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春运接近尾声,春节期间的“快递之战”也落下帷幕。
不停休,成为今年很多快递企业的关键词。国家邮政局监测数据显示,今年春节假期(1月28日至2月4日),全国揽收和投递快递包裹超19亿件。其中,揽收快递包裹11.45亿件,与去年农历同期相比增长31%,投递快递包裹7.82亿件,与去年农历同期相比增长26.7%。
从选择性营业,到大部分快递不停休,人们春节期间网购越来越便捷,各大快递公司也“卷”出了新高度,从业务到模式,转型变革由此拉开。
中通快递网点自动化分拣线在春节期间持续运行 受访者供图
快递打响“春运”之战
这个春节,家住杭州市拱墅区文晖街道的孙好好明显感受到,快递的速度变快了。大年三十,她1月31日下单的一瓶化妆品,当天从安徽合肥寄出,1日晚显示“快件已到达杭州转运中心”,2日就已由中通快递,送到杭州的家中。
“春节期间购物,以往路上的时间至少一周。今年没想到这么快就收到了。”与平常相差无几的速度,让她不禁感叹:不停休的快递,真是太“卷”了。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商贸服务业的叠新,春节对于快递的依赖度逐年增高。足不出户购买智利的车厘子、澳大利亚的龙虾、新西兰的奇异果等,进一步培养了消费者在春节期间网购的习惯。对于快递企业来说,牛羊肉、海鲜、水果,这些生鲜产品的运输需求也在增加。
“通过四、五年常态化快递春运服务,我们已经有了成熟的春运应对方案,在成本、时效、服务上有了更大的进步。”中通快递杭州文晖网点负责人说。
尽管春节假期期间,单个站点的业务量较平时有所萎缩。不过,由于不少快递员选择返乡,春节往往也是快递用工最紧张的时候。快递网络能否顺畅运转,考验着网点老板的人员调节能力。
“最大的挑战还是人。”圆通速递杭州临平区运河街道和东湖街道区域网点负责人陈飞告诉记者,为了应对年货节及春节期间的寄递需求,春节的一个多月前,网点就开始提前筹备人员。1月以来,网点已比平时增加了近10名临时工,包括分拣、揽收、快递员、客服等工种。
“我们通过增加派送费,达到日常三倍,增加年后调休等方式,激励留岗。”陈飞告诉记者,今年整个春节期间,网点快递员留岗约2、30人,约为平时人数的30%左右。
京东物流春节送货覆盖全国 受访者供图
不仅在前端,各大快递公司节前发布的通告中,都能感受到不同程度的“卷”——
顺丰通过89架全货机、超1.5万台车辆、以及10万个村级驿站合作点,保障消费者在春节前或春节期间,享受到全流向高时效产品服务;京东物流,多地消费者即使是在大年初一,也可以正常下单收货。无论是在海拔4500米的西藏阿里,还是黑龙江漠河、新疆喀什、海南陵水县等地区,快递小哥将依然上门送货、揽收……
提升运力、拓展服务范围、优化快递时效……这个春节,快递公司亮出了“十八般武艺”。
包裹背后的供给侧改革
2月1日一大早,义乌市邮政分公司四海片区营揽员陈地久又开始工作了。打开APP,订单不约而同弹了出来。这些快递,来自义乌电商园区内春节不打烊的企业。按照提前规定好的路线,不到1小时,所有快递都被揽件成功。
做了十多年快递员工作,过去陈地久还不敢想象春节期间快递的工作能够提前安排。
陈地久上门收取快件 受访者供图
曾经,大多数的快递公司都存在一个问题:缺少统一的规划和调度。一位快递员回忆,一早,他跑完一个小区取快件,结果没过多久,站点通知他又有一个快件要送到同一个小区。
这也是快递1.0时代的典型做法。客户临时下单,快递员忙于接单,一天下来经常往返于同样的路线。配送效率低不说,还浪费人力和物力。
这一现象早已改变。“我们在1月初就开始统计哪些客户需要春节揽收,配多少人和车辆。”陈地久说。春节期间,义乌全市26个电商园区内,仍有89家重点电商企业不打烊。
当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快递公司也不得不纷纷下场应战。可以说,春节期间能不能做好保供应,不仅是对社会,对行业的一份责任,更是立足市场的一种必然要求。
除了早期的顺丰速运、京东物流等快递公司外,菜鸟、天天、韵达等公司也纷纷加入这场“战役”。
