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11个滨湖乡村年总收入均破百万元

“退养”7年,靠湖有了新“靠法”

字体:
—2025—
01/16
14:48:32
2025-01-16 14:48:32 来源:湖州日报 记者 李则名

  今年59岁、当过渔民的王许茂不曾想到,一个65平方米的农家饭馆和一块300平方米的露营地,每年能产生37万元的盈利。近日,他到银行还清了当初开饭馆的贷款。“从太湖‘退养’7年,告别了23年的渔船,没想到日子却越过越好!”王许茂感慨。

  不只是老王的口袋富了,他所在的吴兴高新区杨溇村去年总收入创新高,超200万元。吴兴地处太湖南岸,拥有约12.7公里的湖岸线,坐落着沈溇、东桥、大溇、幻溇、许溇、杨溇、乔溇、汤溇、义皋、伍浦、庙兜11个滨湖乡村。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去年11个乡村总收入均突破了百万元。

  “7年前这些村的平均收入还不到47万元,村民祖祖辈辈以太湖为生,如今靠湖有了新‘靠法’,能实现这样的改变不容易。”区农业农村局副书记、副局长周何金介绍。为保护太湖的生态环境,2018年上半年起,环太湖区域开始全面实行“退养还湖”,引导在太湖水域围网养殖的渔民迁移出太湖水域。2020年10月起,太湖渔业管理部门陆续收回周边渔村的捕捞权,太湖进入10年禁捕期。

  “一直以来,近半数村民都以太湖渔业资源为生,‘退养’意味着过去的饭碗丢了!”织里镇庙兜村党总支书记吴炳江清晰地记得,当时多位以养殖和捕鱼为生的村民找他哭诉,向何处转型成为太湖沿线11个村共同面临的难题。

  最先实现突破的是高新区东桥村。2018年底,在太湖里养了20多年河蟹的龚炳根带着多位村民回到农田里“二次创业”,在街坊邻里的质疑中,他们建起有养殖废水净化设施的蟹塘。“秋冬丰收时,螃蟹产量竟然比在太湖湖区围网养殖时提升两成!这次尝试给了大家信心,”龚炳根坦言,“退养”带来的,不仅是生产方式的转变,更是观念的转变。

  村民重燃信心,政府积极帮助,这些年,各个村都找到了发展新方向:义皋村深挖太湖溇港文化,把文化研学经济搞得有声有色;杨溇村和浙江杨桂珍品牌管理有限公司“村企联建”,带动周边200余户农户增收;幻溇村主打“美食”业态,陆续开张了壹间咖啡、太湖本帮特色中餐厅等近10家餐饮店;伍浦村、庙兜村等近邻的6个村抱团合作,以“太湖新溇港”的名义携手发展,累计吸引100余名青年“创客”入乡。

  “南太湖的后发优势明显,时代的转身里,昔日的渔村转产转业迎来了全新面貌,未来发展大有可为。”浙江省乡村振兴研究院首席专家顾益康认为。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渔民;乡村责任编辑:吴珂珺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