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一双巧手变废为宝 76岁老人9年自制几十件乐器

字体:
—2024—
09/20
08:49:13
2024-09-20 08:49:13 来源:宁波网 记者 徐丽文 通讯员 顾雯雯

周德成给乐器调音。

  一块木板、一个电饭煲内胆,配上几根弦,就能“变成”一件乐器,这听着似乎有些不可思议,但在镇海区招宝山街道车站路社区,76岁的周德成仅凭一双巧手,利用小区里的废旧材料,已制作了几十件乐器,比如二胡、越胡、中阮、三弦琴、四弦琴、吉他……这两天,他又开始着手做一把新琴,想着下次演出时能用上。自制乐器的背后,是他对音乐的一份热爱,还有对宣传垃圾分类的一颗热心。

  从小喜欢音乐,制作乐器如痴如醉

  周德成在镇海长大,家里有三兄弟。记得上小学的时候,父亲就常常坐在凳子上拉胡琴。可调皮的他当时不懂事,跟兄弟们一起玩闹的时候,不小心把父亲的胡琴给摔坏了,后来就丢在了床底。直到多年后,周德成才明白乐器对于喜欢音乐的人有多重要,便重新将胡琴从床底拿了出来,用工具修好了。

  自小受到父亲的熏陶,周德成上初中时就成了班里的文艺骨干,吹拉弹唱样样精通,尤其擅长演奏胡琴、笛子。工作后,周德成熟练掌握了木工、钳工等技能,这为之后自制乐器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周德成的工作间在一楼车棚,面积不大,墙上挂着几把锯子、角尺,长方形厚木板的工作台上摆着还未完工的三弦琴,工作台四周摆放着钳子、胶带、刨刀等工具。他闲暇时,在这里一待就是一天。

  说起自制乐器的缘由,周德成表示跟垃圾分类政策的实施有关。作为社区里的党员督导志愿者,他时常要到垃圾投放点做桶边督导员。也就是从那时开始,周德成发现了木板、铁片、竹筒等材料,进而萌生了自制乐器的念头。周德成自制乐器的最大材料是一个木质洗脚桶,最后被制成了一把琴。

  制作一件乐器,除了组装,还要反复试音。有一次,凌晨3点,周德成睡得迷迷糊糊的,突然想起头天下午正在调试的一把琴,于是他起床来到工作间,调了调音,又试着弹了弹,发现音色好多了,他一边弹一边轻声唱了一会,才爱不释手地放下琴,回到房间。

  做完一件乐器,接着做下一件乐器,9年来,周德成已经做了几十件乐器,乐此不疲,如痴如醉。他用《两只老虎》的旋律改编了一首垃圾分类歌,唱给邻居们听,朗朗上口。

周德成制作乐器的工作间。

  结交了一群乐友,生活充实又有趣

  多年的实践,让周德成发现了更多适合制作乐器的材料,比如将海绵放在琴弦和琴面中间,可以起到降噪的作用;原本使用桐木作为二胡的共鸣腔面板用料,今年他改成了塑料胶片,令音质更加动听。

  有了心爱的乐器后,周德成每天起来第一件事就是看看天气,只要不下雨,他都要到公园走一趟,把“宝贝”们拿出去亮亮相,每次带的都是不一样的乐器。

  音乐声一响起,马上引来一大群乐友围观。有的拿着他的乐器反复看,感叹其精致工艺;有的隔天拿来了家里的一件坏了的旧乐器,问他能不能修复;有的带上自己的乐器,来公园与他合奏……久而久之,一支热爱音乐的老年团队——“滨海乐人”团队就这样形成了。最近,这个团队正在练习国庆节演出曲目,忙得不亦乐乎。

  这群热爱音乐的老年朋友的故事还被改编成节目《乐老头》,让更多人了解到新时代老年人幸福生活,该节目曾获得浙江省“十佳村歌故事”、浙江省群众音乐大赛银奖、2023“一人一艺杯”宁波市原创音乐舞蹈大赛金奖。

  在周德成的微信朋友圈里,经常能看到他整理和分享的一些制作乐器的技巧和心得。“我们把丢弃了的废旧物品利用好,让它们发挥‘余热’,物尽其用,这本身就是一件好事情;将享受音乐的快乐传播给更多人,更是一件好事情,一举两得。”周德成说。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乐器;老人责任编辑:黄泽杭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一块木板、一个电饭煲内胆,配上几根弦,就能“变成”一件乐器,这听着似乎有些不可思议,但在宁波76岁的周德成仅凭一双巧手,利用小区里的废旧材料,已制作了几十件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