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8月22日讯(记者 蒋欣如 王啸)8月20日,省老龄办发布《2023年浙江省老年人口和老龄事业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23年末,全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1339.40万,占总人口的26.17%,较上年同期增加74.95万人、增长5.93%。
人口老龄化是浙江今后较长一个时期的基本省情,但《公报》也释放出多个积极信号。面对近年来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的现实问题,我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全力守护最美“夕阳红”。
两个关键指标,看浙江养老领域改革
养老护理员是养老服务人才的主体。近年来,养老护理员的紧缺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关注。浙江“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共有35个,每万老年人口拥有持证养老护理员数是其中之一。
《公报》显示,2023年,我省新增持证养老护理员1.31万人,几乎较2022年翻了一番,每万老年人口拥有持证养老护理员数从2022年末的22.7人增长至23.96人,离我省2025年每万老年人口拥有持证养老护理员数25人的目标又近了一步。
养老服务人才队伍不断扩容,离不开政策的支撑。针对过去养老护理员普遍面临上升通道不畅、社会认可度低等问题,全省各地积极完善养老护理员激励机制,实施入职奖补,推动落实岗位津贴,并组织各类技能大赛,努力使养老护理员成为人人尊重、青年向往的职业。
另一个涨幅喜人的数据,是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扩面。
长护险的保障对象主要是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即“重度失能老人”。作为一项社会保险制度,长护险为失能老人提供更多照护服务的同时,也有效减轻了失能人员家庭经济负担。因此,业界也有“一份长护险挽救一个家庭”的说法。
2016年,浙江试点推出长护险,让更多失能老人能够享受有尊严、有质量的晚年生活照护。这几年来,长护险参保对象不断扩大,截至2023年末,我省参保人数已达1878万人。
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全面推行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明确今年新增参保人数2000万人以上。今年春节前,浙江又为全省失能老人送上了一份暖心支持——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构建多层次长期护理保障体系实施方案》,明确到2025年,按照国家部署普遍建立城乡一体的政策性长护险。
两个新变化,破题老年人多样化需求
《公报》中,一些数据首次出现,也体现了我省老年人需求的变化。
随着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实施,涵盖养老、养生、医疗、文化、体育、旅游等诸多业态的康养产业正蓬勃发展。《公报》中,也首次提及“康养行业领军企业(机构)”。
康养产业,不仅包括“老年阶段的老龄经济”,也包括“未老阶段的备老经济”。2023浙江(国际)康养产业博览会上,海内外百余家企业参展,海量世界前沿适老产品与服务模式亮相。会上,省民政厅、省发改委、省经信厅联合评选出44家2023年康养行业领军企业(机构),引导他们在康养服务、智慧养老、老年用品三大类上发挥示范作用,引领银发经济产业创新和能级提升。
满足更多高龄老人的多样化需求,政府的任务应当是“有为”——更多从政策上引导、资源上助力、监管上保障,花大力气激发社会资本广泛参与,将剩下的留给市场,让老百姓自主选择优质的养老服务。
同样是在去年,浙江启动公办养老机构国企化改革,截至去年末,我省已有16个市县级公办养老机构转型为国企,建立更灵活的运行机制,提供更丰富的专业服务。
另一个变化,体现在老年教育资源上。《公报》显示,浙江有各类老年教育机构12847所。我省老干部工作、民政、教育等部门均有各级各类老年教育机构,比如老年大学、电视大学、开放大学等,各地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参差不齐,老年人想享受优质普惠的老年教育资源还存在很多不便。
为解决这些问题,浙江创新开展教育资源整合,省委老干部局、省民政厅、省教育厅等单位统筹推进全省老年教育资源普惠共享,着力打造普惠式的“15分钟老年教育学习圈”,资源供给进一步优化。
老年友好型社会,未来还有更多期待
翻阅《公报》,还有不少让人安心的数据。
年龄愈长,对健康也愈发关注。《公报》显示,我省老年健康支撑体系进一步完善:全省二级及以上医院设置老年医学科占比达99.61%;全省两证齐全的医养结合机构达到417家,比上年增加38家。
为了确保城乡居民切实获得免费健康服务项目,2022年以来,我省施行城乡居民“三免三惠”健康行动。截至2023年末,全省65岁及以上城乡老年人免费体检人数达638.53万人,7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接种流感疫苗203.36万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城乡社区规范健康管理达609.47万人。
对很多老人来说,即便是一些微小的改造,也能给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过去一年,全省新建成1402个“一老一小”服务场景,新增2013台加装电梯,361个新建小区配建养老服务设施,2151家医疗卫生机构建成老年友善医疗机构。
一个社会幸福不幸福,很重要的是看老年人幸福不幸福。为托起浙江老年人的幸福晚年,省民政厅正从“医食住行”四方面入手,将更多优享服务送到老人家门口。
比如“医”,我省正试点建设一批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社区。舟山市定海区引进了认知“数字疗法”,通过数字化技术的运用为老年认知障碍的早期筛查和干预提供更加便捷和精准的手段,有助于提高老年人大脑认知水平,延缓认知功能下降的进程。
再如“食”,在我省的山区海岛农村地区,养老成本高、投入大,提供优质的助餐服务仍面临一定困难。针对不少老人“不能烧、不敢烧、不会烧”的刚性就餐需求,今年,我省将因地制宜再建2500个助餐点,努力让有需求的老年人暖胃更暖心。
老龄化加深带来的新情况需要解决,既等不得,也急不得。就像十个指头弹琴,但不能十个指头平均用力,要有重点、有节奏,相互配合和贯通,才能奏响老年友好型社会的动听旋律。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