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工向顾客展示制作完成的咖啡。 拍友 姚铁成 摄
记者(右)跟着龚浓娣学习制作咖啡。
浙江在线12月3日讯(记者 陈醉 王妍妍 通讯员 李哲)“她,77岁,每天起床第一个念头是要去‘上班’;他,75岁,会一腔好意、一身‘蛮力’拉着散步的人来看‘拉花’……”11月30日一早,我们推开宁波万安社区乐活老闺蜜咖啡馆,成为其中“一员”,脑海里竟“信手拈来”如此多活泼泼的“广告词”。
这里,28位店员,平均年龄超过70岁,被网友昵称为宁波“最老”的咖啡馆。
“最老”两字背后,是宁波为实现更高水平“老有所为”迈出的一大步。作为全省5个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占户籍人口比例超过28%的城市之一,如何让庞大的老年人群为高质量发展贡献一份力量,是宁波破题的方向。
近两年,宁波创新推出久久“乐活”计划,依托慈善基金培育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的渠道和平台,培育出17个“乐活”养老项目,乐活老闺蜜咖啡馆是其中之一。这里的咖啡师全部是公开招募的老年志愿者,收益全部用于公益事业。很多人闻着咖啡香而来,包括我们。
咖啡杯上画笑脸
如何做一杯咖啡?磨豆、压粉、萃取、打奶泡、加入咖啡液……大抵如此。
75岁的店员龚浓娣却执意要我们多加一个步骤:在每杯咖啡上画笑脸。
“笑脸就是老龚的好心情。”见龚浓娣给我们传授“秘诀”,一旁的店员凑上来打趣。“我看笑脸最像你,以前家里‘躲’,不爱说话,现在走哪都笑眯眯……”龚浓娣可不输“嘴炮”,和同事开起玩笑。
龚浓娣是一个闲不住的人,退休后搞文艺、上老年大学,忙得很。今年年初,作为宁波久久“乐活”享老计划的试点项目之一,龚浓娣所在的万安社区将社区书房升级为“书咖”,发出一纸“招募令”:征集长者咖啡师。“其实我对咖啡非常喜欢,所以第一时间就报名了。”龚浓娣还硬拖着几个相对内敛的“老闺蜜”一起报了名。
龚浓娣边说边递给我们“老闺蜜”店服,还特意用手小心帮我们抚平衣服褶皱,她说:“过几天,我们要换制服,每个人的名字都会绣在胸前。”看到她自豪的表情,我们迫不及待想上岗。
“这刻度代表研磨度,中烘豆子一般采用选择通过率75%至80%的中等偏细研磨度……”站在咖啡机前,我们按照龚浓娣口中蹦出的“陌生术语”,依样画葫芦,一阵手忙脚乱。到了龚浓娣最在意的笑脸拉花,却因为手不受控制地抖动,我们画了几个嘴角下垂的“哭脸”,惹得几位店员哈哈大笑。
“你别说,这像极了我们刚学做咖啡时的样子。”不知是谁挑起的话题。当初,他们也是新手,社区请来的专业咖啡培训师一教就是8小时,研磨、打奶泡连轴转。回家他们还自己找视频学,可谁都没喊累。
“干有意义的事,有劲头呢!”龚浓娣清楚记得,咖啡馆营业第一天,她打了44杯咖啡,结果一向睡眠极好的她,一晚上没睡着。“事后,我左思右想,一定是咖啡闻醉了!”说着,她嘴角扬起,在我们眼中,这笑脸便是最美的“拉花作品”!
这杯拿铁很“上头”
“来一杯拿铁!”思绪被一个略带低沉的男声打破,我们迎来今天的第一位客人。
照着流程,我们制作好一杯咖啡,小心端到顾客面前,略带心虚:“尝尝看,味道怎么样?”
