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浙江蘑界哪些菇要小心?野生菌采食季要注意

字体:
—2024—
08/27
23:14:08
2024-08-27 23:14:08 来源:潮新闻 记者 黄慧仙

牛肝菌。 视觉中国图

  前不久,南方某大学一王姓教授在云南参加学术会议,因菌子中毒失踪三日的话题,引发网友关注。6月到9月是野生菌采食季,类似这样误食毒蘑菇的事件屡见不鲜。

  专家提醒,不要随意在路边采摘野生蘑菇,或在路边摊购买品种不明的野生蘑菇;喜食菌类的人还是建议食用人工栽培的蘑菇为宜,或到具有野生菌经营、加工资质的餐厅食用野生菌。

  那么,浙江蘑界有哪些常见的毒菇?我们该如何识别它们?享受蘑菇美味的同时,我们又该注意哪些问题?为此,记者采访了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专家。

  这种蘑界杀手在浙江很多见

  雪白宽阔的伞盖,修长的伞柄……在草坪、菜地、荒地、锯末堆,甚至垃圾堆旁,你是否见过这种看起来十分“清纯”“优雅”的蘑菇?殊不知,其清新的外表下却掩藏着有毒的“心”。

大青褶伞。 受访者供图

  它就是蘑界常见杀手——大青褶伞 (青褶伞、铅绿褶菇)。在体型上,成熟的大青褶伞中等大小至大型,菌盖被褐色鳞片,菌褶成熟后铅绿色,菌柄上部具一类似戒指的菌环。

  大青褶伞是浙江比较常见的毒蘑菇。每年的6-10月,是其大规模出现的季节。

  “误食大青褶伞中毒事件之所以比较多发,一方面是因为它分布较广;另一方面,成熟的大青褶伞和另一种食用菌‘大环柄菇’长相比较相近,所以容易发生误食的情况。”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赵琪说,大青褶伞含有胃肠炎型毒素,能够造成严重的胃肠道中毒反应,包括频繁地上吐下泻,往往在食用几小时内就开始出现明显症状。

  说到毒蘑菇,在蘑界流传着“头上戴帽子,腰间系裙子,脚上穿靴子”的识别顺口溜。“帽子”即指菌盖,“裙子”指菌环,“靴子”则是底部的菌托。

鹅膏类菌。 受访者供图

  其实,这主要是指鹅膏类野生菌,含剧毒。如鹅膏类中的黄盖鹅,在云南当地就有着“要吃黄罗伞,准备四块板”的说法,其毒性可见一斑。

  “成年人摄入8克就会致命。”赵琪说,鹅膏类野生菌分布同样较广,平时在草地、菜地等位置就能看到,因而也容易被误食。

  就像我们平时在电视剧里看到的各种“立竿见影”的试毒桥段一样,要识别剧毒的鹅膏类,5%的氢氧化钠能让其“原形毕露”。“将该浓度的氢氧化钠滴一滴到菇上,如果菇变成黄色,那便是鹅膏类菌,切不可食用。”赵琪说。

  但大多数野生菌仅凭肉眼或简单的鉴别方式,仍然很难辨别其有无毒性。像“用蒜解毒”“大蒜变色即为有毒”“用银器可试毒”“颜色鲜艳必然有毒”等民间土方法,均是经不起推敲的错误说法。

  部分野生菌还存在“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现象。“如在湖南广受欢迎的食用菌草鸡枞,生在广东就成了剧毒的菇,两者之间的差别仅在于菇的边沿处有无条纹。”赵琪说。从垂涎欲滴的美食到见血封喉的“杀手”,两者之间仅在于“出生地”之差。

  不可美化毒蘑菇的致幻效果

  有些蘑菇吃了“真要命”

  最近,微博一位13万粉丝的博主称急诊收治了一名特殊的患者,10年来每年食用见手青,为了在幻觉中见到去世的老伴。该文发布后引发热议,部分网友及科普博主质疑事件真实性。有记者调查发现,其发布的内容疑似引用自多年前的一篇报道。目前,该博主已删除了文章。

  赵琪认为,长期食用见手青产生相同幻觉基本是不可能的,更不要说长期定向致幻。见手青引起致幻的主要原因是菌中所含的毒素类似于麦角酸乙二胺(LSD),这是一种公认的致幻药物。但目前的研究尚未确定其作用规律,吃多少剂量会致幻尚无依据,且致幻效果因人而异,与每个人的潜意识相关。“野生菌中毒其实很危险,严重时会致命,切勿美化致幻的效果。”

