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月28日讯(记者 孙良 共享联盟·上虞 张汉锋)春运,是中国人一年一度的大迁徙,承载着无数人对家的思念与期盼。而铁路交通,正是许多旅客回家的选择。位于绍兴上虞的绍兴东站,在铁路岗位上默默奉献了35年的陈凤雅,迎来了工作生涯中的最后一个春运。
1月27日10时,记者来到绍兴东站,从南京开往武平的D3295次列车即将到站,陈凤雅开始忙碌。打开通道门,拉起引导绳,做好准备后她拿起扩音喇叭提醒现场的候车旅客:“开往武平的D3295次列车即将到站,请各位旅客做好准备,检票口即将开始检票。”
在陈凤雅完成3次播报提醒后,检票口前排起了长队,接下去的十几分钟,她既要维持检票秩序,又要帮助人脸识别无法通过的旅客进行人工检票,这是陈凤雅最忙碌的时刻。
春运开始至今,绍兴东站已发送旅客7.8万余人,日均达6000人次。其中经陈凤雅检票口上车的,就有近2万人。“春运客流大、车次密,很容易发生意外,我们要时时刻刻做好准备,及时帮旅客排忧解难。”陈凤雅说。
检票工作外,网格巡查也是陈凤雅每天的工作日常。拿起对讲机,她叫上了记者这个临时徒弟一起巡查。“车站新招了不少员工,有空我就会和现在这样带带他们。”陈凤雅说。
“熟睡的旅客、无人看管的物品、跑动玩耍的孩童都要重点关注,如果发现异常就要及时上前确认。”35年的工作经历,让陈凤雅积累了丰富经验,她把日常工作的重点掰开、揉碎了讲给记者听,“啰嗦”的背后,是传承,也是为民服务的不变初心。
“身着制服,肩负责任,以热情的服务态度,确保每一位旅客能够平安、顺利地踏上回家的列车,正是她所追求的使命与担当。”在共事了数十载的老同事贾祺燕眼中,这样的陈凤雅一直是他们的榜样标杆。
“除了工作上一个细节一个细节地教我们,陈老师还经常对我们说,要用更加努力、细致的服务,让每一位旅客的出行都能充满温暖与舒适。”陈凤雅的徒弟施一静对记者说。
从驿亭站、龙山站、上虞站再到绍兴东站,陈凤雅工作的35年是铁路交通跃进式发展的35年,也是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35年。“从以前人挤人、慢腾腾的绿皮车,到如今舒适便捷又迅捷的动车、高铁,科技发展带动铁路交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陈凤雅说,她是铁路交通提质提速的见证者,也是受益者,但不管如何改变,对旅客的用心用情一如既往。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