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杭州市西湖区的龙井茶农们又开始忙碌了——忙着在龙井茶山上播撒菜籽饼。
菜籽饼是一种老底子的纯天然肥料。每年秋季用它给茶树施肥,来年的春季的西湖龙井新茶味道会更加香醇。
不过,要把成百上千斤的菜籽饼从山脚的茶村搬到茶山上,可是一个相当大的工程,往往都是既耗时又费力。
有没有更省时省力的办法?
最近,西湖区留下街道东穆坞村村民邵先生向潮新闻“记者帮”分享了一个好建议——可以用无人机投运。
记者 杨云寒 摄
“咱们村今年已经安排上了,来回飞一趟只要5分钟,一次能运100斤菜籽饼,真的比以前方便多了。”邵先生对记者说。
一上午要飞70多趟,70岁村民:小半天解决大半个月的麻烦
用无人机运输菜籽饼的创意,是村里老党员邵国治想出来的。
10月11日一早,记者与这位邵师傅约在东穆坞村隔壁的转塘里桐坞村见面。
为啥不是东穆坞村?
原来,就在前两天,东穆坞村的茶籽饼已经全部搬运完成了,邵师傅和他的无人机搬运团队又马不停蹄地跑去周边的几个茶村帮忙。
记者 杨云寒 摄
见面地点在里桐坞村的茶山脚下。早上9点多,记者刚到附近,老远就看见一架大型无人机拖着一袋化肥在空中呼啸。无人机来到茶山半山腰的一处位置,卸下肥料后又快速地飞回山脚。
朝着无人机飞回的方向,记者果然在山脚一条小道边见到了邵国治一行人。
邵国治说,他们早上8点不到就到这里来了,帮里桐坞村的徐阿姨一家运化肥。“她家肥料一共7000多斤,一共要飞70多趟才能拉完。”一早上忙下来,已经拉了30多趟,“忙到中午应该能搬完。”
邵国治的团队,加上他自己,一共五人:茶山脚下三人,一人负责飞无人机,一人负责绑肥料,还有他,守在一台轰鸣的发电机前,给无人机电池快速充电;300米外的半山腰还有两人,一人负责指挥无人机,一人负责给无人机卸货。
邵国治在给无人机更换电池 记者 杨云寒 摄
无人机很大,负重下耗电很快,每飞两三趟就要停下来,换电池,平均下来10分钟换一块,他也来来去去,基本停不下来。
70多岁的徐阿姨当了50多年的茶农,茶园1亩多。此刻,她正靠着路边的围栏,眯着眼注视着邵国治团队作业。
“前几年都是靠人力搬运的,就算请骡子来帮忙,骡子到不了的地方还得卸下来让人来搬,蛮累的,一趟就搬一袋肥料,也要一两个小时。”徐阿姨说,过去光是把肥料全部搬到茶园,至少要半个月时间,遇上极端天气或身体不适,需要的时间也会更久,“年轻的时候还好,现在年纪大了,身体吃不消了。”
前阵子,她听村里说起,隔壁的东穆坞村在用无人机运输菜籽饼,便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拨通了邵国治的电话,把他的团队请了过来。
“感觉挺好用的,这么小半天时间解决了我大半个月的麻烦,又省时又省力还很实惠,一个来回也就30块钱,跟请骡子来驮差不多。明年应该还会请他们来。”徐阿姨的笑容很灿烂。
档期排到10月下旬,35岁飞手:帮到乡亲有成就感
邵国治今年62岁,是土生土长的东穆坞村民,早年曾做过物流生意,前些年退休后回到村里生活。
去年,他无意间听村民提起,村里的茶农大多是50后、60后,年事渐高,搬运菜籽饼很吃力,年轻人又不愿意干农活。
记者 杨云寒 摄
他的脑子很活络,马上想到了用无人机来解决茶农的烦恼:“现在无人机应用场景那么多,如果用它来运输肥料,可行吗?”
刚好他的孙外甥邵嘉年大学毕业,还在找工作。邵国治就送他去学习无人机驾驶技术。女婿邵陈亮正好也感兴趣,也跟着一起学。
经过一年多的学习,两人顺利出师,轮流担任无人机飞手。邵国治又花了6万元买了一架大型无人机,作为搬运工具。
这台无人机第一次飞在茶山上空,是今年9月。他在自己茶园做试验,吸引了不少村民的围观。乡亲们看了都觉得很便捷,纷纷来找他帮忙。一传十,十传百,找他的人也越来越多。
从9月底开始,他的档期就被约满了,不仅有同村的乡亲,还有周边地区几个村子的村民,只要是来找他的,几乎来者不拒。
只不过,找他的人有点多,还排着长队。他粗略估算了一下,按每天搬七八千斤计算,档期至少要排到10月下旬。
邵国治还从村里招募了几个村民来加入到团队中,按日给他们发工资,解决了村里就业的问题。
飞手邵陈亮在操控无人机 记者 杨云寒 摄
采访当天的飞手,是他35岁的女婿邵陈亮。
邵陈亮在一家培训机构当老师,休息时也总来给老丈人帮忙。
在更换电池的间隙,邵陈亮告诉记者:“一开始学飞无人机,只是想能帮家里分担点农活,现在感觉能帮乡亲们解决烦恼,也很有成就感。”
邵国治说,后续他还会考虑使用无人机给茶树洒农业、帮村民运送东西,给大家提供更多的便利。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