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口溪边的桂花树下挂着一些红色许愿牌,石头矮墙上的铜质猫咪是翻书的模样,庭院深处的马头墙上贴着的“囍”字还没剥……小桌上,女主人陈越杨抱着电脑,男主人姜风喝着茶,旁边还有一只大猫榴莲、一只小猫图图和一只边牧熹熹。冬日的阳光照在院里,温暖又自在。
“他现在已经有外号了,村里人都喊他‘岩头小蜜蜂’,我作为本村人这么多年都没外号。”陈越杨打趣地说起丈夫,“是不是啊,小蜜蜂?”姜风眼角弯弯,露出两排白牙。从去年12月正式开始改造老房子,到今年8月熹阅书屋对外开放,这对90后夫妇开启了回乡创业新生活。
回乡创业 改造的事交给他们
岩头村50号是熹阅书屋现在的门牌地址,20多年前,这里住着陈越杨大伯一家。“小时候我就住在对面的奶奶家,经常在门口的小溪里玩。”陈越杨的家在婺城区安地镇岩头村,这里的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她再熟悉不过。
几年前,身为岩头村党支部书记的父亲陈秋平就动员女儿回村创业。“你得做个表率,不然,年轻人都不回来。”父亲的话,陈越杨应下了,心里也一直思考要做什么。“自然教育、私房小厨这些,我想了很多,也跟表姐、堂姐聊过,还外出考察过相关项目。”陈越杨说自己靠谱的、不靠谱的方案提了好多个,但因为不适合自己都放弃了。“好事多磨,你越想呢,想法就越成熟,就会知道自己能做什么。”最终,陈越杨把方向转回了本身从事的幼儿英语教学上,“那就做书屋吧”。
有了明确的目标,还要解决实际的问题,比如一个书屋怎么盈利,比如破旧老房如何改造。“我先找我爸谈,说最差的情况就是书屋没有人来,完全不赚钱,这里就当是以后我孩子的书房。如果这样能接受,那这个事情就可以做。”陈越杨坚定的态度得到了家人的支持,姜风也站出来主动承担改造的重任。“干体力活,肯定是我啊,最起码我能当个小工。”穿上迷彩服,再套上红格子围裙,戴上蓝色布帽和口罩,铲沙、挖地、搬砖、拉水泥、拆木条、锯木头……这个陈家的准女婿天天在工地,哪里有活,他就出现在哪里。
“一开始,我以为改造就跟盖新房差不多,上手了才发现里面的学问太多了。”姜风介绍,目前熹阅书屋的主体建筑是一栋二层民居和一个打通的书屋,由原来的老房和牛栏或改造或新建而来。民居部分保留了原来老房的四面外墙,内部重新搭了钢架,楼层做了现浇水泥,屋顶在还原人字顶木结构的基础上铺了黑瓦。“光是这个木质屋顶,我和师傅们就打磨了600多根木条。”姜风说,“一楼做大了客厅空间,兼具社交、休闲娱乐、商务会谈等功能。”这样,一栋兼具传统建筑美学和现代起居习惯的民居在一次次推翻和调整中得以呈现。
新婚入住 一起完成她的梦想
庭院的最里面便是书屋,推门进去先是吧台区,右边的墙上是门口那只铜质猫咪的放大版。“这面白墙比较大,我们就想自己复刻一个猫咪logo,揉搓拼接了好几张大牛皮纸,再用无痕胶粘上去。”最初设计书屋logo时,喜欢小动物的陈越杨和姜风就结合了猫咪和书籍的元素。吧台里,咖啡机、冰柜、制冰机等设备一应俱全,可现场制作拿铁、美式等咖啡和特色茶饮。
往里就是以传统木结构新建的书屋空间。这里开阔敞亮,其中两面墙设计了整面的书架,上面放置了2800多册图书,一部分来自婺城区图书馆,一部分是陈越杨收藏的儿童英文绘本。书屋中间放置了两张宽1.5米、长2米的大书桌,陈越杨常常坐在这里,通过手提电脑给孩子们上网课。大空间里也有小细节,“我们特意挑选了厚度8厘米的实木书桌,足足6个人才抬进来。书屋里的布光,每一盏灯都经过角度调整”。
从牛栏到书屋,姜风和陈越杨用镜头记录了从冬天到夏天的改造全程,更新在社交平台里。这个散发着书香、木香和咖啡香的乡村书咖,已成为游客放松休息的好去处。除了从事线上英语绘本分享教学,陈越杨还在书屋里举办了多次公益英文读书会,通过介绍英文原版阅读方法,让孩子爱上英语。“看到书屋这么漂亮,一些外地的学生和家长都想来金华,我们也在计划结合岩头村的特色项目做一系列的研学活动。”陈越杨说。
姜风一直专注于急救培训和学生研学等领域。相对自由的工作时间,让夫妻俩在乡村的创业过程中多了经营生活的时间。白天没什么客人时,陈越杨喜欢跟姜风出去爬爬山、钓钓鱼,在书屋门口挂一块小黑板,留上联系电话和一句“老板出门溜达了”。
采访当天,安安带着上海朋友又一次来到了书屋。“吃到你们喜糖啦!”安安笑着说。今年10月,姜风和陈越杨携手迈进了婚姻的殿堂,爱情在这里也有了幸福的模样:一栋舒适的房子,一个充满梦想的书屋,一个亲手打理的院子,有喜欢的宠物,还有相爱相守的人……
坐在大窗台上,陈越杨和姜风来了场快问快答。
陈越杨问:“为什么要开这个店?”
姜风认真地答:“因为你的梦想是要有一个书屋吧。”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