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 视觉中国
师者,所以传道解惑也。
教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像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红烛。
教师,承载着人们美好的期待,自觉的敬重。如果把教育战线比作一个交响乐团,那么,教育家是指挥,教师是体鸣、膜鸣、气鸣、弦鸣、电鸣乐器的演奏员,共同演绎出或欢畅、或抒情、或深沉、或奋进、或激扬的旋律。从古至今,教育家群体为浙江形成优势明显的文化大省,功不可没,又远非仅此。
回眸古代,浙江的教育家群体,大师迭出,王充、范浚、吕祖谦、陈傅良、陈亮、郭沔、杨辉、王应麟、王阳明、刘宗周、朱之渝、黄宗羲、李渔……
而近现代以来的浙江教育家群体,高原耸峰,卓然于全国,彪炳于史册。不论往昔,还是当下,抑或未来,留给我们的,是诸多的指引、借鉴与启迪。
思想就是旗帜,旗帜指引方向——思想之辉
1906年,王国维先生提出“完全之人物”的教育宗旨观,进行有效的“四育”:体育是对身体的训练,智育是对认知的培养,德育是对意志的培养,美育是对精神的培养。这“四育”紧密相连、不可或缺。同时,他认为不能把德、智、美相对孤立起来培养,只有三者并行,再加上身体训练之“体育”,才可以培养出“完全之人物”。总之,教育要以培养多方面发展的人为目的。
1912年2月,在著名的《对于新教育之意见》中,蔡元培先生首倡“五育并举: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皆近日之教育所不可偏废”。1917年初就任北京大学校长,开始践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思想。
1912年起,经亨颐先生任浙江两级师范学校(次年改名为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校长,锐意革新,倡导“与时俱进”“适应新潮流”“人格教育”方针。
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竺可桢雕塑。图源 视觉中国
1938年,抗战中的竺可桢校长,将浙江大学由江西泰和率校再迁广西宜山,倡立“求是”校训,形成了“竺可桢精神”。 “求是”就是追求真理,忠于真理,是贯穿他一生的思想核心。体现为:公忠坚毅,天下己任的爱国精神;只问是非,不计利害的科学精神;大不自多,海纳江河的开放精神;自强不息、永不气馁的奋斗精神。
1940年,中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奠基人陈鹤琴先生创立“活教育”理论,重视科学实验,主张中国儿童教育的发展要适合国情,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呼吁建立儿童教育师资培训体系。编写幼稚园、小学课本及儿童课外读物数十种、设计与推广玩具、教具和幼稚团设备。被誉为“民国教育八大家”之一。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学识之卓
在《中国历史上最有学问的十个人》网文中,黄帝、孔子、老子、鬼谷子、诸葛亮、马一浮、陈寅恪、王阳明、章太炎、曹植入选,其中三位是浙江人。除“儒学四大家”明代王阳明之外,两位是浙江近现代教育家:敢有“平生不识章太炎,访尽名流亦枉然”架势的章太炎先生,在历史、哲学、政治、医学、朴学等领域造诣精深,鲁迅、黄侃、钱玄同均为其学生;“新儒家三圣”之一的马一浮先生,于古代哲学、文学、佛学研探卓绝,又精于书法,合章草、汉隶于一体,自成一家。
1909年,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谈治学经验,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意为要有执着的追求,登高望远,瞰察路径,明确目标与方向,了解事物的概貌。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意为必须坚定不移,经过一番辛勤劳动,废寝忘食,孜孜以求,直至人瘦带宽也不后悔。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意为必须有专注的精神,反复追寻、研究,下足功夫,自然会豁然贯通,有所发现,有所发明,就能够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
图源 视觉中国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最早是陈鹤琴先生用以对自己的鞭策。1920年底,29岁的他初为人父,这位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硕士望着自己的“杰作”,给襁褓中熟睡的婴儿拍照,用钢笔在本子上记录下婴儿从出生时一刻起的每一个反应……连续808天观察并详细记录。家成了他的实验室,妻子和母亲是两位最得力助手,儿子是他的工作“对象”、“成果”与实验中心。他将十余本观察、实验结果连同自己的研究心得编成讲义,开设儿童心理学课程。有时,他还将儿子抱来课堂作示范。1923年秋,在自己的住宅内开办鼓楼幼稚园,试验科学化、中国化的幼稚教育。自此,他家的客厅成了12个流浪儿的课堂。1925年秋,新园舍建成,定名东南大学教育科实验幼稚园,全面开展实验,被誉为“中国的福禄培尔”。
