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家中坐,快递从天上来——这个由无数厂家定义和渲染的未来场景,正逐渐成为现实。
“5108号无人机已解锁,人员已远离,可以起飞。”11月15日,杭州市余杭区梦想小镇起降场,随着工作人员发出指令,装载快递包裹的无人机腾空而起,朝着西湖科技园方向飞去。
又到一年购物狂欢时,杭州多条无人机物流配送航线正式投入运营,千米以下的天空,无人机旋桨轰鸣,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繁忙。
据统计,全国已有超过440条无人机航线,覆盖平原、山地、雪域、海岛等全地形,甚至可以把货物送到以前人类难以抵达的地方。
“低空经济中,无人机物流会率先规模化商用。”从业者无不表示,国内体量巨大的快递物流市场,尤其是在用人成本不断增加的今天,无人机替代人力,已是未来的重要选择。
无人机飞在杭州上空(图源视觉中国)
空中“快递员”来了
“双11”期间,义乌市邮政分公司启用常态化无人机飞行邮路,大大缩短了配送时间,从原来的一个小时山路行程缩短至仅15分钟。
今年的无人机应用,总在刷新我们的认知。
比如送外卖,截至目前,美团无人机在深圳开通约30条航线,完成订单超30万单,服务覆盖办公楼、社区、景区等多场景,与数百个商家合作提供餐饮、快消品等超9万种货品选择。
据美团无人机公共事务负责人闫琰透露,目前骑手平均一天送30单,以后无人机与人协同,一天可送300单,效率极大提升。
送货也不在话下——
大热门黄山风景区,过去都是靠索道和人力运货,货物供不应求、成本居高不下。现在,两台大疆载重无人机FC30,从西大门飞至慈光阁,数千米的距离,只需几分钟。飞行106天后,总载重19.3万斤,其中,下山垃圾占比64%。
安徽黄山,无人机变身“挑山公”。(图源视觉中国)
今年6月,FC30更是在珠穆朗玛峰南坡地区,直接开辟一条长度2.7公里、飞行海拔高度从5300米至6000米高的空中运输通道,完成了前所未有的高海拔运输测试。
西藏,无人机在珠穆朗玛峰上采集大气样本(图源视觉中国)
运力更足、场景更多、覆盖更广……无人机技术更迭,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据统计,如今年人均快递使用量已超过90件,“面对如此增长,我们无法回避的一个发展逻辑问题,便是如何降本增效。”京东相关负责人坦言。
而末端配送——完成最后一公里,是整个物流链成本最高的环节,高达总成本的30%。“采用‘末端+支线’无人航空物流模式,可以大幅降低综合经营成本。”据中通研究院测算,电动六旋翼无人机运送7.5万个包裹的成本约为1.14元/件,成本低于传统物流模式。
当陆路交通线路长或交通状况不畅时,无人机的优势则更为凸显。
杭州无人机跨江物流航线,无人机正运输快递(潮新闻记者 曹坚 摄)
近日,顺丰集团旗下丰翼科技运营的杭州无人机跨江物流航线开通。浙江顺丰速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公共事务部总监徐卫华算了一笔账:一个快递包裹,从三堡互联网大厦顺丰速运分拣点,打“飞的”穿越钱塘江,直飞萧山钱江世纪城公共起降场,7.5公里、只需11分钟,比原有的地面交通运输方式,可以省下近半小时。
“尤其是跨山跨江跨城区这种地面交通相对耗时的地区,空地效率差距尤为明显。”徐卫华补充道。
基于如此效率、成本,无人机物流赛道持续升温,企业正纷纷入局。美团、京东、顺丰、中通等配送平台和物流企业,致力解决配送的“最后一公里”;迅蚁、亿航等无人机厂商,则积极为商业落地寻找应用场景。
据报道,截至2023年底,全国无人机年产值达1520亿元,注册无人机达126.7万架,量产无人机超过1000款。
JDX-50“京燕”无人机在西安进行试飞(受访者供图)
“要把无人机看成是一种工具,一种先进的科技手段去服务行业、场景,解决人想做做不了、人能做但是效率不高、不够精准的事,这个空间非常大,浙江在无人机应用领域还是很活跃的。”浙江省无人机产业技术联盟理事长赵永华直言。
难不在技术,在于实现商业化
无人机,从“空中飞”到“落地用”,正蓄势待发。从业者认为:难的不在技术,而在于如何实现商业化。
起初,很多无人机团队,选择了从农村做起。用他们的话来说,这也是从效率最大化的角度考虑。
根据第九届“快递最后一公里”大会公布数据,截至2023年,我国日均快件量超3.3亿件,城市与农村“七三开”。换言之,有近1亿件快递,是进出于交通不便的边远山区、农村、海岛的,依靠相对成本低的无人机,是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很重要的选择。
历经几年发展,先行者们发现,无人机物流始于农村,但不能止于农村。
无人机带着快递穿梭于城市的高楼大厦之间(图源视觉中国)
