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月23日讯(记者 俞倩玮 通讯员 杨杉静)迎龙灯,福运至,对金华东阳人来说,舞龙是春节里不可缺少的仪式感。因此,制作龙灯的手艺人这段时间真的“忙疯了”。
00后制灯师傅左炎令告诉记者:“我们是做传统龙头造型的,红龙、青龙都有。这段时间,工作量挺大的,每天从早到晚赶制龙灯。”
今年春节,小左师傅设计制作的七条龙灯将出现在东阳的大街小巷,祈愿新年五谷丰登、风调雨顺。
“我是龙年出生,和龙灯有缘分”
旗灯上绘马,寓意龙马精神;绘令旗、绣球、笔、印章,寓意“祈求必应”;绘笔、银锭、如意,则寓意“必定如意”……对于这些传统纹样,左炎令如数家珍。
“我是龙年出生,和龙灯有缘分!”小左说,他自幼就痴迷各式各样的龙灯,打小就喜欢跟着制灯师傅转。2015年,还在读中学的他与省级非遗传承人陈益民相识。在陈师傅的指导下,他制作的龙灯代表学校参加了金华市艺术节。从此他就利用课余时间学习设计、制作灯笼。
大学新闻专业毕业后,小左开了一家做灯彩的网店,后来又开出了实体店。为了让作品更原汁原味,这些年来小左走遍了金华,拜十几位老艺人为师。2022年他获得认定,成为了当时东阳首位00后非遗传承人。
最近,他正在跟几位老师傅赶制7条龙灯,这是他连续第9年为家乡“造龙”。每条龙灯制作时长都要两周左右。这些订单都来自当地不同的舞龙团体,因为小左的龙灯设计时尚,这两年订单数量不断增加,“年前两个月是最忙的时候,我们经常忙到凌晨一两点结束,早上7点半又开工。”
制作龙灯需经过取料、扎制、糊裱、上色等36个步骤。其中,扎制龙头框架是最考验手艺的环节。“框架决定着龙灯的美丑。”小左说。
“用年轻人的巧思,为老手艺注入活力”
除了龙灯,左炎令的小店里还陈列着琳琅满目的行灯。灯面上不仅有“好运”“吉祥”等祝福字样,也有仙鹤、锦鲤、腾龙等精致贴画。
2009年,行灯制作技艺就被列入金华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作为新生代传承人,小左希望自己能够用精湛技艺和巧妙设计,为老手艺注入新活力。
东阳传统龙灯,篾扎纸糊。纸是棉纸,遇水就烂,而且易燃,所以元宵节碰上雨天就只能歇灯。为此,小左尝试采用“篾扎布糊”,特殊处理后的布料不仅防水,上色后也不容易洇开模糊。
“常有年轻人吐槽传统东阳龙灯不时尚,所以我们就增添国潮元素。”青龙灯被小左视为得意之作,尝试了多种色板后,研究出白天看呈宝蓝色,晚上亮灯后变成星空蓝的底色,让龙灯有了大海星辰的梦幻感。同时,他还用LED灯带仿真蜡烛替换了传统蜡烛,在保留火苗跳动感的同时,也更亮更安全。
“我觉得年轻人来从事这种传统行业,能够为老手艺带来更多的惊喜。”在店里负责给花灯绘制纹样的小訾同样也是00后。他是西安人,因喜爱传统技艺,毕业后来到东阳学习龙灯制作技艺,已经有4年了,“希望这个手艺能够代代相传,成为一种新潮流。”
“现在会做到除夕前一天,然后再早点开工。”年后,左炎令的小店又将迎来一波订购小高峰,行灯、花灯、龙灯,各种灯彩订单贯穿整年。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