此刻,客人不多,这位顾客指了指门窗玻璃上贴着的标语——“当一天店员,做一次公益;喝一杯咖啡,做一次公益”,饶有兴趣地问东问西。
“我们都是志愿者,不要工钱!”“别看咖啡馆小,我们有自己的‘万安共富基金’,每一笔营收都通过宁波市慈善总会二维码,打入基金账户,用于支持社区建设和咖啡馆的基本成本支出……”我们把事先做的“功课”一股脑倒出来,顾客边听边点头。
结账时,我们拿出印着付款二维码的牌子递过去:“一杯九块九,谢谢!”可十几秒钟后,柜台收银机传来的声音清晰地提醒我:“收款100元!”
“错了错了!”我们一脸疑惑地看向顾客。他指了指门口的标语:“喝一杯咖啡,做一次公益!”相视一笑过后,一股暖流涌上心头。
我们扭头向其他店员投去“求助”的眼神,他们却一脸“理所当然”。后来我们才知道,“超额”付款是这家老闺蜜咖啡馆的常态。从今年3月16日开业至今,“万安共富基金”已累计进账两万多元,“这杯拿铁可真‘上头’啊!”我们不由感慨。
趁着空隙,我们重新打量这家咖啡馆。最靠里,是一整面书架,还能看到原本社区图书馆的影子。随手翻了翻,我们注意到一本绿皮拼音童话书的扉页写着一段话——
“10月14日,一个妈妈带着孩子送来这本书,说留给咖啡馆,分享给有需要的人!”
这行字,写得端端正正,出自75岁的老伙计刘玉燕之手。“那天,收到这本书时,她很感动。”如今,这本“拼音书”成了另一位60多岁老伙计陈佩君的“教本”,一口宁波话的她,为了当好咖啡馆的“老伙计”,专门报班去学普通话。
“正像你们说的,这里的拿铁真‘上头’呀!”刘玉燕用我们的感慨笑着说。
“链”出老人新能量
制作咖啡的空隙,龚浓娣嘱咐我们将咖啡渣集纳到塑料桶里,看起来宝贝得很。
“又给菜园攒肥料呢,龚场主!”几位正在买咖啡的居民看到这一幕,忍不住打趣。一声“龚场主”,龚浓娣不由昂起了头,咧开了嘴。
居民口中的菜园,我们早就摸过“底细”。几个月前,那里还是一片1000多平方米的闲置地,社区引进社保卡所属银行等多方力量筹建,划分成68块共享菜园,招聘68位农场主,当时引来了200多位居民报名。龚浓娣便是幸运者之一。
这会儿,瞅准店里顾客不多,龚浓娣提上桶,喊上我们一起来到那片围在围墙中绿油油的菜园。“我家的大白菜已经卷心咯,仅此一家。”龚浓娣向我们“炫耀”起来,社区已在计划,对于在老闺蜜咖啡馆当志愿者等参与社区服务的居民,都能得到爱心积分,积分可以兑换“优先抢地权”。目前,咖啡馆产生的咖啡渣子,供给菜园当肥料,咖啡馆的利润又能保障菜园基本支出,菜园的收成所得,充实到“万安共富基金”中去……
在龚浓娣描述的细节里,我们从中捕捉到的是咖啡馆与菜园子之间的千丝万缕,抽丝剥茧,一条社区治理链条越发清晰——
万安社区是宁波典型的老小区,5100多名常住人口中,60岁以上的占了四分之一,如何让老年人在社区治理发挥积极作用是其面临的最大考题。而通过一杯咖啡,一群长者重新与世界建立崭新的链接,赢得新的认同感、归属感、满足感,激发出自己最大的能量值。
在回咖啡馆的路上,远远有人冲着龚浓娣打招呼,眼前,82岁的蒋华强扛着摄影器材,一看就是位地道的“发烧友”。今天,他的工作任务就是拍出这群“老闺蜜”的新故事,“肯定又会是个爆款!”蒋华强干劲十足。
在万安社区有一组令人振奋的数据,目前,根据居民的“需求清单”,通过“政府投入+企业合作+社会参与+居民捐款”的社区慈善项目就有12个,吸纳600余名居民参与其中。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