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岁的时候,我特别想唱《格萨尔》,就开始自学和拜师学艺。”19岁的藏族少年巴卓是西藏那曲市安多县最年轻的《格萨尔》说唱艺人,眼睛炯炯有神。
我们坐在安多县新落成的“格萨尔说唱传习所”的小舞台边上。今天没有表演,巴卓穿着夹克。他的舅舅也是他的师父嘎嘎,身穿藏袍,留着长发,一派气宇轩昂。
记者采访安多县格萨尔说唱艺人嘎嘎(中)和巴卓(右) 潮新闻记者 温浩杰 摄
中国海拔最高的地级市、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的那曲,被称为“格萨尔说唱艺人之乡”,是西藏格萨尔说唱艺人最多的城市,拥有140名非遗传承人。其中,地处唐古拉山侧的安多县,有30多名传承人,在那曲11个区县中又居于第一。
这间格萨尔说唱传习所是政府资助的,刚搬过来没多久,观众席的长椅上铺着漂亮的藏族卡垫,旁边的展柜陈设了安多县历代格萨尔说唱艺人的照片。中间小舞台上是一张精美华丽的座椅。巴卓、嘎嘎就是坐在这张椅子上,为人们讲述格萨尔王的传奇史诗。
“我从小开始看格萨尔王,格萨尔王是我们藏族的大英雄,不怕恶人,也不欺负弱小,是一个公平公正的好汉。看《格萨尔》说唱,就知道了格萨尔王为人民做了什么,知道了做坏事会有什么结果,做好事会有什么结果。”在巴卓心目中,传唱格萨尔王的事迹,是他一直向往的事。
少年说唱的英雄格萨尔王,是藏族家喻户晓的古代神话人物。他征战四方、降魔驱害、除暴安良,守护了无数藏族人民的幸福生活。大约在十至十一世纪,就有民间艺人传诵格萨尔王的故事,经过一代代人的演绎和传唱,英雄的故事在千百年间日益丰满,可以说,《格萨尔》是由藏族人民集体创作的一部宏大的叙事史诗。
安多格萨尔说唱传习所新址 潮新闻记者 温浩杰 摄
《格萨尔》史诗至少有200多部,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篇幅最长的民间文学作品。从古至今,不断有巴卓这样的年轻人接过前辈的火种,让英雄史诗保持着生生不息的活力。
演出时,演员们会穿上华丽的戏服,一人扮演多个角色,说、唱、舞结合,绘声绘色地演绎起格萨尔王降临凡界、镇伏食人妖魔、驱逐侵略者等故事。时而以雄壮的情绪表现激烈的搏斗,时而用悠扬的旋律表现细腻的心理。整部戏的台词,每一个动作表情,他们都记得清清楚楚,一气呵成。一部戏往往要演上好几个小时。
格萨尔王的故事在青藏高原家喻户晓,颇受欢迎。街边的茶馆,乡镇的传习所,婚丧嫁娶、节日庆典,都有格萨尔说唱艺人的身影。安多县的格萨尔说唱传习所以前重要节日都有长达十二个小时的表演。男女老少坐在台下,看得津津有味。
特别是每年八月的赛马节,一望无际的草原上,健将们策马驰骋,格萨尔说唱艺人也盛装打扮,在明朗阳光和猎猎风中载歌载舞,鼓舞振奋,将欢乐的气氛点燃。
正是在这样浓厚的传唱氛围里,巴卓从忠实的小观众,逐渐成为了台上的表演者。如今,他已经学会说唱十几部《格萨尔》史诗。“我不算差,但跟其他人比起来,我还不行。”他谦虚地笑,指向一旁的嘎嘎,“他会唱五六十部!”
“我会努力的!”巴卓说。尽管学习不容易,但他觉得唱格萨尔是“很有福气”的事。他希望能把喜欢的故事一直唱下去。
《格萨尔》史诗流传广泛,不仅在藏族、蒙古族、土族、裕固族、纳西族、普米族等多个民族,还传到了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俄罗斯等国家。格萨尔是研究古代少数民族的百科全书,也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见证,具有重要的传承价值。国家非常重视《格萨尔》史诗的保护传承。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从20世纪80年代起,寻访格萨尔艺人,录制说唱故事,并进行整理、翻译和出版,持续至今。
如今,《格萨尔》的传唱早已不局限于剧场。巴卓打开手机,给我展示他朋友的抖音账号。视频里,穿着表演服装的博主坐在简单的背景前,投入地唱着复杂的词句,眉飞色舞。
这部活的史诗,也将在一代代年轻人的传唱中,接续精彩。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