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2月11日讯(记者 何贤君 杜羽丰 共享联盟·义乌 华青)2月7日下午,当义乌市求健供应链有限公司负责人吴庆签下融资协议时,难掩内心激动。中国银行、泰隆银行共计6000万元的授信额度,不仅缓解了困扰企业多年的资金压力,更标志着进口供应链金融创新模式首单在义乌正式落地。这也是义乌深化国贸改革总体方案获批以来,在进口领域的又一创新之举。
在义乌这座“世界超市”,进口贸易正经历爆发式增长。但繁荣背后暗藏隐痛:单笔贸易动辄数千万元的资金需求,长达半年的周转周期,让众多缺乏固定资产抵押的进口企业在融资市场寸步难行,供应链金融业务亟需突破。
此次义乌创新打造的“数字监管+保税控货”模式,构建起共赢的金融生态——银行通过实时查看海关账册、物流凭证掌握真实贸易数据;企业则依托可信的贸易链获得低成本融资。这种“用数据替代抵押、用流程管控风险”的革新,使金融机构敢向轻资产的进口商敞开怀抱。
此次合作中,求健委托浙江电子口岸开发“求健供应链融资管理系统”,向中国银行、泰隆银行开放海关账册、订单合同、物流凭证等资料。两家银行基于海关账册实时可查、贸易订单真实,且求健除融资订单外,还存储有与授信额度匹配货值的商品,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开展授信。
“新模式解了我们资金周转的燃眉之急,也降低了融资成本。”吴庆表示,“过去资金短缺逼着我们‘快进快出’,现在有了稳定融资渠道,也敢做库存、敢接长单,有利于形成大宗商品定价权。”
“我们通过环环相扣的创新模式,以低风险实现低成本,撮合企业、银行在市场化的情况下实现互利共赢。”义乌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首单的落地开辟了进口民营企业大额度、低利率的融资新渠道。为进口领域中小企业打通了资金堵点、降低了融资门槛,更有利于促进优势品类加速集聚化、产业化、数字化发展,推动形成“口岸+市场”“贸易+交易”的义乌特色进口体系,助力义乌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实现买全球卖全球。
下一步,义乌还将加快进口数据管理平台迭代升级,增加供应链金融模块,搭建企业和金融机构合作共赢的公共服务平台。同时,对享受融资服务的义乌进口贸易业务提供贴息支持,以金融引物流,吸引全球供应链资源向义乌集聚。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