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时分,遂昌三溪口公园的乒乓球场地内,银球飞舞的脆响声和欢笑声此起彼落。“啪!”橘色乒乓球在台面划出一道利落的弧线,球友陈勇辉反手一记抽杀,引得围观人群发出阵阵喝彩。
“我打乒乓球有十多年了,以前条件没这么好,公园里能有一台简易球台就很不错了。这两年遂昌陆续建了很多体育场所,设施完备、功能齐全,我们老百姓打球的基础条件有了很大改善。”陈勇辉擦了擦额头的汗珠。在他身后,七张簇新的乒乓球台在暖阳下泛着蓝光,大人孩童轮番上阵,球拍撞击声与加油鼓劲声交织成曲,化为遂昌“国球进公园”项目的生动注脚。
当城区公园渐次亮起景观灯时,30多公里外的石练镇多功能运动场正迎来晚间高峰。“左边接球!”“扣得漂亮!”与往常一样,晚上七时,遂昌气排球协会石练队队长谢翠珠和队友们准时在球场集合,以球会友、切磋球技。
“以前场地简陋,碰上下雨天,棚顶还会漏雨,大伙得踩着水坑打球。”谢翠珠指着崭新的硅PU地面笑道:“去年球场大翻新,添置了很多运动器材,现在我们每天晚上雷打不动来战两小时,整个镇上的健身氛围也越来越浓厚了。”顺着她的目光,记者看到运动场另一头,几个少年正在新添的篮球架下为界内球争得面红耳赤,场边的记分牌显示着傍晚的战绩。
这场从城市公园绵延至山野乡村的运动图景,源自遂昌2024年民生实事项目——城乡体育基础设施提升工程的强力推进。“去年,我们根据全县农村、社区体育设施建设情况,积极争取了省级专项资金169万元,用于城乡体育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建设。目前,5个‘国球进公园’、7个多功能运动场和7个百姓健身房均已建成投用。”遂昌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遂昌围绕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标准化和多元化的目标,持续完善设施布局、扩大服务供给、促进均衡发展,让越来越多群众解锁了“家门口”的“运动自由”。
暮色中的运动场灯火通明,气排球起落间,照见一张张淌着汗水的笑脸。在遂昌,这场始于方寸球台的民生实践,正悄然改变着山城人民的生活……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