  “见手青”是一类具有显色反应特征的牛肝菌的统称,菌肉压伤或手碰伤后呈靛蓝色。“伤后变蓝”是由于菇内具有普尔文酸类化合物,此类化合物暴露在空气中,就能够瞬间产生变蓝现象。

剧毒的毒新牛肝菌。 受访者供图

  赵琪表示,大众平时所说的见手青大多属于牛肝菌科,市场上常见的有兰茂牛肝菌、玫黄黄肉牛肝菌、茶褐新牛肝菌、华丽新牛肝菌等,在科学上被界定为“一定条件下可食”。 所谓的“一定条件”,即需要充分煮熟。这些可以食用的见手青多出产于低海拔地区,高海拔地区的见手青则往往带有致命的毒性。

浙江网友寄来的见手青。 受访者供图

  在浙江,我们同样可以看到见手青的身影。前段时间,赵琪就收到了浙江网友寄来的一朵黄肉牛肝菌。这是一种可食用的见手青。从赵老师发布的视频来看,这朵牛肝菌长得比香菇更大更胖,用刀在菌盖上撕掉一层,或在菌褶上划几下,没过一会儿破损处就会变色。

  专家表示,为确保安全,在烹饪时,见手青的建议炒制时间应不少于12分钟(大火爆炒),甚至可延长至15分钟,以确保其完全熟透。

  有人生吃“果菌王”引喉咙不适

  如何更好享受菌子的美味?

  在专家看来,菌子虽美味,但食用时切不可贪多贪杂,也不要喝酒。

  赵琪就遇到过身边熟人吃菌中毒的情况。此前,他突然接到一位老同学来电,电话中,老同学狂笑不止,自述中午吃了盘见手青,怀疑是见手青中毒。在赵琪的建议下,同学及时前往医院就诊,情况才逐渐改善。

  同为云南人的同学平时便是吃菌“老手”,这次为何栽在了上面呢?

  细细询问之下,赵琪才知道,原来,当天同学家炒了见手青后,因为其他家庭成员没吃,为避免浪费,他便一时多吃了几口,才发生了这件让其想想有些后怕的事。

  此外,赵琪建议,在食用菌类时,尽量不要生食。

  这段时间,由湖州德清寄到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果菌王”广受关注。有网友便因此探索出新吃法——生吃“果菌王”,并表示生吃的口感“硬香”。

“果菌王2.0”。 受访者供图

  但令其没想到的是,看似“纯良无害”的“果菌王”,自己在吃下去之后,就一直感到喉咙不舒服,想咳嗽。赵琪表示,其实这是由于生吃白参后,孢子进入喉咙的缘故。因此,“果菌王”的最佳吃法,仍是熟食。

  在专家看来,“一朵蘑菇‘撂翻’一堆人”并非一句玩笑话。毒蘑菇的危害不应被娱乐化。

  “吃菇之前,建议留点样品,或者拍摄菇的视频、照片,以备在出现中毒情况时,能让医生及时对症下药,节约救治时间。”赵琪说,对于把握不准的蘑菇,可通过网络等方式,咨询专业的科普人士,一定不要食用或出售给其他人食用。像捐助“果菌王”的德清邓女士这样“多问”的做法就是非常可取的。

  专家提醒,如看到有人在吃蘑菇后出现无力、恶心、呕吐、腹痛等轻度症状,或有醉酒感、步态蹒跚、手脚发麻、幻觉、意识不清等重度症状,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在急救车到来之前,也可以自行采取一些急救措施。如对于意识不清但呼吸心跳正常的中毒者,可将人翻转至侧卧位,防止呕吐物误吸;若中毒者是轻度症状,可用干净的勺子刺激中毒者舌根部,诱发呕吐,再饮入温水,反复进行催吐操作,直到呕吐物为清水为止。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菌类;野生责任编辑:黄泽杭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前不久,南方某大学一王姓教授在云南参加学术会议,因菌子中毒失踪三日的话题,引发网友关注。6月到9月是野生菌采食季,类似这样误食毒蘑菇的事件屡见不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