杭州迅蚁网络科技有限公司2015年从杭州余杭起家,2019年率先拿到中国民航局颁发的首张城市场景无人机物流运行牌照。“几乎摸索了乡村场景所有的可能性,发现现实挺骨感的。”迅蚁创始人章磊说,农村对无人机物流真正有刚需的,是没有路的山村,但这样的飞行场景低频、离散,难以形成网络,更无法完全商业化。
如果是在城市,通常情况下,个人消费者也不会乐意为较高的无人机外卖配送费埋单。于是,迅蚁选择在讲究时效的医疗物资配送上发力。经过长达半年的测试、十几版方案的调整,2021年3月,全国首条常态化无人机急救送血航线在浙江省血液中心和浙大二院间投入使用,配送仅需5分钟,提升60%的运输时效。
迅蚁无人机在配送中(受访者供图)
近日,载着医疗用血等物资的无人机自主沿着设定航线在安徽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本部、西院区、东院区与合肥市中心血站起降。迅蚁运营的又一条无人机医疗物资运输航线正式开通。
“合肥是我们无人机飞进的第16个浙江省外城市。”章磊说,通过193条常态化航线、303个起降站,已初步在全国织就了一张覆盖医疗急救、即时配送、应急保障等领域的无人机运输网络。
救护车无人机携带AED(图源视觉中国)
但无论是农村“飞行”还是即时性医疗物资配送,作为新物种的无人机物流,逐步获得社会认可。
3月,四部门联合印发《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提出2027年和2030年两个时间节点的目标和市场规模,多次强调搭建“无人机配送网络”。乘着这股春风,无人机上升的旋翼转得更快,走进大众视野。
在浙大城市学院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智能工程系主任张新丰教授看来,物流大省浙江,拥有菜鸟集团、“三通一达”组成的物流集群,有很好的物流经济和产业链优势,浙江又多山多海岛,地面交通多有不利,无人机物流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触碰更高的天花板
无人机技术发展迅速,将给物流行业带来深刻影响。但无人机物流想要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还有不少难关需要克服。
无人机发展,“新基建”要先行。一位从业者告诉记者,基建之于无人机,好比10多年前充电桩之于新能源汽车。只有基础设施完备,才能保障应用场景顺利落地。这一基础设施,不仅包括机场,还包括一个“智慧大脑”。
“一座城市上空,成千上万架无人机飞行,这些设备肯定需要通过一个指挥平台统一指挥调度,现在‘飞手’的工作需要交给‘低空大脑’执行。”多名专家描绘低空经济成熟未来蓝图时,都提到了“低空大脑”建设。
无人机物流(图源视觉中国)
目前,三大通信运营商、华为等通信企业都在积极研发先进技术,构建无人机管理调度平台,向“低空大脑”靠拢。多地也有提出低空智联基础设施网规划。如四川提出,到2027年建成20个通用机场和100个以上垂直起降点,实现支线机场通航全覆盖,试点城市低空监管、服务、应用一体化信息平台建成投用。
张新丰指出,低空飞行规划与地面交通设计的平面图不同,需要有更高智联能力的后台,以满足立体运营需求。比如,为适应未来无人机为主的新低空经济,在低空智联基础设施体系中,可提前布局入住户、入楼栋、入小区、入街道、入区县的各种类型起降点。
其次,是安全问题。无人机进行最后一公里派送,这是一个飞行器与密集人群交叉的应用,大规模商用对飞机本身的可靠性有更严格硬性要求。
中国航空器拥有者及驾驶员协会秘书长陈国华曾公开表示,目前限制大规模应用的主要问题是新型航空器大规模运行带来的安全问题和效率问题,这包括地面安全和空中安全问题、空域管理问题等。
每个省份、城市、地区的实际情况可能都不一样,还需因地制宜。
浙江金华,飞手准备放飞无人机(图源视觉中国)
此外,价格也是重要因素。“以无人机配送外卖为例。多数城市还没有形成产业规模效应,导致无人机购买和使用费用高,配送成本随之也会高。一些城市的消费者可能为了新鲜好玩使用一次两次,但发现因为配送快上十几分钟需要付出更高的费用,就放弃了。”北京鸢飞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张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
无人机物流优势明显的同时,还存在很多限制。比如,操控无人机需要专业技术人员,并考取相应的驾驶资质;快递企业需要投入大量的研发费用,维护和升级成本也不菲;无人机运行过程也受到诸多条件约束,如飞行高度、飞行速度、天气的影响等,如果无法满足这些条件,无人机配送效率就会大打折扣。
章磊直言,这些问题与瓶颈逐一解决后,无人机物流将迎来大爆发时代。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