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AI浪潮下,我能做什么?

字体:
—2025—
01/15
07:28:44
2025-01-15 07:28:44 来源: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记者 李娇俨

  浙江在线1月15日讯(记者 李娇俨)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席卷全球,深刻改变着我们生活的角角落落。

  AI会替代我们吗?文科生会消失吗?如何才能抓住AI时代的机遇?社交网络上,很多Z世代面对未知挑战,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对于这些年轻人的困惑和忧虑,省两会上的代表委员如何看,又给出了怎样的建议?

  “我也会借用AI技术来辅助完成工作,比如检索资料、润色文字等。”省政协委员、之江实验室党委副书记袁继新分享他对AI的看法,许多重复性的劳动,如文字整理、艺术设计乃至代码生成,都有很大概率被取代。但随着AI快速发展,又会涌现出许多新的职业。

  袁继新委员提到一个数字,让我印象深刻——当前,之江实验室正在研发科学基础大模型,打造科学数据共享枢纽设施,攻克AI核心关键技术。其中,就有不少年轻人大显身手、发挥聪明才智,“通过招收选拔和多期‘种子班’实训,已有300余名具备全栈大模型训练能力的青年骨干人才投入研发。”

  因而,AI浪潮带来的,不只有挑战,更有年轻人的机遇。

  “这是一片广袤的新蓝海,也是全球竞逐的新空间,需要大量年轻人加入。”省政协委员、阿里巴巴达摩院院长张建锋说,当前,全球的AI巨头都在激烈竞逐,试图生产下一个如ChatGPT般具有标志性的通用人工智能(AGI)产品。他们也想让越来越多中国AI产品走出国门,走进海外市场。

  这一过程中,从基础算法研发到应用场景落地,智能安防、自动驾驶、医疗影像诊断、智能教育等前沿赛道都等待着年轻创业者来“开垦”。

  “希望有更多年轻人对大数据、深度学习等技术感兴趣,钻研出具有开创性意义的产品与服务,在全球AI竞争中为国争光。”张建锋委员说。

  然而,这些领域似乎都是理科生竞逐的舞台,文科生能做什么?

  在委员们看来,文科生并非看客,AI也不是来抢饭碗的。比如我所处的新闻行业,能借助AIGC技术让内容生产和呈现方式如虎添翼。

  讲到这里,一个故事可以证明文科生和理科生能联手做成“大事”:一批珍藏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中文古籍善本,通过阿里巴巴达摩院的古籍数字化项目“回归故土”。

  中国古籍中大量的异体字、生僻字,如果用AI识别,不仅没被现代字库收录,也几乎找不到样本供AI学习,成为古籍数字化领域的技术瓶颈。

  正是阿里巴巴达摩院技术团队与四川大学文史专家“文理联合”,研发了一套全新的识别系统,以97.5%的准确率完成对20万页古籍的整体识别,也让海内外浩如烟海的古籍有了数字化的可能性。

  如今,阿里巴巴达摩院还推出“寻光”AI视频创作平台,从AI辅助剧本创作,到创新的基于图层的视频编辑等,以更智能化的方式帮助文科生提高创作效率。

  当前我们似乎处在离AI时代最近的时刻,但它又似乎不会很快到来。代表委员建议,相比抗拒,年轻人不如拥抱AI,学习使用感知类和推理类的各种AI工具来提升工作效率;相比恐慌,不如先挖掘自身兴趣和特长,深耕专业,激发潜能,才能在AI浪潮中站稳脚跟。

  毕竟,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人工智能责任编辑:廖君琳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