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00后浙大生的“志愿者之旅” 跨界让化学与考古有了反应

字体:
—2024—
10/12
16:26:29
2024-10-12 16:26:29 来源:温度新闻 记者 潇瑜

  在博物馆川流不息的人群中,有这样一群“显眼包”。他们穿着醒目的志愿者服,穿梭于博物馆的各个展馆,以自己的热情和专业,为参观者带来一场场精彩的文化之旅。

他们真的很显眼,也很热爱博物馆。“国庆节前夕,当我瞧见自己的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考古学直博生录取信息,立马感觉这是在温博当11年的志愿者,结出的最美硕果。”现就读浙江大学的温州博物馆志愿者陈承志感慨道。

 与温博结缘实属偶然

当记者联系温博讲解志愿者陈承志时,他回了一个字“忙”。国庆节,他没有休息,一如往常要换上马甲,戴好扩音器,沉浸于他的“文博世界”中。等他忙完了假期志愿者工作,才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据陈承志回忆,他与温博结缘实属偶然。2013年,父亲得知温博组织了“浅草杯”小小文化讲解员评比活动,便想着让10岁的他去试一试。他这一试,取得了参加博物馆讲解员培训和学习交流活动的机会,正式成为一名小小讲解员。

小时候在温博讲解的陈承志

长大后仍在温博当讲解志愿者的陈承志

当志愿者初期,陈承志就对于自己有着高标准与严要求。他不想光背讲解稿,而是基于对文博知识的理解、消化后,再进行“正确输出”,把文物背后的故事以及意义说出来。后来,他在不断实践中,深入理解之前觉得难懂的讲解词,甚至会根据参观者的不同需求,对同一个文物,准备多几个版本的解说词,以他们的喜好作为切入点,轻松找到讲解重点。“对我而言,参与志愿者活动是周末最放松的时刻,能够排解学习上的压力。通过不断地讲解,让自己成为传播知识的‘播种机’,获得满满的成就感。”陈承志如是说。

挖掘博物馆的“有料”与“有趣”

认识陈承志的人常说:“他不是在博物馆,就是在去博物馆的路上。”平日,他会积极关注展览咨询。刷到最新的展讯消息,他立马会整理与展览相关的资料,到了展厅他会一边紧跟讲解员,一边看文物边上摆放的说明,如若有二维码立马会拿出手机扫一扫。“记得,今年浙博之江馆区展出《富春山居图》真迹,我也是在逛展前做足功课,逛展中不放过每一个了解文物的细节,沉浸式享受与文物对话的乐趣。”陈承志觉得享受展览已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泡在博物馆里的陈承志,会挖掘博物馆的“有料”与“有趣”。通过他的挖掘,让参观者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到知识的魅力。陈承志带参观者逛展,会很注重参观动态路线的规划,巧妙地将展览主题贯穿始终,还充分考虑参观者的接受程度和参观体验,增强他们的参与感和沉浸感。

在参观博物馆的过程中,有些观众会忽视“前言”这一重要部分。前言是展览策划的精髓,体现了整个展览的目的和主要内容。他就带领参观者读前言,帮助观众识别展览中的重点部分,以及需要特别关注的展品。

另外,展厅内的独立柜往往陈列着重点文物,这些文物通常是展厅的“亮点”或“重头戏”。他在讲解时,也会将注意力集中在这些参观路线上,以便参观者更好地欣赏和了解这些珍贵的文物。

 跨界让化学与文保有了反应

前几年,陈承志顺利考上了浙江大学化学系。入学后,很长一段时间,他也没想着要学与文博、考古等相关的专业。

但某天,他与温博工作人员聊起展现文物修复师的匠人精神,与故宫深厚的文化底蕴的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才豁然开朗,原来化学知识在文物保护领域同样能发挥重要作用。随后,他有了“跨界”的想法,选修了学校的相关课程,并大胆选择跨专业保研,最终成为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考古学直博生。将来,他与文物交流进行对话,中间就不会再隔着玻璃,实现真正的“零距离”接触。温博社会服务部副主任马炯得知他的选择,也鼓励他:“人生没有无用的努力和付出,无意识推开的一扇‘小窗’,也许能够带我们走进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还未入学,陈承志的导师就与他聊今后学习研究的目标,希望他能利用化学专业的特长,多做文物保护材料的研究与开发方面的事儿。真正踏入考古、文物保护行业,还有许多知识要学,还有很远的路要走,陈承志已做好了准备,并设定了一个小目标:要让自己设计的文物保护材料应用在文物修复上,保护好更多的文物,留住那些文物背后的故事。

作为文化传承的一分子,陈承志选择所爱,爱所选择。或许热爱是一个人内心最深沉持久的力量,不是心血来潮的一个闪念,也不会因为岁月更替而稍纵即逝。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考古;博物馆;志愿者责任编辑:徐茜茜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