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2月15日讯(记者 纪驭亚)塔吊、升降机为正在内部砌体的宿舍楼运输材料,几十名工人忙碌穿梭其间……尽管在校生仍在放寒假,但浙江农林大学校园里已是一片忙碌景象。
近年来,办学空间不足、住宿床位紧缺等基础设施问题,已成为制约我省各高校建设高水平大学的现实因素。高校校舍空间增容正是今年我省高校基础设施提质改造行动要突破的难点。记者从省教育厅发展规划处获悉,2025年,我省将聚焦改善住宿条件、增加学生床位,继续推进学生宿舍提升行动,累计新增学生床位2.2万个。
以浙农林大为例,虽然2023年该校已新建两幢宿舍楼,但由于近年来学校发展迅速,床位数量依然存在较大缺口,校内其他配套设施也捉襟见肘。“春节前,新建的两幢学生宿舍楼、学习中心以及食堂刚结顶。寒假结束前,我们要开展宿舍楼的内部二次结构、砌体等工作。”在浙农林大基建处处长刘守赞的带领下,记者攀爬上在建项目的二楼,更清晰地看到了工地全貌:两幢6层高的宿舍楼后面是学习中心,前面是食堂,不远处是该校刚投入使用的新农科教育教学中心大楼。
为确保同学们能在今年9月开学时住上新宿舍楼,寒假成了工地施工的黄金时间。“我们会在新建宿舍楼里打造样板间,让师生代表开学后实地勘察,根据实际需求提出改进建议。”刘守赞说,新宿舍楼一定要让同学们住得舒服。
如今,浙农林大期盼已久的校舍空间增容行动已走上快车道。除了目前新建的两幢宿舍楼将为该校新增2800个床位外,校园另一处规模更大的学生宿舍新建项目和弥补校舍功能不足的体育中心建设项目,也均已立项并将于6月开工,预计在2027年之前竣工。
校舍空间增容行动已在全省多所高校落地。1幢规划为15层高的学生宿舍楼即将在温州医科大学学院路校区操场边拔地而起。杭州医学院临安校区8栋共7万平方米的宿舍新楼正在为开工作最后冲刺,教学楼、食堂、体育馆、科技大楼等项目也将在今年陆续动工。“2027年年底项目竣工后,学校的基础硬件设施将得到大幅提升,这也为后期更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杭州医学院校园建设处负责人杨克丰说。
除了新建宿舍楼,振兴老校区也成为我省部分高校校舍空间增容行动中的创新举措。
在浙江工商大学教工路校区管委会办公室主任赵妉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该校教工路老校区各项改造提升计划时间表。“2024年,我们已改造了2幢有40多年历史的学生宿舍楼,新增1198个床位。同时,还改造了375个研究生工位、8间功能教室和多间教师共享办公室,累计已投入1500多万元。”赵妉说,去年9月,已有1300多名管理学院的本科新生和研究生搬入老校区学习、生活,但老校区的“爆改”仍在继续。例如,今年他们将改造3幢学生宿舍楼,可新增1000多个床位。新建2幢高层学生宿舍楼和2幢教学大楼也已被提上议程。曾经缺乏人气的老校区,正在全方位注入新鲜血液,焕发新生机。
首批搬迁到老校区上学的浙江工商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研一学生陈一郎告诉记者,虽然住的是老宿舍楼,外墙、楼道充满年代感,但自己的居住体验比读本科时更好,他的幸福感来自入住前后的点滴细节变化。“在我们入住前,校领导先替我们试住了一周。他们发现公共浴室冬天洗澡容易冷,新增了油汀和门帘。因为担心空调管滴水影响学生休息,学校又专门定制了空调滴水管。”陈一郎说,他们向学校提的建议也都迅速得到回应,例如,大家觉得宿舍里晒衣服太潮,公共晒衣房和大功率除湿机就立刻安排上了。
“高等教育要实现整体性跃迁,高校基础设施提质是重要一环。从解决校园安全隐患、提升老旧宿舍硬件条件,到突破校舍空间增容难点,我省高校基础设施提质改造行动已进入攻坚阶段。”省教育厅发展规划处相关负责人说。接下来,各校还将围绕学校重点学科,做好基础设施建设配套,以基础设施提质改造推动高校内涵式发展,向建设高水平大学冲刺。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