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曾经抑郁 如今芳香”:治愈后,他开始帮助这些孩子打败“怪兽”

字体:
—2024—
10/10
16:15:31
2024-10-10 16:15:31 来源:潮新闻 记者 俞倩玮

  一位16岁重度抑郁症患者写在社交媒体上的自述:住在身体里的情绪“怪兽”,常常让他陷入一种莫名的“濒死感”。

  失眠,学习成绩突然下降,易怒易哭,甚至自残自伤,和这位网友一样遭受抑郁症折磨的孩子不在少数。《2023年度中国精神心理健康》蓝皮书显示,目前,我国患抑郁症人数达9500万人,18岁以下抑郁症患者占总数的30.28%。

  10月10日,世界精神卫生日,我们就来讲讲如何帮助青少年“打怪”的故事。

  战胜抑郁症后,他在社区里添了“郁金香”

  “我每年平均接待150个家庭,初中生占五成,高中生占三四成。”宋建平,绍兴嵊州市一中学副校长,他曾是重度抑郁症患者,痊愈后,义务服务于那些陷入情绪漩涡的青少年。

  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专业知识,分享科学有效的疾病知识,提高公众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和郁金香心理协会志愿者一同为学生制定“阳光计划”。

  贴在工作室墙上的荣誉 受访者供图

  在对抗抑郁症这条路上,宋建平想尽了各种办法。

  “我自己还是浙江省首批获得A证的心理健康教师,没想到竟然也出现了心理健康问题。”宋建平无奈地说。

  抑郁症发作时,宋建平躺在床上无法动弹,大脑飞速运转却十分混乱,感觉整个身体很疲惫。

  他两个月瘦了15斤,没有修剪的头发散落在额前,半遮住失神的双眼。

  就像得了一场重感冒。只是这场疾病过于难熬了,身心都受到影响。

  半年来,他频频往返于杭绍两地,换了不知道多少医生,期盼找到治愈的良方。

  然而,药物起到辅助作用,治愈还得解开心结。

  为此,他加入了杭州郁金香陪伴组织,和其他家庭一起相互鼓励、相互疏解,找到自我存在的价值。

  心理辅导房间 受访者供图

  如今,宋建平的抑郁症已经痊愈。

  “我们社区里能不能有这么一个心理咨询室?方便大家就近了解如何应对心理健康疾病。”

  在宋建平的工作中,他发现,正经历快速生长变化、学业压力、社交挑战和自我认同探索的青少年群体,尤为值得关注。

  为了解学生抑郁焦虑等情况,他和其他志愿者在小学、初中进行调查。“初中生占了不小的比例,平均每个班就会有那么几个学生。”

  2019年,嵊州市郁金香阳光心理互助协会成立。

  宋建平长期驻点在剡湖街道龙会社区,利用自己心理咨询师的专长,同时邀请相关医生、公益爱心志愿者,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辅导帮扶。

  他们还会组织陪伴支持、心理帮扶、文体类疗愈沙龙、抑郁症科普活动。

  “陪伴是最长情的治疗,用温暖带走悲伤。”宋建平说。

  受访者供图

  平均每年接待150个家庭,将亲身经历带到社区课堂

  这几年,宋建平平均每年接待150个家庭,每两天就有一位学生前来寻求帮助。

  其中,焦虑症、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症,是最常见的心理疾病。

  当学生出现了情绪持续低迷、对任何事情提不起兴趣,同时伴随思维反应、灵敏度、记忆力等机能明显下降,基本就是心理出现问题的苗头。

  “存在的误区是,家长以为孩子是意志薄弱、不求上进,可能会更严厉去逼迫孩子,导致病情进一步加重。”

  宋建平也遇到了不少拒绝接受治疗的家庭。

  当孩子出现了心理问题,一些家长觉得这是件很难面对的事情,不愿意带孩子及时寻求专业帮助,以为让孩子休息放松一下就好了。

  于是,他开始将自己的亲身经历说给家长听,带到社区和校园课堂里:“我就直接把我的真实经历说出来,我家人也很支持的。毕竟心理疾病不是‘洪水猛兽’,需要我们用正确的态度去对待,尽早干预、及时治疗。”

  心理课程进校园 受访者供图

  宋建平分享了自己长期关注的一个学生案例。

  小萌(化名)小时候,父亲在他面前突发心梗去世。这给他留下了严重的心理阴影。

  焦虑惊恐发作的情况在他上了初中后更加严重,已经无法学习、正常生活。

  小萌的母亲十分焦急,但是她不知道该如何帮助儿子。

  陪着他接受治疗、参加“郁金香”活动、听病友分享会,她才慢慢了解到这种疾病的特点,进一步走进儿子的内心世界,去关注儿子的真实想法。

  受访者供图

  作为“心灵守护者”,宋建平和其他志愿者也开展了一系列心理健康进校园的活动:定期走访学校,提供青少年心理健康读物;帮助老师、家长掌握一些心理学知识,掌握和学生良好的沟通之道。

  “我们常常要求孩子,考上好的大学,有一番成就,过高的期望值本身就造成了无形的压力。对孩子最重要的其实应该是,平安健康、幸福成长。”

  宋建平说,对于青少年的心理辅导,不仅仅是帮青少年打开心结,同时也是教会家长与孩子的相处之道,找到通往孩子心灵深处的路。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心理;健康责任编辑:徐茜茜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