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大黄鱼,“游”出15亿元年产值。近年来,温州的一个个“土特产”,悄然变身“香饽饽”,缔造出一项项亿元大产业。
在海上渔咖,尽享海洋垂钓趣味;将鱼儿拓印为画,创新传承非遗技艺;引入新业态,将渔排打造成“漂浮”在海上的艺术村……近期,一个位于苍南县沿浦镇界牌村的“隐墅的那一片海”海上渔咖文旅项目,吸引一拨又一拨的游客前去探寻温州的大黄鱼有何奥秘。
一条鱼“游”出产业新生态
日前,2024温州市和美乡村垂钓联赛沿浦站暨全国乡村趣味海钓大赛,在“隐墅的那一片海”海上渔咖文旅项目场地上如火如荼地开展着。眼下,这个由隐墅集团打造的文旅项目,正通过整合界牌村的山海旅游资源,打造集艺术、文化、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海上艺术综合体。
近年来,界牌村大力发展大黄鱼养殖业,将网箱养殖打造成了一张互利共赢的“致富网”。与此同时,随着温州市垂钓基地落户界牌村和沈海高速沙埕线,该村抓住机遇,将体育与旅游有机结合,进一步做大“大黄鱼+”产业文章。
“我们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以界牌村丰富的海域、滩涂资源、渔旅文化为特色,并围绕‘渔’IP和鱼文化,打造了温州首家渔咖。”隐墅集团相关负责人徐家裔介绍说,项目同时结合黄鱼养殖及渔排文化,引入特色咖啡、海钓、民宿、海鲜美食等新业态,将渔排打造成漂浮在海上的“艺术村”,为艺术赋能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徐家裔表示,项目落地后,前期主要以团队客接待为主,企业团建、工会活动、商协会活动为主,后期将计划拓展更多的渔排来建设海上艺术馆、海上红色研学基地等业态,同时正在谋划渔见中国乡村垂钓超级联赛,通过赛事落地吸引更多游客来到这里观光体验。
非遗鱼拓的传承与创新
在这里,不仅可以体验咖啡书吧、海上垂钓、渔村民宿,更可欣赏鱼拓展示与文创设计。来自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的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黄鱼鱼拓技艺传承人陈丹丹,就是在机缘巧合下,与“隐墅的那一片海”这一文旅项目达成合作。
“因为我们这个项目是以大黄鱼垂钓、村里则以大黄鱼养殖为核心,所以在得知丹丹老师在福建传承大黄鱼鱼拓这项非遗后,我们几番辗转联系上她,并表达了希望合作的意愿。”徐家裔回忆起双方之所以达成深度链接合作的一大初衷。
2016年前后,陈丹丹偶遇浙江鱼拓大师顾振耀为宁德市渔业协会制作黄鱼拓。“那一幅幅层次分明、栩栩如生的鱼拓作品,唤醒了我心底对这门技艺的热爱。”于是,毕业于泉州师范学院美术系的陈丹丹,当即决定拜师学艺,学习鱼拓。而后,为了更好地传承这项技艺,她创办了天瑜鱼拓工作室。2022年,她又在此前的基础上,成立宁德市蕉城区天瑜文化有限公司。
“简单来说,鱼拓就是将鱼拓印在纸上,制成一幅画。拿大黄鱼鱼拓来说,制作时,要先用盐洗去大黄鱼表面的黏液,接着固定鱼体、调配颜料、涂色,再拓印。”陈丹丹提及,此次合作前,她特意来到苍南当地考察,看到界牌村的鱼排养殖整齐列阵,丰腴的大黄鱼游弋欢腾,而“隐墅的那一片海”丰富的鱼文化更让她感慨不已。
据她介绍,目前双方的合作以非遗作品展览、非遗工艺品展示为主,接下来还会试水将鱼拓作品制作成文创产品,应用在生活器具等用品上,让非遗鱼拓走进千家万户。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