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需求“五花八门”,智慧服务降低“试错成本”;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全面紧密型”校企合作……数字化赋能正在悄然转变人力资源的服务模式。昨日,由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指导,浙江省人力资源服务协会、上城区人民政府承办的2024中国(浙江)人力资源服务博览会圆满落幕。此次活动以“新质生产力下的人力资源”为主题,130余家来自全国各地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共同参与。
企业需求“五花八门”
智慧服务降低“试错成本”
一早,上海市对外服务浙江有限公司展位便忙得不可开交,两个小时内,工作人员大约对接了100余家企业,而这都得益于公司“互联网+人力资源服务”的管理运营和服务模式。
“不同企业各有需求,零售业要解决员工五险一金问题,国企则更着重编外人员管理问题,这些都能通过我们的智慧平台精准、高效地解决。”公司负责人姚喆介绍,随着AI技术发展,公司积极探索数字化转型,实现了信息融通和自助服务的云平台、行业赋能的聚合力平台、数据链接和集约化运营的业务后援服务平台,“这三大生态平台不仅解决了企业人事管理、人才派遣、招聘等方面的多元需求,也提高了同行间信息传递的效率。”
而在川思控股(浙江)有限公司,由智慧平台生成的“人物报告”让不少企业降低了“试错成本”。“在与企业对接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企业希望降低时间成本与人力成本。”公司总经理叶胜表示,“传统的招聘模式无法让企业在短时间内深入了解应聘者,因此让招聘者信息全面化以提升二者适配度,成为我们不断探索的方向。”
据悉,公司依托数字技术开发了智慧平台,通过大数据的检索与分析,生成求职者的“人物报告”,包含人物性格色彩、信用度等。叶胜表示:“一些管理层岗位更看重诚信度,另外普遍的岗位注重员工的稳定性,通过‘人物报告’的智慧增值化服务便能够让企业更好地选择人才、留用人才。”
转变人才培养模式
建立“全面紧密型”校企合作
在金华市技师学院内,一条完整的生产线正在有序运作,每个月所生产的120台机器,将通过企业的对接运送至北美市场。
在学校党委委员、智能制造学院院长杨兴新看来,普遍的校企合作能够帮助企业精准输送人才,而“全面紧密型”的校企合作才能助力技能人才向上发展。“为有效培育新质生产力,我们积极探索‘厂中校’‘校中厂’的模式,并通过技能提升、专利赋能等方式,实现二者共赢,从而推动与企业全方位、深层次的合作。”
随着新质产业的不断发展,万物皆有可能变为现实,而对于建筑行业而言,数智化的转型升级也实现了“流水线”生产。浙江建设技师学院副院长张国华说道:“以前提起建筑行业大家总是会联想到脏乱,而随着数智建造转型,不论是墙或是板都能在厂里进行生产,只需要运输到现场完成搭建即可,因此我们智能建造学院的教学管理与人才培养模式也在随之不断转变。”
据张院长介绍,传统的用工模式正在转型升级,机器人代替人工成为了不少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方向,“未来,我们会培养更多操作机器人的专业人才,通过跨学科技能融合、创新思维培养等,助力技能人才在机器人维保、应用、管理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