然而随着快递量的暴增,仅仅依靠人力显然无法满足需求。想要满足快递的时效,需要统筹协调运作、人员、区域等各个方面。
因此,企业面临着转型升级——背后不仅是“人肉战”,更是整个系统的优化升级。其中,仓配一体化发展,也是基于供给侧改革的一种优化方案。
为了保障义乌快递的正常揽收和派送,义乌市邮政分公司各片区提前摸排了客户离开义乌、回到义乌的时间以及春节发货量等情况。
客户谢先生的电商平台,因春节促销活动订单量暴增。然而仓库场地有限,电梯运能又小,使得发货效率很低。于是,陈地久联系邮政仓配团队,提前储备人员、仓储、快递等资源,并通过“快进快出联合营销”模式,提前将谢先生的商品运输到离消费者更近的邮政仓库中。
待消费者下单,邮政工作人员就同步打包、装车、发货。这一做法,加快了发件速度,也有效提高了仓库运营质量与效率。
作为最早开始推出“春节也送货”服务的快递物流公司,京东物流也不断调整。京东物流浙江省分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基于遍布各地的仓储基地,京东根据过往春节期间的销售数据和市场预测,提前在各个仓库储备充足的商品,确保热门商品有足够的库存,减少因缺货导致的订单延误。
曾经效率较低的无序运作已转型为有条不紊的系统规划。快递企业,正不断适应市场需求。
比的究竟是什么?
看得见的速度背后,是看得不见的技术在保障。
时间进入2025年,全国快递业务处于高位运行状态,日均业务量超5.5亿件。特别是1月14日春运启动后,年货寄递需求攀升,推动快递业务量持续走高。
当春节成为检验快递物流能力的“压力测试场”,快递行业的竞争维度已发生根本转变——从比拼“谁不休”,到较量“谁更聪明”。
圆通总部指调中心 受访者供图
通过圆通一位工作人员的手机,记者看到了变化背后的秘诀。“驾驶舱”APP里,实时更新着全国包裹流量、服务质量等数据,基于圆通研发的“金刚”系统,APP实时集成600多类快递核心业务数据,收派、分拣、运输、客服……对快递全流程的管理,都能做到“一机在手,尽在掌握”。
随着快递行业竞争愈加激烈,一些快递公司不得不降低价格来吸引客户。据一位商户透露,一些小件商品的快递单价甚至已经低至1元以下。
有人会问,当行业越来越“卷”,公司会做亏本的买卖吗?
实际上,快递单价持续降低,得益于快递企业的基础设施能力建设:一方面是越来越多的自动化分拣设备投入使用;另一方面,新兴技术的投入,也进一步降低了快递的转运成本。
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供需适配、内外联通、安全高效、智慧绿色的现代物流体系。
中通快递无人车 受访者供图
透过这个春节假期,我们从快递的转型中,看到一个正在逐渐完善的现代物流体系——
中通快递杭州瓶窑网点,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投入使用了 34 辆无人车,服务周边 45 家快递驿站。
网点负责人孔爱华算了一笔账。传统快递短驳如用厢式货车运输,成本包括燃油费以及雇佣司机的费用。如今用上无人车,一个技术员可以操作 7-9 辆车子,单票成本至少降低 30%以上。“假期里最多一天派件量在 2 万票件左右,同比去年农历上涨了 15% 以上。”
在圆通速递的部分集运中心,则应用高速自动化分拣设备及“智慧供包”系统,并尝试“无人中心”试点,提高作业准确度与效率。在节日期间或临时高峰期,这种自动化能力同样可以有效缓解人手不足、误操作率高等问题。
2024年,交通运输部等13部门印发的《交通运输大规模设备更新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实施邮政快递老旧设备替代行动,支持老旧分拣设备更新。
抓住这一轮发展机遇,各家快递公司正在加快更新分拣和安检设备,提升新能源车应用比例,降低物流成本。
从人力调配到技术革新,从模式升级到服务优化,快递公司正迎来全方位蜕变。未来,随着快递行业持续深化改革、加大创新投入,人们的生活将带来更多便捷与惊喜。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