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零时起,全国铁路实施第四季度列车运行图。
调图后,长三角铁路旅客列车开行总数达1334.5对,较调图前增加9对;货运列车开行总数达1350.5对,较调图前增加5对。旅客列车、货运列车开行总数分别创下历史新高。
上海局供图
杭温高铁沿用之前列车运行方案
仅对个别高峰线列车车次调整
今年9月6日开通的杭温高铁客流红火,沿线车站30天(截至10月5日)安全运送旅客逾72万人次。
该线自杭州市桐庐东站引出,途经金华市、台州市、温州市,引入温州北站,通过既有杭深铁路延伸至温州南站,正线全长276公里。全线设桐庐东、浦江、义乌、横店、磐安、仙居、楠溪江、温州北、温州南等9座车站,其中浦江、横店、磐安、仙居、楠溪江为新建车站。
仙居、磐安、东阳、浦江等地也首次迈入高铁时代,融入浙江陆域“1小时交通圈”。
目前,杭温高铁最高时速按350公里运营。开通运营初期,铁路部门按照日常线、高峰线安排旅客列车开行,每日开行动车组列车最高达到38列。
此前,潮新闻记者注意到,国庆假期首日火车票开售,从杭州前往浦江、横店、磐安、仙居等地的车票售卖非常火爆,开售半个小时基本全部售罄,部分车次的候补车票都已达到预约上限。
铁路迷小吕从建设期就关注着杭温高铁的发展,国庆假期他去温州参加同学婚礼,特地也乘坐了杭温高铁。
不过,他发现国庆假期杭州到温州两地间的高铁票并不紧张,杭温高铁对此主要起到一个兜底的作用,倒是中途沿线有热门景点的站点买票比较抢手。“其实按原来杭温高铁的开行方案,平时余票还算充裕,节假日沿线站点会出现‘一票难求’的情况。”
不少人关心,第四季度列车运行图实施后,杭温高铁开行车次有调整吗?
记者了解到,新图中,杭温高铁将沿用之前列车运行方案,日均开行列车19对,与调图前持平,仅对个别高峰线列车车次进行调整。
此次调图,浙江人出行还有哪些变化?
今天起,原早高峰时段开行的临平南―上海虹桥G7556次列车延伸至杭州东始发。
除此之外,今年10月1日起,上海虹桥站与香港西九龙站间的原D907/D908次提质升级为G899/G900次“复兴号”智能动卧列车,沿途增设途径站点宁波,提供了包括旅时压缩、停站优化、香港始发时间延后等增值服务,“夕发朝至”优势较之前更为明显,为跨境、跨区域旅客提供更为灵活、轻松且优质的出行选择。
宣绩高铁今天同步开通运营
长三角高铁营业里程突破7600公里
上海局供图
新图实行当天,安徽宣城至绩溪高铁(以下简称宣绩高铁)同步开通。
上午9时,首趟始发列车G9298次从宁国南站开出驶向宣城站,预计12时52分到达列车的终点站上海虹桥站,标志着宣绩高铁正式开通运营,长三角高铁营业里程突破7600公里。
至此,安徽宁国首次进入高铁时代,宁国地区更是首次实现高铁通达上海、南京、合肥等长三角中心、副中心城市。
宣绩高铁衔接合杭、杭昌高铁,南京、芜湖、马鞍山、宣城、宁国等地去往黄山地区将更为便捷。
新图实施后,宣绩高铁每日最多安排开行旅客列车13对,实现北接合杭高铁,南连合福高铁、杭昌高铁,进一步完善区域铁路网布局,便利沿线居民出行,助力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建设,服务推动皖南地区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区域通达能力进一步提高。
此次调图,铁路部门持续优化皖南地区列车开行方案,充分运用宣绩高铁开通新增通道能力,设计开行经宁蓉高铁、京港高铁、宁安高铁、池黄高铁、杭昌高铁、宣绩高铁、合杭高铁、合福高铁始发终到合肥南站的安徽省内第二条高铁环线列车产品(C3683/6次、C3685/4次)1对,将合肥与芜湖、宣城、黄山、池州、安庆等城市串联成“圈”。
截至目前,长三角铁路已先后推出经京港高铁合安段、合福高铁、宁安高铁始发终到合肥南站的安徽省内首条高铁环线列车产品(以下简称小环线);连通长三角三省一市21座车站,单向行驶里程超过1200公里的“超级高铁环线”列车产品(以下简称大环线);围绕此次宣绩高铁开通,设计开行的高铁环线列车产品(以下简称中环线)。
充分发挥长三角铁路的路网规模优势,依次形成小环、中环、大环分级辐射、递进互补的一体化客运产品矩阵,为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提供运力支撑、注入强劲动能。
新图还安排开行南京南至南昌东、南京南至黄山北,太仓至黄山北等5对高铁列车,苏南地区前往黄山不再绕行安徽池州,运营里程缩短20公里以上,旅时压缩20分钟左右。
货运方面,新图启用后,长三角铁路共开行跨局始发货运班列65列,其中特快城际班列3列、快速城际班列18列、中欧班列14列(含中亚方向)、快速多联班列12列、普快多联班列6列、普快班列12列。
铁路部门提醒,最新客货列车开行信息和服务资讯,旅客、客户可通过铁路12306、95306网站、客户端、微信等渠道查询,或关注各地火车站发布的动态信息及公告,以便合理安排行程和货物运输事宜。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