心团队”以凡人善举与“和合之城”交相辉映,叙述着弘扬社会公德和激发精神动力的感人故事。

  8月15日,天台红心社志愿者忙得不可开交,携带慰问金和慰问物资,穿梭于街头、白鹤、三合等乡镇,走访慰问抗战老兵,而带头人便是台州市网络界人士联谊会理事、天台县红心社负责人林华强。

  退伍不褪色,“橄榄绿”变身“藏蓝警”

  “少年时,村里有位老兵常给他讲军旅故事,从那时起对军人无比崇敬,萌发当兵念想。”林华强说,每次看到人家“光荣之家”牌子,敬佩之心油然而生。

  1976年出生林华强是天台坦头镇人。1995年12月入伍。三年的军旅生涯,他多次参与重大演训任务,被授予“新训保障先进个人”“优秀班长”“优秀义务兵”称号。1998年,退役后选择当了一名公安交警,先后从事交管员、文书、宣传员等工作岗位。

  “无论部队还是警队,都要做个优秀的兵……”林华强言谈举止,仍保持军人特有的干练和爽朗。“父母给我取名‘华强’,希望国家能强大,所以骨子里就有种‘军魂’,也对‘橄榄绿服’‘藏蓝警服’特别‘迷恋’。”

  一身戎装,一袭警服,选择从军从警就要当先锋。“他认准事就会干到底,且热心肠,我肯定支持他。”在旁林华强妻子王雅玲说道。

  交警职业休息日不固定的,有时连续好几天不能回家。王雅玲深知其中之理,也放手让他冲在一线。而这一放手就是26年。

  “有家人支持,我工作之余就做公益,虽自己退伍,为人民服务军人本色不能忘。”林华强说,有次,单位同事告诉白鹤镇有位黄埔军校老兵,孤身一人。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林华强利用周末经多方打听,找到这位老兵。老兵叫王绍裳,1944年,他考入黄埔军校21期;1945年8月,他随部队开赴杭州接受日军受降仪式……望着他贫瘠生活,林华强开始走向寻找抗战老兵的公益路。

  情系抗战老兵,甘待他们如家人

  “抗战老兵是抵御外敌民族脊梁,了解部分老兵艰难生活后,便有了寻找抗战老兵的想法。”作为退伍军人林华强对老兵有种特殊的感情。

  2007年4月,他和当地志愿者发起“寻找抗战老兵”行动,开始五、六个人,不到一个月就吸引近百人,一群志同道合的志愿者在他倡议和天台“后司街”网站陈松涛支持下,成立关爱抗战老兵“红心社”,拉开台州首个民间组织关爱抗战老兵的序幕。

  当时,由于资料有限,林华强自购了许多权威抗战资料,凭着老兵口述和实物资料,再从典籍中寻找印证,用逐村逐家走访的“土办法”,先后找到仍健在的天台籍抗战老兵130名。他整理了他们的抗日事迹,并与方军合著由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发行《浙江天台:最后的抗战老兵》一书,同时,积极发动社会各界为抗战老兵捐款捐物、申请补助,解决他们生活困难。

  定期走访慰问、按时发放生活费或资助款、帮助联系就医、落实养老院……成了他几乎每周的主要工作。这样高频率,一般公益服务团队是无法企及的。

  对毫无血缘的抗战老兵不离不弃,这是林华强和他的“红心社”大爱情怀。

  有一次,林华强在仙居慰问抗战老兵时,接到电话石梁镇太监府村有位疑似参加抗战老人。为确认身份,他又马不停蹄地赶去。当时天降小雨,又逢修路无法通行,他只好从新昌绕个大圈,行驶两个多小时山路,找到这名老兵。

  老兵叫叶万火,作为常德战役8000多人幸存不足百人之一,有着“虎贲兵”美称。常德一战堪比电影《八佰》更惨烈战役,叶老当时遍体鳞伤,被毒气弹毒晕。一经找到,立即赢得各界的尊敬。在他生命最后一刻,最想见常德血战战友,林华强帮助找到老兵吴荣凯,当两人手握一起,他最后心愿也满足了。

  96岁老兵夏庆荣没想到离家70多年,还能光荣返乡。1939年,夏庆荣赴缅甸对日作战,回国后留在贵州黔西。林华强通过寻访到他,老人只说“要回家”。夏老当年返乡时,林华强和志愿者在天台高速公路出口处,拉着“热烈欢迎抗战老兵夏庆荣回家”长幅,让老人顿时泪水长流。