竺可桢是中国历史气候学、物候学的创建人,其中历史气候变迁是他用力最多、成就最大的领域,蜚声国际科学界。他促成在国内建立了40多个气象站和100多个雨量测量站的中国气象观测网。 他一直重视物候的观察记录,自1921年留学回国的第二天到1974年逝世的前一天,每天观察并记录物候和天气。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品行之笃
1901年,马一浮的原配汤仪结婚三年后病逝,在那年代,男人可以有妻有妾,他发誓不再娶妻,岳父汤寿潜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将自己的第三个女儿嫁给他。但马一浮拒绝了岳父的提议,他说他把这一生所有的感情都交给了汤仪。在以后66年的岁月里,从未再娶,专一之德,一生以践。
1915年8月,袁世凯图谋复辟,筹安会派人到北京大学发动师生上书劝进,“挂冠教授”陈黻宸先生坚决反对。1917年5月初,朝野强烈反对对德宣战,他在国会里“首劾段祺瑞”,认为其“病国病民”……敢说敢怒的正直品格,赢得议会人士的赞扬。
1917年1月,蔡元培先生在就任北京大学校长的演说中要求学生: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所以诸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入法科者,非为做官;入商科者,非为致富。……他为了做一个不受挟持,真正可以培养国家人才的大学校长,7次请辞许多人梦寐以求的北大校长之职。1940年他与世长辞。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学界泰斗,人世楷模”是毛泽东在唁电中的高度评价;“从排满到抗日战争,先生之志在民族革命;从五四到人权同盟,先生之行在民主自由”是周恩来对他的生动概括;“有所不为,吾师之律己;无所不容,吾师之教人”是学生黄炎培的总结体会。
绍兴蔡元培故居和广场。图源 视觉中国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经亨颐先生支持杭州3000多师生声援北京。同年秋,一师学生施存统在《浙江新潮》发表《非孝》一文,引起当局忌恨,下令撤销经亨颐校长职务,激起师生反抗,获全省和全国各地进步人士支持,在杭州掀起声势浩大的“挽经护校”运动,酿成1920年的“一师风潮”,公道自在人心。1922年冬春晖中学开学,经亨颐在办校中贯彻“反对旧势力,建立新学风”主张。为自己的家乡办学,自然竭尽所能,为此东奔西走寻找优秀教师,组成了当时民国最为豪华的教师团队,丰子恺教音乐和美术,朱自清、夏丏尊教国文,朱光潜教英语,刘薰宇教数学……蔡元培、何香凝、黄炎培、陈望道、李叔同、俞平伯等应邀前来做讲座。“北有南开,南有春晖”美誉四起。
1936年6月,章太炎先生去世。鲁迅回忆其师:“考其生平,以大勋章作扇坠,临总统府之门,大诟袁世凯包藏祸心者,并世无第二人;七被追捕,三入牢狱,而革命之志终不屈挠者,并世亦无第二人。这才是先哲的精神,后生的楷模。”
1957年7月3日,马寅初先生在全国人大会议上作“控制人口数量”的发言,5日的《人民日报》刊发了《新人口论》,人口学家向人类繁衍史发出“黄牌警告”。然而,耿直之士的谔谔之言遭到批判。1959年11月,马寅初给《新建设》送去5万余字的《我的哲学思想和经济理论》,“附带声明”写道:“我虽年近八十,明知寡不敌众,自当单身匹马,出来应战,直至战死为止,决不向专以力压服不以理说服的那种批判者们投降”。面对报刊上200多篇反对他的文章,一方面,他逐篇细读,虚心采纳合理因素用以完善自身观点;另一方面,他对其中的谬误进行学术性论战,发表了10余篇说理性文章。后来的事实,证明了“新人口论”的正确。
“五子登科开学运,一家小院有科名。家庭幸福斯为美,不愧先驱做典型。”1984年,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谷城的这首诗,写给严济慈先生一家。一生怀抱“向往光明,理工救国”信念的他,是中国研究水晶压电效应第一人,石英扭电定律发现者。他与妻子张宗英一生恩爱,两人的隔洋情书,后结集《法兰西情书》。他“严”“慈”兼“济”培育子女,8个子女姓名的后缀是“光”。除3个早夭之外,长子严又光是中国第一台数字式计算机的主要设计者;次子严双光毕业于南开大学化学系,被迫害致死,生前从事飞机制造;四子严四光,原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资深研究员;五子严武光,中国科学高能物理所博导;六子严陆光,中国科学院院士。他的一家,被称为“小中科院”。
除了以上教育大家之外,为近现代中国作出杰出贡献的浙江教育家还有:张元济、蒋百里、马叙伦、蒋梦麟、夏丏尊、姜立夫、厉麟似、潘天寿、金观海、张肇骞、童第周、苏步青……
且问问雨,也问问风,他们,是否也在我们心中?
著名画家潘絜兹的《春蚕颂》写道:“春蚕化生,蕞而微虫;春蚕何取,一桑始终;春蚕春蚕,万世可风。”
致敬春蚕,致敬浙江的教育家,致敬以教育家为代表的教师们,不惟教师节!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