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一枚牙齿“咬开”化石经济 建德这个村庄在世界拥有姓名

字体:
—2024—
12/02
15:47:04
2024-12-02 15:47:04 来源:

  东经119°01’35’’,北纬29°21’06’’,“两亿年前的风 最终吹到了这里”。

  当你从杭州市区向西140多公里进入建德市李家镇新桥村,会发现幽默的村民们用“穿越风”路标迎接来自全球各地的研学团队:“欢迎抵达地球二叠纪” 。

  此言非虚。近日,在李家镇的一座山上,挖出了二叠纪旋齿鲨的牙齿化石。这块化石已被送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进行研究定种。

  在建德李家镇新桥村,如此幽默的路标比比皆是。孙磊 摄

  不到2000人口的新桥村在世界拥有姓名,则是因为一枚古人类牙齿化石。

  日前,记者深入此地寻访这颗牙齿带来的奇幻故事。

  “建德人”牙齿。 图据《今日建德》

  一枚牙齿:

  12岁孩子的妙手偶得

  “建德人”牙齿的发现,在71岁的乡村退休教师祝冬根眼里,属于无心插柳的妙手偶得。 

  “大约是1962-1963年,浙江地质局区域地质测量队的专家们为了寻找煤矿资源,在全省范围上山下乡摸家底。”祝冬根笑着说,煤矿没找到,倒是寻到了“祖宗”——那一次就在乌龟洞里发现了哺乳动物化石和一枚古人类牙齿化石(可惜不慎丢失)。从这时起,“建德有牙齿”成为全国考古界抹不去的兴奋点。

  1974年冬季,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张森水研究员来到建德。他是仙居人,一直想为浙江旧石器文化发掘实现零的突破。

  历史的齿轮开始转动。11月24日上午,张森水和浙江博物馆的专家带领考古队抵达新桥村乌龟洞,下午开始发掘。三名工人在主洞内东西向探坑,第二天发现了较多的哺乳动物和燧石碎屑。张森水仔细清洗了几百件碎燧石,但无一人工痕迹。正当他感觉失望遗憾时,新桥村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孩跑来交了一把化石,张森水仔细一瞧:里面有犀牛和牛等的化石,甚至还有一枚人牙化石。

  小孩送来的人牙化石,就是大名鼎鼎的“建德人”牙齿。它是一枚右上犬齿,稍有破损,后经修复,除了齿冠外侧远端缺一小块外,其他部分保存完好。经过张森水鉴定分析,这枚牙齿化石的主人是生活在母系社会初级阶段的男性,约30岁,牙齿齿冠高11.6毫米。根据牙齿的形态、出土的层位及同时出土的古生物资料,判断牙齿主人属于柳江人一类的智人类型,距今约5万年。这名“建德人”的主要工具可能是打制石器,也已懂得制作木长矛和木棒等,会采集、狩猎和捕鱼,而且大概率已经懂得使用火。

  科研人员根据考古发掘的牙齿化石复原了其主人头骨的3D模型,观众可以在建德市博物馆内欣赏该3D动画。孙磊 摄

  一群菊石:

  沉睡亿万年 一醒惊天下

  揭示浙江人源起和来路的牙齿,引发了润物细无声的“蝴蝶效应”,不仅改变了很多人的生命状态,更撬动了一方水土有机更新的时代机遇。

  张森水研究员当年在乌龟洞考古时,祝冬根才20岁,高中毕业回村在生产队干活,听说这里有化石,还好奇过来张望一眼,想不到如今担任乌龟洞的安全员和讲解员,成为半个“土专家”。

  在依山而筑的建德人遗址博物馆,祝冬根带着记者拾阶而上,打开镇守乌龟洞的“铁将军”,猫着腰数点此地前世今生:“这里两次发现古人类牙齿,在考古界震动很大,觉得建德压箱底的宝贝多。”

  他回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专家们又在李家镇发现了早二叠世晚期的菊石动物群,很多都是我国特有的新属种,比如黄铁矿化菊石化石,金光闪闪,精致华丽。他非常自豪:“现在国外化石界很多人不一定知道杭州,但却了解建德菊石。”

  沉睡亿万年,一醒惊天下。一次次挖出宝贝的建德人,围绕着化石盘算起来:如何用这枚牙齿“咬”开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那枚牙齿化石,长期保存在浙江省自然博物馆的库房里,2020年建德市博物馆开馆时接回“娘家”展出了6个月,如今公众见到的是复制品。于是,以乌龟洞为轴心,李家镇利用新桥村的闲置泥墙农房建起了乡村化石馆向公众免费开放“亮家底”,陈列菊石、鹦鹉螺、角石、贝壳、海林檎、毛羽叶等多种古生物化石。此外,还陆续建起方解石晶体馆、昆虫馆、化石清修中心,并获评“中国菊石之乡”……

  国家一级化石修复师李刚(右一)在这里建起了工作室,祝冬根(右二)常来观摩化石修复。孙磊 摄

  一杯“陈酿”:

  化石经济发酵而生

  一系列动作,让一枚牙齿发酵的“化石陈酿”愈发香飘万里。

  2020年,中国古生物化石保护基金会化石保护与修复技术研发中心副主任、48岁的李刚获邀到绍兴指导一家民营化石博物馆进行专业设计。车子开上高速准备打道回府,一眼瞄见“建德”字样,他想起了那枚牙齿和那群菊石,当即改变行程,驱车直奔新桥村……很快,这位训练有素的国家一级化石修复师就在乌龟洞附近挖到了黄铁矿化菊石,“每一块都是生命的印记啊!”他迅速建起了化石工作室,每年至少有3个月在此寻石觅宝,再也放不下、离不开了。

  2023年3月,我国地层古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戎嘉余在浙西开展野外地质考察途中,得知建德李家镇新桥村有个古生物化石馆,临时改变行程来一探究竟。实地察看后,他认为“李家生物群”是块富矿,需要加深对二叠纪生命衍化和海洋生态系统的认识,充分挖掘科学价值。

  建德人“挖”得很充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把化石经济“咬”成了系统工程。

  前来李家镇研学的孩子用显微镜观察化石。建德市委宣传部供图

  科普教育方面,李家镇开发了20多个精品化石课程,不到2000人口的新桥村每年要接待来自全国各地中小学校、科研院所的万余人次研学团队。

  高端峰会领域,去年11月中国古生物化石保护基金会2023化石保护研讨会在建德召开,来自全国23个省区市的高等院校、自然类博物馆、地质古生物博物馆、科普基地和国家地质公园等80多个机构参会,规模创历届之最。

  农文旅创新赛道,今年10月,李家镇举办了“乡村化石文化周”活动,近千件明星化石标本在此集中展出,活动还特设化石修复表演、亲子化石修复体验,观众可以用气动锋笔枪在化石表面剥去围岩,体验当一名化石修复师。

  眼下,李家镇有一家工业企业即将退出,当地计划利用厂房和土地改造成化石相关的文创园区。

  有年轻人从江西景德镇自驾来建德李家镇体验野外化石采集。孙磊 摄

  采访中,记者偶遇两名95后小伙子从江西景德镇自驾来李家镇寻宝,一人一把锤子在山下挖化石。“验野外采集化石标本是件很过瘾的事。”他们笑着说:“化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

  “建德人”牙齿的故事,还在继续。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建德;化石经济责任编辑:徐茜茜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当你从杭州市区向西140多公里进入建德市李家镇新桥村,会发现幽默的村民们用“穿越风”路标迎接来自全球各地的研学团队:“欢迎抵达地球二叠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