  “抗战老兵是当年的卫国战士、民族英雄。”林华强和志愿者为老兵们制作一块块金闪闪匾额,特制了绣有“抗战老兵”字样外套、冬装。

  有一年春节前,为老兵朱圣炎送去“抗战老兵”羽绒服,朱老换上后,顿时意气风发。接下来,让他的家人哭笑不得,自从换了新装就不愿脱下,最后还是林华强上门帮了“解围”。

  “一个抗战老兵,就是一本缅怀历史的教科书。”林华强说道,多数抗战老兵亲人不在身边,生活孤独,陪聊天是他做得最多的事。红心社有个规定:老兵生日必须到场祝贺,老兵去世必须前往送别。“其实,许多抗战老兵并不看重援助物质,但他们非常渴望能得到社会的肯定。像老兵陈彩钜进入‘红心社’关爱名单后,尽管自己收入有限,每次他看困难儿童消息,都会把政府和志愿者捐赠钱转捐,去关爱更多需要的人。”

  英雄老矣,垂垂凋零。不少抗战老兵因病相继去世,林华强和红心社志愿者就格外忙碌,几乎每天都没空余时间,不是为他们守灵,就是帮助办理后事,以敬重之心送走他们最后一程。“如今,幸存天台籍老兵仅剩8人,让我们志愿者感到时不我待,加快走访慰问频率,用绵薄之力温暖老兵晚年生活,不让他们留下遗憾,也不让这个时代留下遗憾。”林华强感慨道。

  王雅玲说道,自从他组建关爱抗战老兵“红心社”后,比以前还要忙碌,用不完的精力,跑别人家比跑自己家还要勤。

  20年来,天台红心社团队每年给抗战老兵举办生日宴,累计达700多场;林华强志愿服务长达3万小时,让红心社关爱抗战老兵活动走在全国前列,成为全国各地关爱抗战老兵的榜样,也促进全国掀起了关爱抗战老兵热潮。

  关爱困境儿童,用“微光”照耀人间大爱

  2016年,林华强加入台州市网联会后,发挥知新统战人士团结奋斗作用,除持续关爱抗战老兵外,还十分关心困境学子。作为网联会理事的他,积极与天台县红心社、台州市网联会共同发起“红心助学”“红心港湾”“公益小天使”“红心红娘”等特色公益项目,其中“红心港湾”帮助困境学子改造家庭环境。

  “这两天把墙腻刮好、地板铺好,预计两周就能全部搞定。”3月4日,在天台三合镇塘园徐村,林华强与网联会人员、红心社志愿者一起搅拌水泥,这是他们正为一个困境学子家庭进行环境改造。

  今年正月初九,林华强接到求助,有户困难家庭,60多岁父亲、智障母亲加上两个上学孩子,一家全靠低保和父亲扫地为生,家里最值钱是一张床,房屋连门窗都没有。

  “零下气温,没门窗的房子,孩子怎么熬得过来?”林华强和志愿者赶往家访,这么些年,见过不少困境家庭,像这样确实少见。“孩子单薄衣衫,睡在凉席床,盖破旧且单薄被子。

  为让孩子们早点搬进温暖家,近半月来,林华强一有空就来帮忙,不论帮忙腾屋,还是做个“小工”。看到孩子满眼期待,觉得一切付出都值得。除在物质上改善,林华强还给予他们精神支持,鼓励兄妹俩好好学习。“只要你们愿意读书,叔叔阿姨都愿意供你们上学。”

  三洲乡梁某某从小没有母亲,家境贫穷,平时休息只待破旧小阁楼,而阁楼只用几根树木搭起且危险,如此家庭环境,小梁读书非常用功,学习成绩也非常好,林华强和志愿者实地走访后,花费了两万多元,帮助搭建楼板,增添书桌、床铺,让小梁深为感动。

  为报答林华强和红心社的恩情,小梁发奋努力学习,以优异成绩考上了大学,在校就读四年期间,连续四年拿到了校一等奖学金、校社会工作奖学金、学术竞赛奖学金;校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二等奖、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浙江赛区三等奖,浙江省政府奖学金。今年1月,她还被学校保送复旦大学就读研究生。

  聚时如火,散如繁星。20多年来,天台县红心社已经发展志愿者达334人,累计志愿服务达150.5万小时,转交全国各地善款1390余万元;2009年至今,每学期结对贫困小学生达80名,累计资助大学新生达119名;2016年至今,“红心港湾”改造困境家庭环境达60多户。

  也因如此,林华强获得“浙江好人”“浙江省最美志愿服务工作者”“台州市党员志愿服务优秀个人”等称号。

  面对荣誉,林华强认为这是鼓励,是鞭策,更是责任与使命。他说道,无论今后身处何地,不会忘记军人的本色,用躬身笃行诠释“退伍不褪色,永远跟党走”的人生信条。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公益;天台责任编辑:吴珂珺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