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月15日讯(记者 朱承)“郑委员,真巧,您也在关注‘人工智能+’!”走出会场,省政协委员、省欧美同学会副会长、微泰医疗器械(杭州)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攀,被人轻轻拍了一下肩膀。他回头一看,原来是省政协常委、台盟省委会专职副主委、省台联专职副会长陶骏。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布局建设未来产业,深化“人工智能+”行动。当天下午,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这两位来自不同界别的政协委员,一前一后进行大会发言,不约而同地聚焦这一热门话题。会后,两位委员攀谈起来。
“最近我走访了不少企业,发现这几乎是每家企业关心的话题,他们也反映了不少痛点。”郑攀委员边走边说,“比如当前我省算力资源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通信运营商、头部企业、高校院所等,而中小微企业很难获得算力资源,这不利于创新生态发展。”
郑攀委员把当前算力网络建设存在的问题,形象地概括为四大“拦路虎”:“算不了”——有资源难运用;“算不好”——有数据难流通;“算不起”——有需求难承担;“算得慢”——有产业难融合。在郑攀委员看来,应通过实施“算力普惠”行动,降低中小微企业的算力资源成本,进一步提升我省创新投入的“性价比”。
当前,人工智能发展迎来关键窗口期,需要把握顶层设计的有效性。陶骏委员举例说,我省既有“通义千问”为代表的通用大模型,也有网易伏羲“易生诸相”、海康威视“观澜”等为代表的垂直大模型,但通用大模型和垂直大模型之间协同发展不畅,尚未打通“通用大模型—垂直大模型—具身智能体”全产业链条。
他建议,从顶层设计给予进一步支撑,破除一些合作壁垒,比如强化数实深度融合政策,扶持相关龙头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加快推进垂直大模型的技术迭代和应用场景复制,争取在“人工智能+”的变革大浪潮中取得市场主动权和技术主导权。
在委员们的交谈中,记者感受到,一场新的变革正在悄然酝酿。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