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全球首颗 杭州要把全金属3D打印主体结构卫星送上天

字体:
—2025—
02/16
09:21:25
2025-02-16 09:21:25 来源:都市快报 记者 徐萌

  近日,杭州市西湖区举行2025年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推进暨重点招商项目集中签约活动,19个重大项目集中推进,总投资约107亿元,53个重点项目签约落地,总投资84.2亿元。其中,浙大城市学院将与之江实验室携手研发生产全球首颗全金属3D打印主体结构卫星,抢占航天科技技术高地。

  “3D打印,打印未来”,这是10年前,浙大城市学院先进材料增材制造创新研究中心主任汤慧萍参与编辑出版的一本书的书名,也是当下由3D打印技术赋能并深刻影响着的时代写照。

  汤慧萍介绍,浙大城市学院与之江实验室联合研发的全球首颗全金属3D打印卫星,将用3D打印技术打造,制造周期更短,成本更低,最重要的是,“能制造出更多的可能性”。

 应用于3D打印卫星主体结构中的多孔材料

汤慧萍团队 浙大城市学院供图

  发射卫星的成本,与卫星本身的制造费用有关,也与卫星的重量有关。一公斤载荷发射的成本是10万元,一颗500公斤重量的卫星发射成本,就是10万元的500倍。如果3D打印技术制造的多孔金属材料能在卫星主体结构上得到应用,可以使卫星重量减少30%。为此,之江实验室计算了近100万种结构,才找到了卫星主体结构中使用的孔结构。这种多孔材料既有金属材料高强韧性,又有比木头还要轻的密度。

  3D打印技术,将改变卫星研发和生产的方式。目前,卫星从研发到制造的迭代,基本上以年为单位,3D打印登场后,就能实现以月为单位快速迭代了。如此一来,卫星的生产周期将被压缩50%。

  “用3D打印技术制造卫星,已经进入工程化技术阶段。”汤慧萍介绍。

  2022年6月,浙大城市学院与西湖区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在云栖小镇共建先进材料增材制造创新研究中心,主要面向交通运载、高端装备、生物医用、工程建造四个重大战略方向,围绕金属、陶瓷和复合材料开展3D打印技术研究与应用。

  汤慧萍透露,全球首颗全金属3D打印主体结构的卫星将于2025年发射。

  3000米以内的低空,各类航空器、载人载货飞行器自由翱翔。再往上500至2000千米的高度,点状的低轨卫星沿着轨道运行。从低空的飞行相机、无人机等航空器,到低轨的卫星载荷、卫星平台,很多都来自杭州云栖小镇。

  以“空天地海、数实融合”为方向,集聚空天地海生态企业300余家的云栖小镇,正在拥抱更宽广的星辰大海。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3D打印;卫星;全金属;之江实验室责任编辑:马驰骋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近日,杭州市西湖区举行2025年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推进暨重点招商项目集中签约活动,19个重大项目集中推进,总投资约107亿元,53个重点项目签约落地,总投资84.2亿元。