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月20日,浙江省在全国率先为省域服务保障海洋强国战略设置专责机构,设立省海洋经济发展厅,这是创新海洋经济发展体制机制的先行探索。成立一周年来,浙江在海洋产业科技创新、优化港口营商环境和现代化渔业发展等方面改革成果显著。
科技创新引领海洋产业发展。省海洋经济发展厅牵头编制《浙江省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行动计划(2025—2027年)》,聚焦海洋精准感知、海洋新能源、海洋生物资源等7七大领域,集中攻关45个关键技术群。
浙江启动建设全省首批海洋产业提质增效倍增平台,主导产业涵盖临港先进装备、海洋清洁能源、海洋新材料、现代海洋渔业等领域,力争3年左右培育一批现代化海洋产业集群。2024年,首批16个倍增平台规上工业产值预计达4000亿元左右、同比增长8%以上。
浙江研发的“深海永久系泊聚酯缆”助力“海葵一号”扎根深海成功投产。省海洋经济发展厅 供图
航运服务优化港口营商环境。省强港办印发实施《浙江省优化港口营商环境改革方案》,对照世界一流标准,攻坚优化港口口岸、服务、外贸、商事4大环境,实施16项重点举措,获评2024年度全省营商环境优化提升“最佳实践案例”。
浙江省政府发布全国首个省级航运服务业专项规划《浙江省航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规划》,重点打造宁波舟山五大航运服务集聚区,2024年舟山小干岛国际海事服务产业园正式运营,宁波涉外法务集聚区在宁波国际航运服务中心揭牌,加速破解航运服务业“大港小航”问题。
这些改革有力促进港口生产创历史新高,2024年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超13.7亿吨,连续16年全球第一;集装箱吞吐量超3930万标箱、同比增长11.3%,创7年来最高增速。
温岭国家级渔港经济区。省海洋经济发展厅 供图
海上“千万工程”推动渔业现代化。浙江在全国率先推出海上“千万工程”,全省已累计完成2200艘引领船和1.1万余艘整治船建设,渔船安全性、舒适度明显提升,模式向全国推广。
加快打造沿海“一带十四区”渔港经济产业带,形成以渔港为龙头、城镇为依托、渔业为基础,辐射效应明显的沿海现代渔业经济区。2024年,我省龙港、定海入选国家级渔港经济区建设项目名单,加上温岭、岱山、象山、洞头、玉环等5个已入选项目,为全国数量最多的省份。目前已完成投资46亿元,带动地方各类投资200多亿元。
“海洋石油302”轮在穿山港区为“地中海法蒂玛”轮实施约4600立方米LNG(液化天然气)加注,标志着宁波舟山港国际航行船舶保税LNG加注覆盖双“千万箱”港区。省海洋经济发展厅 供图
此外,数字化改革正促进海洋产业、港口、渔业等领域提质增效。
比如,全国首个海洋大数据增值应用中心开展试点探索,围绕温州洞头羊栖菜全产业链数据价值转化、台州椒江大黄鱼产业数据赋能新型渔业保险、舟山嵊泗贻贝产业数据赋能蓝色碳汇等开展试点。
“四港联动”云平台汇集海运、空运、陆运、口岸各类物流数据超1.8万项,为货主、货代、跨境电商、金融机构提供“一站式、全链路”物流增值化服务,支撑外贸进出口额超3000亿元,节省物流成本近1亿元。
“渔小二”自助办证系统打通共享渔船检验、设计图纸等数据,实现渔民一次提交、管理一键审批,简化四种作业专项(特许)审批流程,减少申请材料2份、形成申请白名单、启动“批量审批”,为2.6万余艘渔船实现便捷申请、一键审批、快速出证。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