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结对村: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村
8月15日,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一颗编号为215458号的小行星被命名为“余村星”。我在命名仪式现场见证了这一时刻。
兴奋激动之余,一个念头也逐渐生成——今年的“余村全球合伙人”计划签约了“星系生活”项目,而“大余村”范围内的江南天池景区拥有全省首个天文观测基地,能否把这些零散的资源串联起来?
我第一时间策划了“余村追星记”主题活动,目前正在对接研学导师和课程资源,计划10月底前推出,希望将绿水青山的生态环境与仰望星空的新兴业态相结合,助力当地发展“星空旅游”。
其实,对我来说,刚来余村时压力不小。因为余村这颗星太过“耀眼”。这里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诞生地,也是中国美丽乡村的践行者和模范生。与其他大多数村庄还处在从0到1建立品牌的初始过程不同,这里基础设施完善、各类资源丰富,早已完成了乡村品牌打造的“原始积累”。
近距离的观察,让我更深入了解了这个“明星村”。我先后走访了余村印象、梦想发射基站等十多处文化设施场所,与政府管理人员、原住村民和外来创业者深度交谈,进一步了解余村的优势之外,也发现了大家对于余村运营发展的一些困惑。
村干部告诉我,余村每年游客量约100万人次,但大多当天来当天走,没能留下住一晚;灯会、音乐节等活动办得热热闹闹,却始终缺少具有持续影响力的产品,乡村品牌效应难以高效转化为经济效益。
不能让“有流量却没留量、有品牌却缺产品”的现状继续下去。经过多方讨论分析,我们决定以“研学”为切入口,为余村构建文旅资源的通盘联动机制。于是,“余村大研学文化品牌提升项目”应运而生。
除了开头提到的“星空旅游”,我还依托浙江文投的产业和人才资源,筹备共建“余村学堂”,邀请高校专家、非遗大师等各行业的资深大咖开设公益讲堂,并结合公益课程推出定制化的研学产品,将余村当地资源串点成线,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在我看来,每一位文化特派员都是一名“追星者”,追逐一颗颗闪耀乡村在地文化之光的星星,采用科学精细的“观测方法”,通过优质的外部资源赋能,让乡村文化之星越发闪亮,与各地的星星共同汇聚成一片浩瀚星空。
为了努力在绿水青山间做好“追星人”,我将继续发挥自己的文旅运营能力,链接各方资源,全力推进余村研学产业提质升级,让余村文旅产业破题出圈、更加耀眼。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