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妇院,叶妃妃已经记不清这是第几回来了。她熟络地将一个包裹拿给外科护士长朱琳洁,有些不好意思:“这次来得急,昨晚临时做的,量不大,你们先用着,不够我再给你们寄。”
完成了“重要任务”,叶妃妃就急匆匆地去了妇科门诊。
朱琳洁打开包裹,里面二十多顶花花绿绿的帽子,看针脚就知道是手工缝制的。
叶妃妃从每三个月送50顶帽子到后来每年寄100顶帽子,已经坚持了10年。治疗室里有个小篓,装的都是叶妃妃送来的帽子,“希望生病的姐妹不要因为掉头发而烦恼,戴上帽子,依然美美的。”
医院供图
这些精致的手工帽子很受欢迎,让正在经历治疗病痛的患者们感受到了来自陌生人的善意和暖心。
作为爱心传递的发起人,叶妃妃根本看不出是一名乳腺癌患者。
从患者转换角色成为志愿者,在浙大妇院里,“叶妃妃”比比皆是,她们身体力行,力所能及地给处在黑暗中的病友们送去一束光。
患癌后掉发自闭
小姐妹做帽相送
59岁的叶妃妃是慈溪人,看上去很温和。
这次来医院,是因为她查出子宫有息肉,妇三科病区副主任阮菲主任医师帮她做了宫腔镜。
“早就听说了咱们医院有个‘妃妃爱心帽’,没想到见到真人了,非常敬佩。”阮菲说。
叶妃妃笑着说:“其实也没做什么,正好有个小姐妹是裁缝,她手很巧,我就是个快递员。”话说得谦虚,叶妃妃是爱心帽的发起人。
早年间,叶妃妃在棉织厂做过女工,在商场里做过营业员,后来跟老公创业,办了一个小型电子厂,也算有声有色。
忙碌半生,叶妃妃的身体也大不如前。转折点出现在2013年,突如其来的带状疱疹让她意识到自己的免疫力正在下降。同年9月,她无意间摸到左边乳房有一个“硬硬的东西”,敏感的她立刻去了医院,结果疑似乳腺癌。不幸中的万幸,发现及时,还在早期。
叶妃妃在丈夫的陪同下转到浙大妇院,在外科手术后进行化疗。
“知道化疗要掉头发,没想到真的是一抓一大把,感觉比得癌还可怕。”叶妃妃说,当时一气之下,她索性剃了光头。她心情不好,也不爱打扮自己,不化疗的日子也不出门,整个人的状态很低迷。“就算买了假发,但天热戴着好闷,难受得要命。”
这些都被小姐妹吴丽萍看在了眼里。她是一名裁缝,在自家的小店里研究了好一阵,做了四顶帽子送给了叶妃妃,“这些跟外面买的毛线帽不一样,都是我用店里剩下的一些棉布料子做的,你戴着会舒服一点。”
收到礼物的叶妃妃,立刻试戴了一下,“好时髦啊,好看好看。”她很喜欢,更感念小姐妹的用心,在后来没有头发的日子里,她都戴着小姐妹亲手做的帽子。
自发缝制爱心帽
亲自跑腿坚持10年
“你的帽子好漂亮啊,后面还有蝴蝶结,摸着也很舒服啊。你在哪里买的呀?”
第二次化疗,叶妃妃是戴着帽子去的。病友们看着她的帽子,很羡慕。当时,她就把剩下的三顶帽子送给了病友。
“我们可以给这些姐妹们免费送帽子呀。”回到慈溪,叶妃妃找到吴丽萍,两个人一拍即合,决定缝制爱心帽送给病友们。
医院供图
她们在打好版的基础上又进行了改良,尤其是在布料花色的搭配上下了更大功夫,既有清新碎花的,也有炫酷风和复古风的,同时还根据季节冷暖,制作了春夏款和秋冬款两种厚度的帽子。平时一有空,吴丽萍就会坐下来做帽子,“刚开始的时候动作不熟练,做一顶帽子要好多时间,现在一个小时能做2顶左右。”
叶妃妃说:“帽子压边的时候特别麻烦,一不小心就会压弯了。一开始我也做过一些帽子,但丈夫和小姐妹怕我劳累导致病情复发,之后就帮忙打打下手。”
帽子主要由8块棉质布料拼接而成,透气吸汗,双层。帽子后面延伸出一块可以挡住后颈,有带子可以调节松紧,还可以绑成漂亮的蝴蝶结。
每次去浙大妇院化疗,叶妃妃都会带一批帽子过去,放在固定位置,让病友们自取。30顶、50顶,遇到检查间隔久的时候,她也会通过快递,寄帽子到外科病房,让外科的护士分发给每一名有需要的癌症患者,希望能带给病友一些安慰和温暖。
医院供图
对此,朱琳洁深有感触:“我们原本也想着为癌症病人做些什么,没想到叶妃妃想在了前面。这么多年来,几乎每一名患者在第一次化疗后,都会收到叶妃妃的爱心帽。除了在外科病房,帽子在妇科肿瘤病房也很受欢迎。”
“有一次去医院,看到陌生人戴着我们的爱心帽,说实话,心里很满足的,觉得这件事很有价值。”叶妃妃说,自己和小姐妹会一直不间断地给病友们提供爱心帽,保持自信和美丽。
曾经伤痛如今帮助
志愿者与患者并肩作战
叶妃妃只是浙大妇院志愿者的一个缩影。
2016年3月,医院乳腺外科成立了“天使美丽”志愿者团队,至今团队规模已经发展至20人。她们除了是志愿者,也是乳腺癌患者。
医院供图
志愿者们会定期到病房进行探访服务。病房探访是同伴教育的一种方式,通过志愿者在床边与病友交谈,倾听与探讨康复及生活中的困惑,借助志愿者自身的经历,影响病人对疾病的认知、态度、行为方式。临床表明,这一方式对癌症患者的治疗与康复是有积极作用的。
霞姐是“天使美丽”志愿者团队的团长,也是最早加入到这支队伍中的志愿者。
50岁那年,霞姐确诊为乳腺癌中期,术后做了八次化疗、一个月放疗、一年靶向治疗,还吃了十年的内分泌药。在医生的精心治疗和鼓励下,她咬牙挺了过来。身体恢复之后,她总想做点事来感谢医务人员,“得知要做志愿者,我第一个就报名了。”
穿着红马甲走进病房,志愿者跟病友们拉家常,把自己的经历和心得体会告诉她们,帮助她们树立信心,战胜疾病。
外科副主任龙景培主任医师说,乳腺癌患者面对的痛苦不是仅有医学上看得见的诊断、检查、治疗、预后等几个简单的概念,还有很多常规的医疗看不见的情绪,比如害怕、烦躁、死亡焦虑以及个体对疾病带来的很多不适感,家庭对此变化做出的反应,社会角色改变带来的失落等。患病后的改变是长期的,贯穿一个人的一生,往往是具体的医疗手段所不能完全解决的,但却与疾病的发生发展,特别是预后有着极大的关系,“医疗手段和心理抚慰同等重要。”所以志愿者团队的成立与工作,真正地让这些患者找到“组织”,并肩作战。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